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林汉达历史故事书内容:翻出一本林汉达1956年的小书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

林汉达历史故事书内容:翻出一本林汉达1956年的小书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1945年抗战胜利后,林汉达无所畏惧地投入反内战、争民主的群众运动,进行革命宣传,上街演讲。他奋不顾身,亲自出面成立进步团体,支持学生运动,热情营救被捕学生。1945年12月,他与马叙伦等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常务理事,对该会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他带头参加上海10万人欢送“六·二三”反内战、争民主赴京代表的群众大会,并当选为大会执行主席,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因此被国民党政府严令通缉。1946年8月,在上海地下党的安排下,他被秘密护送到东北解放区,化名林涛,曾任关东文协理事长、大连市新文字协会理事长 、光华书店总经理、辽宁省教育厅厅长、辽北学院副院长等职。在此期间,他深入农村,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制定了一套扫盲工作计划,并自编教材,亲自授课,培养中小学师资,出版了多部文字改革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称为“林氏新方案”。1949年6月,林汉达到北平,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

作者 |究究谢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书页之间# 介绍倪海曙先生的作品《中国拼音文字运动史简编》时,我翻出一本林汉达1956年3月出版的小书《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得知他也是当年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23名委员之一。这令我对林汉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关注的少儿读物方面,他编写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上下五千年》等多种深受青少年读者欢迎的通俗历史读物。在我关注的英语老教材和参考书方面,他编写或主编过《英语文法ABC》、《标准英语读本》、《世界近代英文名著集》和《世界标准英汉辞典》等,影响也不小。他还当过解放初的教育部副部长,后来又成了右派。但是我没找到他的传记,这里就根据手头的一些资料,结合网上查到的信息,先做个简单的整理,供日后补充完善,同时也请大家多多指正。
林汉达(1900—1972),笔名林迭肯、林涛,镇海龙场乡林家村(今属慈溪市龙山镇)人。林汉达出生于农民家庭。8岁寄读邻近地主家,9岁入私塾读书,但大半时间帮父母干活。14岁后至上虞、宁波等教会学校读书。1919年夏中学毕业,在母校任教,后于1921年秋考取杭州之江大学。同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第一名。毕业后,任宁波四明中学英语教师。1928年秋应聘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后为英文部主任、出版部部长。
世界书局中期所出之书,以林汉达主编的英文文学读本最多,影响也最大。如《华文详注英文文学读本》、《世界近代英文名著集》两套,其中有金仲华注释的《安徒生童话选》、《漫琅兰斯科》等。另有林汉达等主编的《英汉汉英两用辞典》、《世界标准英汉辞典》等工具书较为畅销,这些都为西方文学的传入起了中介作用。
但是林汉达编的《标准英语读本》明显有“抄袭”林语堂所编超级畅销书《开明英文读本》之嫌,引发了“世界书局”与“开明书店”之间的版权纠纷,曾轰动整个中国出版界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详情参见: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64173380613987892.html。
也许正因受此刺激,他一方面在逆境中奋发并写出了著名的历史通俗读本《上下五千年》、《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以及《向传统教育挑战》等著作;另一方面,在1937年,赴美国留学,考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民众教育系,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并读满博士学分。

林汉达历史故事书内容:翻出一本林汉达1956年的小书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1)


1939年秋,林汉达回国,从事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时值抗战,杭州之江大学迁至上海,林汉达受聘为英语教授,后任教育系主任、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等职,编著出版多种英文读本与教材。1941年,之江大学内迁,林汉达仍留上海,开始研究拉丁化新文字及编写中国历史通俗故事。

林汉达历史故事书内容:翻出一本林汉达1956年的小书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2)


1945年抗战胜利后,林汉达无所畏惧地投入反内战、争民主的群众运动,进行革命宣传,上街演讲。他奋不顾身,亲自出面成立进步团体,支持学生运动,热情营救被捕学生。1945年12月,他与马叙伦等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常务理事,对该会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他带头参加上海10万人欢送“六·二三”反内战、争民主赴京代表的群众大会,并当选为大会执行主席,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因此被国民党政府严令通缉。

林汉达历史故事书内容:翻出一本林汉达1956年的小书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3)


1946年8月,在上海地下党的安排下,他被秘密护送到东北解放区,化名林涛,曾任关东文协理事长、大连市新文字协会理事长 、光华书店总经理、辽宁省教育厅厅长、辽北学院副院长等职。在此期间,他深入农村,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制定了一套扫盲工作计划,并自编教材,亲自授课,培养中小学师资,出版了多部文字改革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称为“林氏新方案”。

林汉达历史故事书内容:翻出一本林汉达1956年的小书文字改革是怎么回事(4)


1949年6月,林汉达到北平,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全国扫盲委员会副主席,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副总编、总编,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为统战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72年7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他在去世前还完成了周恩来总理委托他审校的一部翻译书稿,当时他抱病工作,通宵达旦,就在审完书稿的当天晚上,心脏病发作去世,可谓为党和人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79年7月23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我买到过一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年11月出的《分清教育界中的大是大非 》,是中、小学教师反右派斗争学习参考资料。书中最后一篇是原载1957年9月3日“教师报”的《林汉达原来是充满个人主义的市侩》。还买回了一份之江大学上海校友会1987年6月编的《之江校友:纪念林汉达先生特刊 》,内容相当可观,可惜我现在翻不出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