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楼兰古城今何在(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

楼兰古城今何在(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混血美女罗布泊“小河公主”复原图而网友提出的“一个国家只有1.4万人的话,就算住在天堂,也会因为近亲结婚而灭亡”更不能成立,因为楼兰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各国商人聚居,还有西方人,说不定有很多混血儿呢,像从古墓挖出来的那些贵族美女都是混血儿,西汉王朝把作为人质的楼兰王子送回楼兰,扶植他做楼兰王,当时不是赐给他一个汉王朝美姬吗。对于楼兰的消失,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楼兰古城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也有人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但是“瘟疫说”却提出,楼兰不是逐渐被废弃, 依据是,国内外探险者在楼兰古城的废墟中不仅找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还有各种财物,由此看来楼兰是突然间被废弃的。这里既没

在罗布泊那片看似一无所有的戈壁黄沙之上,曾有一个繁华而神秘的国度——楼兰古国。

楼兰古城今何在(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1)

楼兰位于罗布泊西岸,罗布泊古时又称蒲昌海,远在两千多年前,罗布泊沿岸生长着大片胡杨林,郁郁葱葱,呈现一派水乡泽国景象。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楼兰在古丝绸之路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繁荣的商业为楼兰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楼兰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工艺也借着丝绸之路传入楼兰,给楼兰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楼兰此时已成了西域的乐土,沙漠里的天堂。但是随着西汉王朝的衰落,中原混战,无暇顾及西域,楼兰渐与中原失去联系,这座丝绸之路上辉煌了近500年的古城,无声无息地消失于历史舞台……

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根据记载,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记载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

对于楼兰的消失,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楼兰古城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也有人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

但是“瘟疫说”却提出,楼兰不是逐渐被废弃, 依据是,国内外探险者在楼兰古城的废墟中不仅找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还有各种财物,由此看来楼兰是突然间被废弃的。这里既没有战争的痕迹,又遗留无数财物,也许,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让人不顾一切地逃离。

而网友提出的“一个国家只有1.4万人的话,就算住在天堂,也会因为近亲结婚而灭亡”更不能成立,因为楼兰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各国商人聚居,还有西方人,说不定有很多混血儿呢,像从古墓挖出来的那些贵族美女都是混血儿,西汉王朝把作为人质的楼兰王子送回楼兰,扶植他做楼兰王,当时不是赐给他一个汉王朝美姬吗。

楼兰古城今何在(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2)

混血美女罗布泊“小河公主”复原图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楼兰干旱缺水,生态恶化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但是直至近代,这里也并不完全萧条、沉寂。18世纪,清代《西域水道记》还曾记载,这里仍有不少地方“胡桐丛生、结成林箐”。生活在塔里木河下游阿不旦一带的“罗布人”,过着“不食五谷,以渔为粮,织野麻为衣,取雁毛为裘,藉水禽翼为卧”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其实直至现在还活着的罗布泊老人,还会记起他年少时人们在罗布泊的湖面打捞大鱼的情景。故而缺水和沙漠化是逐渐发生,而且似乎越来越严重。

或许,这是世界古文明的共同悲剧。在征服自然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伴随着对地球环境的巨大冲击,以土地沙漠化、盐碱化为代表的生态危机则是这一现象的突出反映。

就好像埃及文明的创造者也绝没有想到,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除了古老的文明之外,还有百分之九十完全沙漠化的土地。就好像美索不达米亚,曾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古文明发祥地如今却是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

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张骞出使西域时,塔里木盆地还是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世界。据张骞介绍,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的沙漠绿洲上共有36个繁华的城邦国家,史称“西域36国”。丝绸之路开通后,绿洲王国出现空前的繁荣景象,人们创造了高度发达的西域文明。然而,人类与自然的搏斗却是那样的残酷无情。具有千年文明史的绿洲王国相继被沙漠无情地吞噬,丝绸之路后来不得不改为海路。

除了人为破坏植被,过度开发,造成土地盐碱化、沙漠化, 楼兰的迅速消亡还有世界气候大环境的影响。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正是全球旱化加剧时期。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

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此外青藏高原的隆起也是地域性中重要的因素。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东亚西北内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物换星移,流沙终于掩埋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土地,形成了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永远地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成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区之一。

19世纪末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许多汉唐古城被重新发现,如喀拉敦古城、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尼雅古城等。它们大都远离现代绿洲100公里左右,说明汉代以来流沙已无情地向周边绿洲推移了至少上百公里。

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仍在继续向四方蔓延。1896年斯文·赫定曾到新疆和田以北沙漠探险。当时克里雅河下游的通古斯巴斯特绿洲尚有大片原始森林,被这位瑞典探险家誉为“野骆驼的极乐园”。然而,斯文·赫定见到的“野骆驼的极乐园”早就化为乌有。这片原始森林如今已是沙漠的海洋。由于严重沙化的问题,40年来从若羌县到民丰县的公路被迫三次改道,沙漠向南推移了30多公里。由于同样的原因,策勒县和田市的公路也向南推移了3次,原来笔直的公路,现在变成弯曲的大肚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