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众老外互相吐槽到没朋友(这群老外)

众老外互相吐槽到没朋友(这群老外)翻开中国对外交流史,一批“中国通”的名字赫然在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许多外国友人既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支持者。90多年前,埃德加·斯诺离开美国担任驻华记者,后来创作出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将“红色中国”的真实故事传向了全球。这个埃及美女记者,这样迷上了“阿中哥”“‘中国通’ 看广东”系列报道⑤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跋山涉水,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向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

此前报道

“中国通”罗伯特·库恩:这才是“打开”中国的正确方式

他是刘少奇的俄籍长孙,定居广州13年了!

自从歪果仁高佑思成为中国“网红”以后……

这个埃及美女记者,这样迷上了“阿中哥”

“‘中国通’ 看广东”系列报道⑤

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跋山涉水,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向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

90多年前,埃德加·斯诺离开美国担任驻华记者,后来创作出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将“红色中国”的真实故事传向了全球。

翻开中国对外交流史,一批“中国通”的名字赫然在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许多外国友人既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支持者。

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下称“库恩”)、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联席主席阿廖沙、自媒体机构歪果仁研究协会会长高佑思、迪拜中阿卫视驻华首席记者馨玥……他们纷纷融入中国,解读中国。这里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追梦乐土。

众老外互相吐槽到没朋友(这群老外)(1)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日前,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寻访上述不同代际的“中国通”,聆听他们的中国情、广东缘,透过“第三只眼”看中国、通世界。

中国情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摘自《北京欢迎你》歌词)

一夜之间,来自加拿大的金发帅哥——马克·亨利·罗斯韦尔在中国红了。1989年,那个手机和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年代,他在中央电视台的小品《夜归》中扮演青年“大山”,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心。此后,他改中文名为“大山”,并成为了一名公认的“中国通”。

进入21世纪,世界变平了。这边厢,中国人掀起“出海”热潮;那边厢,越来越多“洋面孔”奔赴中国,共同描绘了全球化版图上的生动场景。

“大山”不再稀缺,新的“中国通”陆续出现。为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何会被中国“圈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寄托。在遥远的俄罗斯长大,中俄混血儿阿廖沙一直记得自己的根在中国。2003年,他踏上了魂牵梦绕的华夏大地,亲身感受了中国的蓬勃生机。2006年举家定居广州后,阿廖沙如鱼得水,和朋友创立了非营利性组织——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传承中俄情缘,开启了人生第二春。

众老外互相吐槽到没朋友(这群老外)(2)

他们在这里收获了事业。30年前的惊鸿一瞥,将库恩与太平洋彼岸的东方大国紧密相连。这里散发出的朝气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库恩,他与好朋友朱亚当携手,用脚步丈量中国,用文字和光影讲述中国,以扭转国际上失真、刻板的印象,让世界认识全面、真实的当代中国。

众老外互相吐槽到没朋友(这群老外)(3)

他们在这里实现了成长。“中文是代表未来的语言,如果是我的女儿,我会建议她学习中文。”老师的一番话,改变了埃及姑娘馨玥的人生轨迹。来华8年,她在行走中记录并更新着对中国的认知。开放的中国让她大开眼界,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节奏。

他们在这里点燃了梦想。自幼随父亲高哲铭辗转多个城市,以色列“90后”小哥高佑思游走在跨文化语境中,不断变通、“破圈”。他带领一帮小伙伴,用话筒和摄像头,面向海内外展示多彩的中国,从而走上了创业的康庄大道。

起初,他们并没有想到会久居中国;如今,他们已难以割舍与中国的感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一个个“中国通”的故事,是中国日益开放崛起、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鲜活注脚。正如歪果仁研究协会联合创始人兼CEO方晔顿所言:“中国在全球的感召力越来越强,成为了很多海外精英实现他们梦想和创业的舞台。”

广东缘

——“缘分天空美丽的梦,因为有你而变得不同。”(摘自《缘分天空》歌词)

“一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首先且主要是写在广东和广州港口的记录上。”历史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启臣曾如是说。得风气之先、广交天下客的广东,自古以来便是中外交流的一个枢纽。

新中国走过了70年峥嵘岁月,广东扮演了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角色。读懂中国,广东是不可错过的窗口。接踵而至的外国友人们,也与广东结下了不解之缘,交织出五光十色的故事。

馨玥亲历了广东的开放。她对广东的认识,是从听觉和味觉开始的——在埃及,她很早就接触了粤语和粤菜。“广东是阿拉伯世界与中国交流的前沿。”她说,在很多国家都能看到广东人忙碌的身影。广东很有“国际范”,走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的前列,现代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众老外互相吐槽到没朋友(这群老外)(4)

高佑思体验了广东的活力。凭借以色列人敏锐的商业嗅觉,十几年前,高哲铭便认为中国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于是“抢滩”投资。当15岁的高佑思跟着父亲参加广交会时,他被震撼到了:“太大了,那么多商品!”在探访了广州、深圳、珠海等多座城市后,高佑思勾勒出了这样的“活力广东”:改革开放的起点、中国贸易的中心、经济规模最大的省份、有非常多的企业家、重视科技创新……

众老外互相吐槽到没朋友(这群老外)(5)

阿廖沙“定义”了广东的宜居。他“用脚投票”,把家安在了广州。理由很简单:这里温暖纯粹、四季常青,还有各式各样的美食。13年来,他目睹了广州的蝶变,自己也成了一名“老广”;一家三代同堂,周末喝早茶、爬白云山,过年逛花市、包饺子,其乐融融。

开放、活力、宜居……这些关键词,拼接出了“中国通”们的广东印象。透过广东这扇窗口,外国友人们不仅触摸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温度,而且眺望到了中国走向复兴的壮阔前景。

几乎走遍中国、见证了广东转型升级的库恩这样评价:长期以来,广东敢于跳出舒适区,善于啃硬骨头,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广东,正在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的新型先锋。

追梦人

——“我们都是追梦人,在今天勇敢向未来报到,当明天幸福向我们问好,最美的风景是拥抱。”(摘自《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词)

“终于拿到新身份证啦,感觉自己和中国人一样了!”两年多前的那个夏天,阿廖沙拿到了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自2015年开始,中国先后在上海、北京、广东等16个省市的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实施了一大批服务外国人入出境、外籍人才在华停留的便利政策措施,截至2019年7月共签发签证、居留许可超过13万人次。

2019年8月起,促进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2条移民与出入境便利政策在全国推广实施,向世界持续释放“人才磁场”效应。

这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缩影。

日久他乡即故乡。以高佑思、馨玥等为代表的外国友人,已不是在中国短暂落脚的匆匆过客,而是安居中国追逐梦想的“老外2.0”,凭借联接中外的独特优势发光发热。

众老外互相吐槽到没朋友(这群老外)(6)

馨玥立志架起阿中友谊之桥、共赢之桥,让22个阿拉伯国家的人民有更多渠道了解中国,收获机遇。对于未来,她确信:“不论以后在哪儿,我的心与中国都分不开了。”

在库恩的眼里,中国像一个飞速成长的年轻人,正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已经在中国国家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责任越来越大,我会尽己所能。”

已经满头白发的阿廖沙,仍在为增进中俄友谊而奔走。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建设为中俄两国合作带来了广阔空间。他将努力推动俄罗斯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在文旅、商贸、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高哲铭在中国投资了上百家公司,同时为广东与以色列的创新合作牵线搭桥。青出于蓝,高佑思信心满满:“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一定能比我爸发展得更好。我的中国梦就是在中国长期发展,打造外国年青一代了解中国的最佳窗口。”他谋划着投入更多时间观察广东,拍摄更多走心的节目,助力广东进一步沟通世界。

扎根中国,缘牵广东,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不分肤色、语言,共同奔跑在追梦路上。

大江大河,昼夜奔腾。以开放作楫,扬创新之帆,“中国号”巨轮正破浪前行,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旋律响彻五洲四海。

【记者】 胡良光 龚春辉 实习生 陈舒婷

【摄影】 郑一见(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众老外互相吐槽到没朋友(这群老外)(7)

【作者】 胡良光;郑一见;龚春辉

【来源】 粤洋记南方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