心律失常名称(心律失常五)
心律失常名称(心律失常五)ECG特征:(三)、心电图特征(二)、临床表现(1)、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2)、触诊大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消失、血压无法测到。
一、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一)、病因
1、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
2、 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引起QT间期延长与尖端扭转的药物、严重缺氧、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极快的心室率、电击伤等亦可引起。
(二)、临床表现
(1)、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2)、触诊大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消失、血压无法测到。
(三)、心电图特征
ECG特征:
正弦波样图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150~300次/分。
ECG特征:
波形、振幅、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群、ST段与T波。
二、心脏传导阻滞
(一)、分类:
(二)、房室传导阻滞
1、房室传导阻滞(AVB)定义:又称房室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2、病因
(1)、正常人或运动员:可出现文氏型房室阻滞,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2)、病理情况: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痉挛、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先天性心血管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手术、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
3、临床表现
(1)、一度AVB:通常无症状 ,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减弱;
(2)、二度AVB:可有心悸与心搏脱漏
①、Ⅰ型第一心音强度逐渐减弱并有心搏脱漏;
②、Ⅱ型间歇性心搏脱漏,但第一心音恒定;
(3)、三度AVB:
①、临床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快慢与伴随病变 ,可有疲乏、头晕、晕厥、心绞痛、心衰;
②、阿斯综合征: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病人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严重者可猝死。
③、听诊: 第一心音强度经常变化,闻或听到响亮清晰的第一心音(大炮音)。
4、心电图特征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征:PR间期>0.20秒,无QRS波脱落。
(2)、二度Ⅰ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征:
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
②、相邻的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后QRS波群脱落;
③、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④、很少转变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征:
①、下传的的搏动PR间期固定,可正常亦可延长;
②、有间歇性QRS波群脱落;
③、易转变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征:
①、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P波与QRS波群无关;
②、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
③、QRS波群形态取决于阻滞部位。
5、治疗要点
(1)、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 一度或二度Ⅰ型AVB心室率不太慢无须特殊治疗;
(3)、二度Ⅱ型或三度AVB如心室率慢伴有明显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阿斯综合征,给予心脏起搏治疗;无心脏起搏条件时可用阿托品、异丙肾。
(三)、室内传导阻滞
1、定义:又称室内阻滞,指房室束分叉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由右束支、左前束支和左后束支。
2、病因
(1)、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亦可见于大面积肺梗死,正常人也可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阻滞常发生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疾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梅毒性心脏病、急性感染等。
3、临床表现:通常无临床症状,间可听到第一、二心音分裂。
4、心电图特征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①、QRS波群时限≥0.12秒;
②、V1、V2导联呈rsR´,R´波粗顿,V5、V6导联呈qRS型,S波增宽,T波方向与QRS波方向相反。
③、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但QRS时限<0.12秒。
(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①、QRS波群时限≥0.12秒;
②、V5、V6导联R波宽大,顶部有切迹,前方无q波;
③、V1、V2导联呈宽阔的QS波或rS波;
④、V5、V6导联T波与QRS波群方向相反;
⑤、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但QRS时限<0.12秒。
5、 治疗要点
(1)、慢性单束支阻滞患者无症状:无须治疗;
(2)、双束支与不完全性三分支传导阻滞可能进展,需要监测病情;
(3)、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双分支、三分支阻滞,或慢性双分支、三分支阻滞,伴有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及早行心脏起搏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