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隔离10天回南京还需隔离吗(隔离期外出跑步)
在杭州隔离10天回南京还需隔离吗(隔离期外出跑步)而在澳洲华人女子和黎某的人格特征中,就缺乏责任心这一特征,这类人不仅仅在公共生活中缺乏责任感,不愿意遵守规则,在工作中也会缺乏团队精神,难以获得他人信任,这也是为什么澳洲华人女子在事情发生后,被拜耳公司辞退的原因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大五人格模型也将责任心作为人格的一个重要维度。搞清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问题,比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问题更重要。除此之外,在3月12日,发烧的黎某从美国东海岸绕行至西海岸,一家三口从美国洛杉矶飞回国内。在登机前,她服用了大量退烧药,并对乘务人员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还说自己没有同行者,仅称自己有点低血糖,让乘务员将自己安排到了飞机的后排就坐,直到临近飞机落地前2小时,黎某才吐露真相,说自己任职的公司有人确诊,自己也发烧了。后来果然被确诊,同行的丈夫也不幸感染,同行的机组人员和乘客纷纷被隔离。这两位,借用一句河南村干部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还很严峻之时,海外华人华侨以及留学生十分关心疫情动态,也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在各自所在的国家筹集口罩等防护用品,甚至把当地的超市和医院给买空了,一箱箱医用物资、一长串行李托运单、一句句“武汉加油”,犹如一股股暖流,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汇向中国。
仅在武汉一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底,已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30多家侨团侨社捐赠价值人民币2000余万元的资金和物资,筹措捐赠大批口罩、护目镜等医疗物资。
但最近,由于世界各地疫情的爆发,很多海外华人纷纷回国避难,有人说:“此次疫情,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确实,在海外的同胞着实不易,我们欢迎他们回家,但这里面,总有一些极端的个例,不配合防疫安排,有的人已有症状却隐瞒不报,有的人则在隔离期间提出任性自私的要求。这些人不顾他人安危,只顾自己舒适安全的行为,是一种什么心理?我们今天一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分析。
责任心的匮乏:真把自己当“大爷”近日,网上流传的这样一段视频,一女子为澳大利亚籍华人,返京后不按规定居家隔离且外出跑步并不戴口罩,社区防疫人员劝说她:“你是隔离人员,现在不能出家门。”她却毫不客气地说“我就要跑步、我就要锻炼身体!”还喊着:“有人骚扰。”
除此之外,在3月12日,发烧的黎某从美国东海岸绕行至西海岸,一家三口从美国洛杉矶飞回国内。在登机前,她服用了大量退烧药,并对乘务人员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还说自己没有同行者,仅称自己有点低血糖,让乘务员将自己安排到了飞机的后排就坐,直到临近飞机落地前2小时,黎某才吐露真相,说自己任职的公司有人确诊,自己也发烧了。后来果然被确诊,同行的丈夫也不幸感染,同行的机组人员和乘客纷纷被隔离。
这两位,借用一句河南村干部的话说就是:死皮不要脸!
澳洲华人女子和黎某都没有顾及别人的安危,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责任心的匮乏,责任心一词虽然经常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词,但它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大五人格模型也将责任心作为人格的一个重要维度。搞清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问题,比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问题更重要。
而在澳洲华人女子和黎某的人格特征中,就缺乏责任心这一特征,这类人不仅仅在公共生活中缺乏责任感,不愿意遵守规则,在工作中也会缺乏团队精神,难以获得他人信任,这也是为什么澳洲华人女子在事情发生后,被拜耳公司辞退的原因之一。
澳洲华人女子和黎女士不仅仅是缺乏责任心,更是缺乏责任认知。在心理学中,责任认知是指个体按一定标准对责任所持有的态度或观点,它包括是否应该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要不要维护群体的行为规范,应不应该对共同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负责,以及为什么等。
澳洲华人女子和黎某的责任认知的偏差会让她们找不到自身在社会中准确的位置,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所以才做出不顾公共安危的事情来,才会“口出狂言”,把自己当“大爷”,她们应该从来未把自己应该履行的各种职责当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也应该从未体验过尽职尽责后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优雅”的恶行近日,意大利归国华人质问机场工作人员“我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的视频受到网友关注。据悉,因等待防疫检查的人员较多,机场划分了指定区域安排归国的华人们,一男子认为等候区域的条件简陋,质问机场工作人员:“我欧洲回来的就这待遇?”
还有一位回国被隔离的华裔女孩,因嫌弃条件简陋,不满当地的水质,跟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后特警口头警告她,“这里不是宾馆,是隔离区”时,她大声回怼,“隔离区也要保障人权吧。”而她一口一个的所谓“没有人权”是指:虽然给她免费提供了饭菜,也给了热水壶,但她坚称“你们这里的水有杂质,根本不能喝”,“我已经3天没喝水了”,“朋友已经给我寄快递了,如果给我丢了、过期了,我的财产损失国家得承担!”
除了以上两位“大爷”以外,还有一个网名为“豌豆公主病的日常”的微博用户,在网上说自己是留学生,回国后接受检查,但却吃不上饭,叫来警察,警察也不管。可在事情炒热之后,网友们发现她说自己在医院“吃不上饭”并不属实,因为医院提供了泡面,她甚至还篡改事实在外网上发表不实言论诋毁中国。咱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不吃泡面,可能是真的公主病吧。
以上这三位,出国以后仿佛成仙了一样,“不食人间烟火”了,等候区嫌待遇不好,普通水不能喝,泡面吃不了,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借着优雅之名,行着无耻之事,而究其原因,必有一个是共情能力的匮乏。
共情是指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共情能够是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反之,如果一个人缺乏共情能力,他基本不会做出利他行为。
这么说来,那些为祖国努力筹集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海外华人的名单中一定没有这三个人,因为他们必然不会在乎因疫情牺牲了多少人,也不在乎工作人员为了疫情防控付出了多少心血与努力,也不在乎自己的举动是否给别人带来了不便。有一天大难临头,父母也可能会被他们先抛弃,这,是他们父母的悲哀,也是父母的造成恶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成年后的共情能力的缺失与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不自觉地以功利的标准衡量孩子的表现,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逐渐减弱,孩子无法在家庭内部得到足够的情绪支持,同时,他也会模仿父母教育他的方式——功利性地与人交往,以至于也无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在成年后他们所展现出的人际疏离和利己主义,就是缺乏共情能力的表现。
疫情之下,留学生该不该回国?疫情之下,国外的防控政策并不完善,确诊人数日益增加也引发了不少海外同胞的担忧,尤其是留学生,他们一边面临严峻的疫情,另一边学业又进入到关键阶段,很多留学生一时间陷入不知是否应该回国的两难局面。
在心理学中,也有一个叫做道德两难的故事,是由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故事是这样的——
海因茨的妻子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并且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丈夫海因茨到处找朋友借钱,最后才借得一半的药费。海因茨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所以,海因茨绝望了,他后来闯进了药店,为他的妻子偷了治病的药。请问,海因茨应该这样做吗?从道德的角度来说,海因茨为了救妻子的命,这么做是正确的,有什么比性命更重要的呢?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他犯了盗窃罪,应该被制裁,毕竟违反了法律。
其实,留学生们在心理层面也陷入了这样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在国外没有安全感,再加上学业问题,心里会焦虑,另一方面,他们如果回国,却要承担着舆论压力,甚至担心会连累亲朋好友。
所以留学生们,到底应不应该回国呢?我想这个问题不是问其他人就可以解决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认为自己在国外的状态还不错,能保证安全,那么就可以不回国,做好自我防护;但如果综合评估自己心理状态极差,处于很焦虑担心的状态,无法在国外待下去,那么也可以选择回国,不过一定要按照要求和程序申报,不谎报瞒报,回国后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服从安排。
这里借用一句《战狼2》中的台词,对身在海外的同胞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只要遵守规定,服从安排,祖国欢迎你们,回家!
文/玉兮之 燕园心理团队
你对境外人员大量涌入中国的现象怎么看?
▽点击“了解更多”,备注“头条号”获取属于你的线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