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7-18世纪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海洋贸易还值得我们依赖吗)

17-18世纪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海洋贸易还值得我们依赖吗)2 海洋贸易的独特优势在贸易引力方程中,贸易成本是决定不同经济体之间贸易量的核心因素。而苏伊士运河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为它大幅度减少了几个大洲之间的贸易成本。如果要列举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影响力最大的公式,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即使不是榜首,也必然在前三甲之列。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受牛爵爷的启发,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一个贸易的“引力方程”。它说的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体量成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贸易成本成反比。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相似,经济学中的引力方程同样简洁、深刻并极富解释力,以至于历史学家都用它来寻找青铜时代的失落之城。哈佛大学研究亚述史的历史学家Gojko Barjamovic,近几年“跨界”与经济学家合作,用引力方程来寻找4000年前的失落之城—那些在出土文献中曾被提及、但无法被精确定位的古城市。他们利用12 000余块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如图)上的商业和贸易信息,和

17-18世纪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海洋贸易还值得我们依赖吗)(1)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仍然有十足的理由相信,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的韧性、创造力和勇气。运河可能会被堵塞,这不是奇迹,任何一条河流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堵塞。真正的奇迹在于,尽管时时刻刻面临各种危机,以苏伊士航线为代表的全球海洋贸易体系,仍然在漫长的岁月里,成功地把分散在地球各个角落的人们紧密连接了起来。

2021年7月23号,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使这条著名的黄金水道堵塞近一周时间。这个看似普通的事故,很快产生了世界级的影响:在这一周里,每天约有300多艘巨型货轮无法通行,受影响的货物价值接近200亿美金,国际原油价格因此上涨近3%。有分析认为,这次堵塞所造成的最终损失,将达到60-100亿美金。

这条不到200公里长的运河,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要从经济学里的一条方程讲起。

1 经济学中的“引力方程”

如果要列举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影响力最大的公式,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即使不是榜首,也必然在前三甲之列。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受牛爵爷的启发,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一个贸易的“引力方程”。

17-18世纪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海洋贸易还值得我们依赖吗)(2)

它说的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体量成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贸易成本成反比。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相似,经济学中的引力方程同样简洁、深刻并极富解释力,以至于历史学家都用它来寻找青铜时代的失落之城。

哈佛大学研究亚述史的历史学家Gojko Barjamovic,近几年“跨界”与经济学家合作,用引力方程来寻找4000年前的失落之城—那些在出土文献中曾被提及、但无法被精确定位的古城市。他们利用12 000余块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如图)上的商业和贸易信息,和15座已确定位置的古城市信息,结合经济学的贸易引力方程,最终推断出10座失落之城的位置。而他们所确定的位置,与历史学家根据其它资料所做出的判断相比,虽不中,亦不远矣。

17-18世纪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海洋贸易还值得我们依赖吗)(3)

在贸易引力方程中,贸易成本是决定不同经济体之间贸易量的核心因素。而苏伊士运河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为它大幅度减少了几个大洲之间的贸易成本。

2 海洋贸易的独特优势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大洋,成了连接各大洲的通途。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贸易成本不断下降,尤其在大宗货物的运输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方式。这个格局,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就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直到今天,80%的国际贸易仍然由海洋运输完成。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苏伊士运河为何重要。这条不到200公里长的运河,同时连接了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因此大大减少了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之间的运输成本。举个例子,如果一艘货轮从新加坡出发,走苏伊士运河到欧洲的荷兰,大概需要走8 300海里。如果走替代路线,从南非的好望角绕道过去,则需要走12 000海里。并且,这段航线风高浪急,常有海盗出没,因此成本和风险都高得多。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每天从苏伊士运河上经过的货物,可以占到全世界贸易量12%。这也可以解释,这条在埃及漫长历史上很晚才出现的运河,为什么可以和古老的尼罗河一道,并列成为埃及的经济命脉。苏伊士运河单是每年征收的通行费、饮水费、航标费等直接费用,就为埃及贡献了2%的GDP。这还不包括运河通行带来的贸易量增加,以及国际旅游观光增加所带来的间接收入。

在更宏阔的意义上,贸易成本和贸易形式的变化,会对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实际上,国际贸易和海洋运输重要性的增加,是我国东南沿海崛起的长期历史逻辑之一。在海洋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并且国际贸易对整个经济越来越重要时,东南沿海就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17-18世纪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海洋贸易还值得我们依赖吗)(4)

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研究模型

根据陆铭等人的研究,正如我们在上面这张图所看到的,2015年我国各地级市的GDP,随着它们和沿海大港口的距离增加而显著下降。也就是说,距离大港口越近的地区,GDP总量就会越高。到大港口距离这一个因素本身,就可以解释不同地级市GDP差异的近40%。

3 “以河易海”的历史教训

在可以利用海运提高效率的情况下弃而不用,不但会使经济成本上升,长期来看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的。这里的主角是另一条运河——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与海运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而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京杭大运河则是海运的替代品。

自唐宋以后,我国的经济和粮食生产中心逐渐南移。因此,对于定都北京的元明清三代而言,如何将江南的税收和物资稳定运输到北京,就成了帝国经济事务的重中之重。而这条连接南北的大运河,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帝国经济的大动脉,似乎并没有第二种可能性。

然而,京杭大运河在明清两代的经济命脉地位,并不一定是历史的必然。实际上,根据魏源的说法,明清两代才算是“以河易海”;比明清更早的元代,曾采用过海运为主、海河联运的方式,来运送江南的粮食。务实的元世祖忽必烈不拘一格,大胆启用罗壁、朱清、张瑄等海盗,成功开辟了稳定的海上航线。每年可运输三百多万石粮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人民艰食,海运多得济”。

17-18世纪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海洋贸易还值得我们依赖吗)(5)

明初定都南京,没有大规模向北输送物资的需求。而运往辽东的军粮,也承袭元朝的办法,海河联运。一直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海运才逐渐被废弃,而京杭大运河成了南粮北运的核心通道。但是,河运成本远高于海运,时间久,耗费的人力多,需要大批挑夫、纤夫和维护运河的民夫,运费经常是所运粮食价值的数倍乃至十倍以上,有时甚至可耗去1/4的国家财政。

沿着这条运河,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漕运集团。他们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使沿途百姓负担大大加重。面对任何改革的压力,他们都以“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之类的话来搪塞,甚至威胁朝廷。

更重要的是,南北走向的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黄河之间,有时会出现难以避免的冲突。治理黄河,是古代统治阶级的另一件核心大事。然而,以运河为运输大动脉,就对古代治理黄河形成了严重的约束。在利弊权衡之下,明清两代统治者的选择是:在黄河两岸,保河北而舍河南;在淮河两岸,舍淮北而保淮南。“运淮不两立”,维持运河成了治理淮河的首要障碍。

于是,在明清两代,作为治黄牺牲品的淮北地区被洪水反复冲刷,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冲突剧烈,几乎是全面衰败。这一切,在马俊亚先生的《被牺牲的局部》一书中有深刻的分析。

道光四年,洪泽湖大堤决口,运河阻绝。不得已,道光启用改革派官员陶澍等,把次年江苏漕粮全部海运进京。这次海运共动用海船1 500艘,运粮160万石,最后仅因海难损失4艘船、2 000余石粮食,直接节省白银约150万两。尝到甜头的改革派官员上疏要求将海运制度化,不料换来的却是道光的申斥:“止顾目前,于国计并不通盘筹划”。

直到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运河重镇镇江,直接切断了南北漕运粮道,这才沉重打击了漕运集团。咸丰五年,黄河大改道,导致运河河道枯竭。焦头烂额的满清既要防着洋人,又要对付太平军,已无力修复运河。轮船招商局成立以后,近代化的轮船开始加入漕粮海运行列,运河就变得更不重要了。伴随而来的,是扬州、镇江等运河名城的相对衰落。

17-18世纪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海洋贸易还值得我们依赖吗)(6)

4 后疫情时代效率与安全的权衡

在国际贸易的黄金时代,经济效率通常是各国政策的主导因素。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各国普遍意识到,安全同样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安全不是没有成本。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国政策更是急速向安全一侧倾斜。苏伊士运河堵塞,无非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一个小插曲。

现代经济是环环相扣的精密仪器,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分工和专业化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国家、企业或个人,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效率会越来越高,旁人则逐渐难以取代。这是经济学祖师爷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就说明白的道理。然而,这也会埋下安全的隐患: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系统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1986年,挑战者号在佛罗里达点火升空后爆炸。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这件事对美国民众的感情是个沉重打击。因此,里根总统下令,迅速组成一个阵容豪华的事故调查团。经过一番严密调查,物理学家费曼在美国国会表演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精彩的科普之一。他用一杯冰水和一个橡皮圈,就把事故原因说清楚了:发射当天,佛罗里达当地温度过低,火箭推进器尾部的一个0型环失去了膨胀性,继而引发燃料泄漏。这正应了那首著名的英国童谣:少了一个马钉,失去一个国家。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现代经济的安全性?

一是要有备份或备选。苏伊士运河如果走不通了,可以选择好望角航线。海路出问题了,还可以走中欧铁路等陆上路线。但是,备份或备选也是有成本的。比如,与苏伊士航线相比,好望角航线航程更远,也更加危险。而中欧铁路目前的运量,也远远不足以替代海运。2020年,我国各大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4亿标准箱。同期,中欧铁路总共发送了约113万标准箱,差了两个数量级。

第二,去中心化。这可能与许多人的直觉相悖。金融学里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原则,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实际上,市场自发形成的去中心化,反而有利于减轻对少数节点的过度依赖,减轻少数节点出问题的概率,以及出了问题之后对整个系统的伤害。

17-18世纪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海洋贸易还值得我们依赖吗)(7)

5 星辰大海

虽然安全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但在现代经济体里追求绝对的安全,则既不可取,也不现实。从挑战者号的例子我们看到,现代经济依赖无数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其实都有一定概率会出问题。如果要保证每一道工序都绝对安全,成本将大到无法想象。这和过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不同。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反倒有十足的理由,对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的韧性、创造力和勇气,对人类的分工与协作,保持充足的信心。运河可能会被堵塞,这不是奇迹,任何一条河流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堵塞。真正的奇迹在于,尽管时时刻刻面临各种危机,以苏伊士航线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体系,仍然在漫长的岁月里,成功地把分散在地球各个角落的人们紧密连接了起来。

火箭可能会爆炸,也不是奇迹,只要一个O型环失灵,就足以让火箭爆炸。真正的奇迹在于,在少了一个O型环就会机毁人亡的前提下,人类仍然具备了充足的勇气,通过持续的分工与协作,不断把人送上太空,踏上了星辰大海的征途。

撰 文 | 奚锡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责 编 | 郝庆谦

新京智库

新京智库是依托于新京报平台成立的新型媒体智库,我们着眼于自身立足北京的区位优势,服务北京、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在国家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城市案例研究和品牌传播等方面,生产具有高度专业化、全球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与研究成果,为政府、企业和行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力支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