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敢于冲锋陷阵迎战强敌(备战强弓满弦须始终)

敢于冲锋陷阵迎战强敌(备战强弓满弦须始终)强军兴军没有止境只有进境,练兵备战不是短跑而是长跑。只有把“箭在弦上”当成一种常态,把“真难严实”练成一种记忆,把“敢打硬仗”养成一种本能,才能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二战初期法军之所以完败,追根溯源,就在于他们把整个备战体系建立在堑壕、铁丝网和火力壁垒等一些即将死去的、与未来战争发展背道而驰的基点上,因而无论怎样努力耕耘其“马奇诺防线”,都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今天,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战争样式,如果仍沉醉于过去的战法训法,固守于机械化战争那一套,身陷于曾经赢得荣誉的经典战例中,就很难打赢信息化战争,就无法战胜时时在变的强大对手。唯有遵循新的制胜机理,在备战方案和练兵内容手段上来一次大清查、大改革,才能跟上新时代战争的节奏。改革涛声紧,备战步伐急。一支处于转型中的军队,犹如“蝉”在脱壳:旧壳尚未完全褪去,新锐尚未足够坚挺;打传统战争的能力难以为继,打新型战争的能力还不具备,其战

战争这头猛兽,最喜欢和善良的人们“捉迷藏”,往往在你准备充分的时候悄然远去,又往往在你马虎懈怠的时候突然降临。担负维护和平与安宁的人民军队,只有强弓满弦须始终、练兵备战不放松,才能远离战争、打赢战争。

天下太平时,危乱萌动时。承平日久,醉享太平,历来是招致祸端的主要根源。更何况,我国所处的地缘战略环境并不乐观,面临的复杂争端和矛盾问题层出不穷,面对的安全挑战和战争风险依然存在。作为一名军人,如果患上“和平麻痹症”,把刺刀插在地里,战争的恶魔就会步步逼近;如果不把打硬仗的准备做足,一旦战争爆发,就很难上得去、顶得住、打得赢。

一支军队最可怕的是看不到威胁,最可贵的是时刻紧绷战争之弦。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首先要随时准备打仗。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空军曾创下一项惊人的纪录:一架战机从返航到再次起飞仅用时7分钟,而美军当时需要20分钟,苏军为一个半小时,埃及则接近4小时。7分钟在美国人看来,连加油的时间都不够,更别说再次升空了。显而易见,以军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正是被其“一次战败就会亡国”的强烈备战意识催生出来的。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军队能打仗、打胜仗,不仅要扎实准备,还要随时准备。“军人的主要任务从来就是对未来战争进行全面的准备,但时常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所准备的往往是过去了的战争。”这也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在长期不打仗的情况下推进练兵备战,若瞄不准前方的靶心,就可能投错今天的棋子;投入得越多,带来的危害就越大。

二战初期法军之所以完败,追根溯源,就在于他们把整个备战体系建立在堑壕、铁丝网和火力壁垒等一些即将死去的、与未来战争发展背道而驰的基点上,因而无论怎样努力耕耘其“马奇诺防线”,都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今天,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战争样式,如果仍沉醉于过去的战法训法,固守于机械化战争那一套,身陷于曾经赢得荣誉的经典战例中,就很难打赢信息化战争,就无法战胜时时在变的强大对手。唯有遵循新的制胜机理,在备战方案和练兵内容手段上来一次大清查、大改革,才能跟上新时代战争的节奏。

改革涛声紧,备战步伐急。一支处于转型中的军队,犹如“蝉”在脱壳:旧壳尚未完全褪去,新锐尚未足够坚挺;打传统战争的能力难以为继,打新型战争的能力还不具备,其战力的脆弱,时常会带来战争的巨大风险。1941年,苏军在大规模换装之际,突然遭受德军入侵,直至兵临莫斯科城下;1992年,叶利钦开始对军队实施大刀阔斧改革,车臣暴恐分子乘机作乱,俄军一败涂地。

改革,旨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但作战对手绝不会等到你改革一切到位了才挑起事端,等到新质战斗力形成了才开始动手。时间不等人,问题不等人,战争不等人,任何因改革而可以让研战放一放、演训缓一缓、治军松一松、战斗力标准降一降之倾向,都是万分有害的。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越是体制结构改革调整期,越需要保持战争的警觉;越是战斗力衔接生成的换挡磨合期,越需要强化练兵备战。始终把实战化训练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这就是对军队改革最有力的支持。

强军兴军没有止境只有进境,练兵备战不是短跑而是长跑。只有把“箭在弦上”当成一种常态,把“真难严实”练成一种记忆,把“敢打硬仗”养成一种本能,才能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敢于冲锋陷阵迎战强敌(备战强弓满弦须始终)(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