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余华电子稿(活着作者在太平间长大)
活着余华电子稿(活着作者在太平间长大)小时候余华的生活很艰苦,直到他十岁那年父亲才分了一套职工宿舍,这个时候全家人算是有了着落。可是这个宿舍的地理环境很特殊,从宿舍望出去,可以看到对面的房子里停放着很多盖着白布的尸体,还会时不时听到有人哭喊。后来,余华才知道,原来家对面就是太平间。余华从小看着父亲对医学的热爱以及全情投入,这也让他很早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由于父亲的工作太忙碌,所以平时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里,余华小的时候缺少父亲的陪伴,基本上每天他睁开眼只能看到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背影。01在太平间长大余华出生于1960年,小时候的经历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余华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在余华刚刚出生后不久,父亲还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外科医生,后来为了当医生,他带着全家人来到海盐生活,从此以后离开了老家杭州。
究竟活着是为了什么,也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或许,我们也可以从《活着》这部作品以及作者的经历中获得想要的答案。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外界对他的评价也只剩下了数不尽的夸赞,可是有一个人却说:莫言写书只会吹牛!
这个人不仅如此调侃莫言,就连鲁迅先生他也不放过,他这样评价鲁迅:鲁迅从文也是凑巧。
敢这样抨击两大文学巨匠,恐怕在今天没有第二个了,这个直言不讳的人就是余华。如果认为余华这样的言辞过于偏颇,其实并不尽然,在评价上,无论是谁对谁,都是站在个人立场发表的感想。更加重要的是,余华在文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是站在和他们相同的高度来评论。此外,他这样说,是因为他身为文学家,他对于世界的理解和他们是完全不同的。
01
在太平间长大
余华出生于1960年,小时候的经历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余华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在余华刚刚出生后不久,父亲还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外科医生,后来为了当医生,他带着全家人来到海盐生活,从此以后离开了老家杭州。
余华从小看着父亲对医学的热爱以及全情投入,这也让他很早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由于父亲的工作太忙碌,所以平时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里,余华小的时候缺少父亲的陪伴,基本上每天他睁开眼只能看到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背影。
小时候余华的生活很艰苦,直到他十岁那年父亲才分了一套职工宿舍,这个时候全家人算是有了着落。可是这个宿舍的地理环境很特殊,从宿舍望出去,可以看到对面的房子里停放着很多盖着白布的尸体,还会时不时听到有人哭喊。后来,余华才知道,原来家对面就是太平间。
不过作为医生的孩子,余华根本就不怕这些,他还经常望向太平间,也会跟着父亲一起进手术室。余华的记忆力,父亲工作的时候穿着手术服,每次手术结束时,会有一桶一桶的血肉模糊的东西被抬出去。
余华看到这些,一点都不怕,反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02
从牙医到小说家
余华小学毕业以后,父亲给他办了一张图书馆借阅证。就这样余华开始沉迷于书海中不难自拔,他竟然在很短的时间里把70年代所有的小说都看了个遍。也正是这个时候,为余华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不过余华没有什么考试运,在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余华毫不意外的落榜了,因为比起看教科书,他更喜欢看的是小说。后来余华在父亲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牙医,虽然余华对这份工作不排斥,但也说不上喜欢。
后来余华厌倦了这份工作,他想要去文化馆工作,就这样余华有了大把时间创作。刚刚尝试写作的时候,余华只认识四千多个字,就连标点符号怎么用都不太清楚,不过余华就是有一份自信,自己可以写作了。
后来余华没日没夜的沉迷于写作,有的时候一部小说只需要几天功夫就完成了。对于自己的作品,余华很有自信,可是他每一次投稿都没有被采用,就这样余华连续投稿5年都被退稿。对此余华很失望,也渐渐因为失望而影响到他的创作风格。
那段日子余华所写的作品都是围绕着血腥暴力展开的,他在小说里不断地杀人,他用这种方式发泄自己被退稿的不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小说成为了他情绪的出口,余华那段日子写过的8篇小说里有29个人被他写死了。可是即便如此,余华还是感到不满足,他不动笔的时候会幻想杀人,动笔的时候就写着杀人的故事,在那些血腥暴力的故事里,怎么离奇他怎么写。
后来余华因为一场梦而察觉到自己的状态似乎不太对,那一天他梦到自己被绑到处决台上,在梦里还有一个人一直在说余华的罪状。随后余华就看到一把枪对着自己,接下来就是一声枪响。枪响过后余华就醒过来了,那一次他如同重生一般,他意识到,不能再写这些故事了。
随后的十多年里,余华不再写杀人故事。
03
活着是为了什么?
余华因为一首叫做《老黑奴》的歌曲而受到启发,这首歌里的老黑奴确有其人,他经历过悲欢离合,看着亲人一个个从他的身边离去,他后来被迫无奈去纽约生活。老黑奴的生活十分艰辛。在纽约他只是一个流浪者,居无定所,餐不果腹,在纽约漂泊了四年以后,他就凄惨的死去了。可是老黑奴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都不曾对生活有过一句怨言,他始终没有放弃的,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爱。
虽然老黑奴的一生很可悲,可是他却始终对生活报以热情,他总是能看到希望,这一点深深的触动了余华,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余华内心中对写作所缺失的那份温情。
随后余华决定,他要以老黑奴的精神写一部小说。就这样《活着》诞生了!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原本是一个富家公子,他不务正业将大把的家产都败光了。不过经历了挫折以后福贵终于意识到踏踏实实的去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就在他打算重新开始的时候,亲人却一个个过世了,这让福贵遭受了极大的打击。不过他心中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他也始终抱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去度过接下来的人生。
《活着》不仅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第三届世界文学"冰心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张艺谋还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荧幕。当时这部作品备受好评,也让余华名声大噪。
不过对于这些荣誉,余华始终淡然以对,因为他当时的心境和福贵一样,他也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活着。
就如同小说结尾所写的那样,活着就是活着本身,不是为了任何人任何事物,不是为了争斗,更不是为了去证明什么。
也许,或者就像余华所说的那样,活着是剥去浮华的朴实,或许只是简单的一呼一吸之间。
在《活着》的自序中,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当一个人经历活着的种种磨难之后,他还能乐观的活下去,那么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这使得他可以背负起接踵而至的打击,拥有着对抗挫折的勇气。
主人公福贵一生经历坎坷无数,从门庭若市的大户人家到亲人朋友一个个离他而去,风烛残年时,在这个世界上他已经没有一个亲人了,他也终于不会再感受离去的痛苦了。
余华把常人难以接受的苦难一件件接连不断地压在福贵身上,再结合极具现实意义的时代背景,让读者得以与福贵同甘共苦。
《活着》剧照
所以在福贵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依旧能乐观地活下去时,读者也被这种坚韧积极的态度所感染,在面对现实的挫折时,也更能迎难而上。
如果你已经体会过活着的苦难,就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
爱读书的易烊千玺,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18岁书单时,就曾晒出这本《活着》,还分享了他的读书感受:“读《活着》,就是随着福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习惯于接受失望,等时间淡了悲伤,苍凉难耐么?尽是人生。”
点击下方商品卡,只需要28.34元,就可以把这本精装珍藏版《活着》带回家
剩下的,留给朋友自己去小说中发现吧。由于《活着》问世后引起的巨大反响,1994年,张艺谋把《活着》改拍成同名电影。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部小说仍能给红尘中奔波的我们以启发,教会我们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