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旅特色小镇(都市近郊型乡村振兴典范)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旅特色小镇(都市近郊型乡村振兴典范)在大城市里困扰市民的就医就学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解决:就医有社区医疗卫生室,离长沙市八医院、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镇卫生院等也仅15分钟以内车程,还规划建设有药膳庄园等高端颐养机构;孩子就学,小镇周边现已建成公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随着北师大长沙附属学校的落户,以及麦咭启蒙岛素质教育品牌的打造,将进一步完善小镇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功能。印象中传统落后的农村面貌彻底改观:村民集中安置区“有天有地有院子有门面”, 水电路气网和科教文卫体等配套设施齐全;这里还全面引进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村民活动中心及广场、农民菜园、农贸市场、自来水厂等公共项目,带来了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踏进浔龙河小镇,迎面而来的是青山绿水,这里道路整洁、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吃住游功能齐全……采访团很难找到曾经贫困的痕迹。这里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通过沙盘可以看到,浔龙河村灵山秀水,竹林、树林遍布全村,
9年巨变。
一个省级贫困村,如何蝶变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艺术小镇?成功密码是什么?能否复制?
带着这些疑问,11月1日,由13省市区政协媒体30多人组成的大型联合采访团,走进了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探秘“乡村振兴浔龙河模式”。
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
踏进浔龙河小镇,迎面而来的是青山绿水,这里道路整洁、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吃住游功能齐全……采访团很难找到曾经贫困的痕迹。
这里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通过沙盘可以看到,浔龙河村灵山秀水,竹林、树林遍布全村,水系尤其发达,浔龙河、金井河、麻林河交织环绕,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地貌互为映衬。
印象中传统落后的农村面貌彻底改观:村民集中安置区“有天有地有院子有门面”, 水电路气网和科教文卫体等配套设施齐全;这里还全面引进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村民活动中心及广场、农民菜园、农贸市场、自来水厂等公共项目,带来了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大城市里困扰市民的就医就学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解决:就医有社区医疗卫生室,离长沙市八医院、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镇卫生院等也仅15分钟以内车程,还规划建设有药膳庄园等高端颐养机构;孩子就学,小镇周边现已建成公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随着北师大长沙附属学校的落户,以及麦咭启蒙岛素质教育品牌的打造,将进一步完善小镇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功能。
这里也是产业兴旺、人来人往的旅游胜地。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浔龙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风貌,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打造了云田谷、童勋营等景观,让村民也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采访团走进星空木屋和地球仓,看到丛林深处,一栋栋造型独特、精巧的星空木屋酒店和高科技含量、玲珑剔透的地球仓酒店随地而生,时隐时现,与山体和树林相依相伴,融为一体。
春季赏花,500亩樱花谷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赏樱胜地,如云似霞、浪漫飘洒;夏季消暑,骑行在宽阔洁净的乡间水泥大道,在密林间驰骋,与青松为伴,听风声吹过;秋季采摘,体验当季瓜果、蔬菜、花卉等作物的观光、采摘、耕种;冬季寻梦,水晶鞋、蝴蝶花等各种奇特灯光似梦似幻……还有创客街、民宿街、好呷街、土菜街、休闲街各具特色与功能,满足吃喝游玩购。
“美丽乡村 生态社区 特色产业”,这就是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浔龙河项目发起人柳中辉理想中“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柳中辉说,浔龙河的发展定位就是打造一个为当地农民提供城市生活品质,为都市人提供田园生活需求,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田园综合体。
探寻浔龙河的成功密码
“浔龙河是三湘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湘声报社社长、总编辑郭俊杰说,他不是第一次来到浔龙河,但这次集体采访,让他对浔龙河又有了深一层认识。他认为,浔龙河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出的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湖南样本。最让他触动的是浔龙河小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保障和对发展源动力的认识。
在与村委工作人员的交流中,采访团得知,9年间,浔龙河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了近100倍,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多。这让大家惊叹不已。村民贺彩珍就是在好呷街自家一楼门面卖起了擂茶,2015年搬进集中安置区,现在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以前10年种地的收入。
如何全面兼顾农民、政府、企业三者合作共赢?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人才、资金问题?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意义?如何解决群众共同致富问题?
座谈会上,采访团一行将话筒对准了“总策划师”柳中辉。
2009年,柳中辉放弃外地亿万生意,回到家乡当起了村官,怀揣着一个新型小城镇的梦想。
他从盘活乡村资源和促进民生两部分入手,农民将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行出让、流转或置换,以土地资源支持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实现致富增收。
村里的山、林、水、田、土都可以流转,按照每年每亩耕地600斤稻谷、林地150斤稻谷、水塘坡土200斤稻谷的价格折算成现金,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停车场、加油站等经营性项目,村民成为股东;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村民实行集中居住,村民拆除旧房后获得约59 万元的补偿,凭旧宅基地可在集中居住区置换一套新房。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推动和监督作用,村民全程参与和分享,确保民生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在此基础上,一批生态农业、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项目被引进。如今,浔龙河形成了“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的产业格局。
“在处理几方关系上,我们把政府比作董事长,管大导向;我们企业作为总经理,负责操盘;农民则是股东,享受分红。”省政协委员、湖南棕榈浔龙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聪球打了个比方。
浔龙河模式能否复制
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宜居示范村、2017年度全国文明村、农村基层治理十大创新案例等荣誉纷至沓来……浔龙河成功了!
但“能否复制”是每一个到浔龙河考察的人最后一定会提出的问题,这也是13省市区政协媒体采访团成员最为关心的问题。
柳中辉的答案是:“距城市半小时车程以内,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强三线城市近郊型农村,都可以广泛复制浔龙河模式。”
成为中国农村变革和发展的探索者、实践者甚至能够成为推动者,将浔龙河打造成全国可复制的品牌,是柳中辉的梦想。
广西政协报记者潘照春说:“广西与湖南山水相连,省情有相似之处,两省在乡村振兴层面也有过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和借鉴。我们很关注浔龙河乡村建设的探索。”
来自山东的联合日报记者朱洪升感叹道,不到十年,从贫困乡村到特色小镇的巨变,可想而知奋斗过程的艰辛和付出。“最近山东省政协议政性常委会的议题正是乡村振兴,我们要把浔龙河模式带回去好好宣传,希望能得到推广。”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成为热门词。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其中提到了系统解决“人、地、钱”难题。具体怎么去破解这一时代命题,全国各地都处于探索阶段,而浔龙河或许率先为此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
根据实践,浔龙河探索了这样的发展模式:采用“资本下乡 土地改革 生态供给”的新路径,尤其是在管理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的过程中,浔龙河村从土地确权到置换流转,再到开发使用,使土地资源从固化走向流通,形成了完整清晰的价值增值链条。
在此基础上,浔龙河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不但吸收大量本村剩余劳动力,还吸引外来就业人员,劳动力报酬也得到较大提升。
浔龙河村9年乡村振兴实践,彰显了重要价值和理念:平衡好企业盈利、人民收益、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END
文|湘声报记者 程琴怡
图|湘声报记者闫利鹏 、浔龙河官网
责编|李戎
美编|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