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太湖三白一般什么季节吃(洞庭西山岛-太湖河鲜)
苏州的太湖三白一般什么季节吃(洞庭西山岛-太湖河鲜)称银鱼。民间通俗的叫法:冰鱼、玻璃鱼,以其浑体透明、晶莹白哲之故。古代人又叫 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容,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般人看到的那个银鱼,论起颜色来,要比那个白鱼更白。实际银鱼被捕捞出水面时它原来的银色会立即变成白色。(一)银鱼
太湖三白
太湖产名食,以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三味湖鲜之形冠名,故曰“太湖三白”。此
说约定俗成、年代久远。“三白”当中会有“一银”?汉语里头,银和白,常常是一回
事,银色和白色基本上属于同种色系。太湖三白当中一定是要有“银”的鱼存在,
般人看到的那个银鱼,论起颜色来,要比那个白鱼更白。实际银鱼被捕捞出水面时
它原来的银色会立即变成白色。
(一)银鱼
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容,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
称银鱼。民间通俗的叫法:冰鱼、玻璃鱼,以其浑体透明、晶莹白哲之故。古代人又叫
它“玉箸鱼”,因为它看上去像一根玉做的筷子。对于银鱼,亦叫“面条鱼”“绣花针”。
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词人张先写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
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是可生活于
近海的淡水鱼,分布在东亚成水和淡水中,是太湖名贵特产。
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
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被国外友人誉为“鱼参”,深受
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江苏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太湖白鱼,色白似银,体狭长侧扁,口上翘,叫“翘嘴白鱼”;亦称“鲦”,“头尾
(二)白鱼
俱向上”而得名。太湖白鱼又称“太湖银刀”。
太湖白鱼,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白鱼肉质细嫩,下
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都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
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给朝廷。
白鱼大多在太湖散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殖鱼类,一年四季
均可捕获,在六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吴郡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
人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繁殖期禁止捕捉,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目前亦有养殖的
太湖白鱼,但消费者仍认为太湖野生白鱼更珍贵。
(三)白虾
太湖白虾,俗称“水晶虾”(白泥虾),又名太湖秀丽长臂虾,壳薄透明,晶莹
如玉,肉嫩,味鲜美,是太湖著名水产。白虾是水生甲売动物,属甲壳纲,属淡水虾
类。白虾壳薄,生时通体透明、晶莹如玉,略见棕色斑纹,死后变白色,因此得名。
太湖白虾,头有须,胸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叉形,大多生长在水草繁茂、风平
浪静的开阔浅滩处,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生
长期一般为一年。白虾没有专门汛期,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
也是捕捞旺季,此时的虾腹中虾籽饱满,渔民称“蚕子虾”。
太湖白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白虾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钙、
磷、铁、无机盐和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
白虾的吃法很多,名目繁多,各有特色。西山人喜欢的就是“醉虾”,用白虾做
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鲜食有盐水、油爆
还可制成虾片、虾仁、虾圆、虾卷,虾仁可做成虾仁炒蛋、虾仁羹汤、石榴虾仁、碧
虾仁。将白虾用作配料的菜则更是不胜枚举:虾肉馄饨、虾肉饺子、虾肉慢头、虾线
蛋球、虾珠鯽鱼、荠菜虾饼、孔雀虾蟹等百十道名菜。 民间久有“死虾泛红”之说,太湖白
虾却不然,烧熟也不变红,浑身依然是白色。在国际市场上,太湖虾米被奉为水产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