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现实中的天空之城(从人文关怀人物刻画)
揭秘现实中的天空之城(从人文关怀人物刻画)1. 工业不断变迁,而自然亘古不变。再强大的科技,在面对自然时候,也会败下阵来。一、电影中的人文关怀天空之城影片中的希达,本是天空之城“拉普达”的公主,而她本人不自知,被军官慕斯卡挟持,又遭到海盗逼迫,两方都要抢夺她的家族至宝“飞行石”,在躲避中,不慎坠机,在飞行石的庇佑下,安全落地。男主巴鲁,是一名煤矿工学徒,在外出为师傅买晚餐返回时,意外救下从天而降的女主希达。两人相互扶持,经历过与海盗之间的斗智斗勇与合作,成功抵达天空之城。慕斯卡夺取飞行石其实有险恶的目的,为了维护拉普达的和平,希达和巴鲁一起启动毁灭咒语,保护了拉普达最后的宁静。拉普达成就了希达和巴鲁的梦,希达和巴鲁也守护了拉普达的纯净。巴鲁意外救下希达
《天空之城》是宫崎骏的代表作之一,电影充满宏大的想象,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构想世界,天空为依托,承载起一些人纯粹的梦想,也终结了一些人贪婪的臆想。本片讲述的是主人公希达、巴鲁,和海盗、军官一起为了寻找天空之城“拉普达”而发生的故事。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反而历久弥新,慢慢在时间长河中,显出它独特的魅力,被人们交口称赞。
《天空之城Laputa》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宫崎骏一人兼任了原作、监督、脚本和角色设定四项重任,使得这部作品从头到尾注入了纯粹的宫崎理念。宫崎骏的音乐搭档久石让,也在这次合作中,达到了他配乐生涯的顶峰。
宫崎骏的作品,不仅适合小孩观看,同样也适合成年人观看,因为,电影里不仅充满孩童世界的童真,也借用隐喻,抒发了成人世界的情感,往往体现出很浓厚的人文关怀,传递出很多关于现实世界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一起从人文关怀、人物刻画、以及哲学思考这三个方面,来看看《天空之城》究竟是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乐此不疲地去观看。
天空之城
影片中的希达,本是天空之城“拉普达”的公主,而她本人不自知,被军官慕斯卡挟持,又遭到海盗逼迫,两方都要抢夺她的家族至宝“飞行石”,在躲避中,不慎坠机,在飞行石的庇佑下,安全落地。男主巴鲁,是一名煤矿工学徒,在外出为师傅买晚餐返回时,意外救下从天而降的女主希达。两人相互扶持,经历过与海盗之间的斗智斗勇与合作,成功抵达天空之城。慕斯卡夺取飞行石其实有险恶的目的,为了维护拉普达的和平,希达和巴鲁一起启动毁灭咒语,保护了拉普达最后的宁静。拉普达成就了希达和巴鲁的梦,希达和巴鲁也守护了拉普达的纯净。
巴鲁意外救下希达
一、电影中的人文关怀
1. 工业不断变迁,而自然亘古不变。再强大的科技,在面对自然时候,也会败下阵来。
影片建立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下,这一点,片头已经给出了浮光掠影似地解答:一帧一帧的定格画面,其实是在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开始时,自然女神创造世界,一口仙气,推动世界发展。
自然女神
后来,人类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从开始时的烧锅炉,到随后飞行器的出现,机器齿轮的运转,再到后来的煤矿开采,工业化进程再一步推进,漫天的烟雾,显示出生态文明的破坏。后来,出现了更高级的飞行舰,天空之城可以通过飞行器漂浮在空中,万千个天空之城,显示出此时工业的兴旺发达。可是,物极必反,在不知名原因影响下,天空之城陨落,人们出走、逃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然女神仍然还是优雅地推动时间变幻,维护生灵生长。
齿轮
煤矿开采
蚂蚁般密密麻麻,向拉普达外逃亡的人们
可以说,影片这个简短的开头,便以对比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自然、工业,以及人的关系。自然虽然没有工业革命那么轰轰烈烈,但是胜在细水长流,孕育和滋养万物,犹如小雨润物无声,它带给世间的养育,不求回报。
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却让自然环境背负了太过沉重的负担,那片灰暗的天空,就是科技进步让自然付出的代价。
工业革命下,污染的空气
而人,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由于没有考虑自然的发展,一味功利地追逐科技发展,最后,也受到自然的惩罚。生活在天空之城“拉普达”的人,被不知名原因逼迫离开家园,回到地面生活,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拥有最先进的科技,但就是对科技的过于沉迷,让他们最终失去这片难得的圣土。
女主希达,本是拉普达的公主,但是也跟随先祖生活在陆地很久,他们早已经不再向子孙后代传递拉普达的任何信息了,过着放牧、农耕的悠然生活。因此,希达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份,可是却也生活的十分安然、惬意。
她的生活发生剧变,是从人类的贪婪开始的,海盗惦记她的飞行石,因为飞行石是通往拉普达的钥匙,他们想要攫取拉普达的金银财宝。慕斯卡惦记飞行石,因为飞行石是开启拉普达高端科技的钥匙,他妄图通过拉普达的力量统治世界。
2. 人无法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方能永恒,因为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机器人造型的塑造,运用对比手法,将命运和哲理结合在一起。
看过影片,应该都会对一幕印象深刻:希达和巴鲁刚刚搭乘风筝来到拉普达,刚站稳脚跟,就见拉普达上的一个机器人轻轻拾起地上的风筝,正当不知他欲意何为时,机器人揭开风筝,解救出被风筝压到的鸟窝。
被拯救的鸟窝
而导演也通过对比手法,将这个机器人跟之前他们在陆地遇到的那个机器人做了比较处理,具体表现在外形,以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
生活在拉普达的这个机器人,手臂上没有锋利的鱼骨状倒刺,没有攻击性,可以与周围的生灵和谐共处。而地面上的那一个,手臂上遍布鱼骨状的倒刺,攻击性十足,想要帮助希达,却制造了一场战争般的惨烈场面,似乎一切都包裹在熊熊烈焰中,无法逃脱,最终,也因为伤害人类太多,遭到反噬,被炮火终止了生命。
陆地上发现的机器人
为什么拉普达上的这个机器人,能够独自生活这么久?影片也给我们揭示了答案,希达和巴鲁到了拉普达中的墓地,一棵大榕树下,见到那些死去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机器人。两人转身时,看见榕树上的小动物,纷纷跑到活着的这个机器人身上,似乎和它一起玩耍。巴鲁说:“看样子它一点也不孤单,它在这里有朋友,又常常去巡视鸟窝的安危。”
在拉普达上生活的机器人
对啊,因为已经和自然成了好朋友,所以不会觉得孤单,周围的一切都带有情感。因为和自然合为一体,所以也被自然所保护。
反之,地面上那个机器人,被战争迷惑了心智,肆意践踏周围的环境,最后受到了惩罚。
二、人性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三维立体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离不开全方位对人性的剖析,以及外形的设计。
宫崎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这样更加凸显善的珍贵,恶的可憎。
例如:海盗们上军队飞舰,用的是催泪瓦斯来为自己打开一条路,而反观慕斯卡一方,他们全都是用真枪实弹来攻击。这么看来,海盗虽然名头不正义,却在用较为正义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而慕斯卡一方,却披着军方的正义外衣,用不正义的方式,来进行对抗。这一点上,讽刺意味明显,也为后来人物命运的各自走向埋下了伏笔。
海盗使用催泪瓦斯
慕斯卡一方用真枪实弹攻击,不怕伤及无辜
下面,就取两个影片中的典型来讨论:海盗妈妈朵拉,以及军官慕斯卡。
1.海盗朵拉是一个极具人物个性的形象,初始时,她驾驶着飞舰,带领一众儿子,围攻军方的飞舰,想要抢到飞行石。两条迎风飞舞的大长辫,都带着凌厉的气势,阔腿裤在风中飒飒摆动,站在飞舰上指挥诸多男子,毫无违和感,那种强硬的态度,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个男的。
直到其中一名海盗喊她老妈,才反应过来,这是个女子。在她的带领下,海盗们把希达逼至险境,从飞舰上坠落。但此时,朵拉眼里看到的还是飞行石,丝毫没有顾忌希达的安危。
朵拉和儿子追希达,想要夺取飞行石
后来,为了拿到希达手上的飞行石,朵拉又再次带领海盗们,经历一次惊险刺激的大追杀,上演惊险的火车追捕,她的果断、狠辣,勇敢、胆大,都体现无疑。
朵拉和儿子们在火车轨道追逐希达、巴鲁
但后来,她帮助巴鲁和希达,同意他们在自己的飞舰上住下,因为她看到了少年们眼里的梦,在帮助孩子们圆梦的路上,朵拉起了不小的作用。
朵拉让两人通过劳动,换取生活的在飞舰的权利,但没有为难他们。在看到拉普达快要坍塌的时候,她没有立刻掉头就走,而是命令儿子们也跟着等待,她想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出逃,直到他们的飞舰要遭难时,才紧急撤离。
这样的朵拉,是有情有义的,她对两个孩子,不仅仅是追梦伙伴这么简单,而是把他们看做了自己的孩子,付出真情实感,最后和两人重聚时,希达扑到朵拉怀里,深情相拥。
希达和朵拉相拥
到这里,才彻底明白,导演在电影里先将朵拉人性里的“暗”表现出来,后面,才越发让人觉得她人性里的“光”如此闪耀。
2.慕斯卡外表看起来十分绅士,西装革履,戴一副眼镜,斯斯文文,说话温柔,可是他内心狂野,崇尚权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他懂人心,开始时为了成功得到希达的飞行石,让她乖乖跟自己走,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加上威逼利诱,他做事很有策略,没有像指挥官说的那样动用武力,而是攻心。他知道希达会为了保全巴鲁而牺牲自己,所以用巴鲁来威胁她,迫使希达赶走了巴鲁。而慕斯卡给了巴鲁三个金币,加上之前希达的劝说,让巴鲁无言以对,黯然离开,若不是海盗朵拉的开解,两人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这样来看,慕斯卡十分睿智,很有谋略。
慕斯卡在做希达的心理工作
慕斯卡实际是拉普达另一分支的幸存者,在他光鲜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想要独霸世界的心。到了拉普达,他便开始用所知的一切,来报复他看不顺眼的军官,让拉普达的科技,残害了无数人的生命。他的眼里没有生命,没有自然,只有欲望。当然,最后下场不会好。
慕斯卡眼睛在希达念出毁灭咒语后出现问题
和朵拉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相反,导演对慕斯卡形象的塑造,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看完后,更加让人不免对于人的“恶”唏嘘不已。
三、电影带给我们的启发:有根性,有内核,方能永存
慕斯卡夺取飞行石,想要进行他疯狂的计划:用拉普达的高科技,独霸世界。希达和巴鲁,为了保护生灵,不想看见慕斯卡用拉普达将世界变成炼狱,于是启动毁灭咒语,拉普达在咒语下褪去包裹在外的厚重躯壳,本以为整个拉普达会就此毁灭,没想到,导演在这里设下一个转折:待外壳全部褪去,拉普达留下的是一棵完整的大树、大树覆盖的小城,以及一颗巨型飞行石。
飞升中的拉普达
这样看上去,拉普达更加轻盈,在褪去高科技制造出来的外壳后,犹如涅槃重生,抖落无尽残骸,在下降中也慢慢扬升。
镜头拉近,那个解救鸟窝的机器人还在,鸟语花香也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也在,小动物还在欢快奔跑,一切似乎没变,但一切,似乎都已经改变。镜头拉远,巨大的飞行石,托起整个重生后的拉普达,向上不断飞升,因为重量减轻,它们飞得更高,与地球同轨。此刻的拉普达,才获得真正的永生。
拉普达上的机器人和小动物们
全景的展现中,我们看到拉普达此刻的正面全景,庞大深长的根系,错综复杂,但都健康生长,有了根,枝干、叶片才能正常生长,整个拉普达,也才有活力。也因为有飞行石,拉普达才会有动力上升,所以,根系、内核,是拉普达存活的关键。
正如希达所言:“现在我终于了解拉普达为什么会灭亡,灭亡的原因就写在肯得亚山谷的歌词里,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风一起生存,和竹子一起过冬,和鸟儿一起歌颂春天,不管你拥有多么惊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纵了多少可怜的机器人,只要离开土地,就没法生存。”这里的根,也就是人的本性、本源,这些质朴的品质,一定要和自然紧紧相连,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生生不息,但如果背离自然,那么无论能够操控多少惊人的武器,最后,都会毁灭。
就像人生,褪去浮华的外壳,留下的才是本真,有了根,有了“心”,人生才有可发展性,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自然的美好,而自然反过来,也会滋养我们的心灵,最后达到心灵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所谓“道法自然”,做事遵从本心,生活遵从自然规律,这样一来,就走在“根”与“土壤”相契合的路上,漫漫人生路,也才会更加从容而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