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应用技术(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
上海中心大厦应用技术(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构建了软土地区超高层高精度沉降计算本构模型和沉降计算方法,实现了基础底板沉降发展历时曲线和不均匀沉降的超前精准预测,有效桩长较同类工程缩短30%~40%。为超高层建筑确定最优桩径、桩长奠定了基础。 1 软土桩基沉降精准预测及控制技术上海中心大厦工程项目组依托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开展攻关,突破了一系列世界级超高层工程建造技术难题。在超高层桩基和基坑工程关键技术、巨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巨型混凝土结构建造关键技术、巨型钢结构建造关键技术、数字建造及绿色建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超高层桩基和基坑工程关键技术
消息来源:上海建工科技创新平台
昨日,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上海建工集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总工程师龚剑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为龚剑颁发证书
▌上海中心大厦高632m,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也是我国唯一超过600m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建筑突破了传统层叠式设计方法,融入高质量空中城市生活理念,创新设计了分布在不同高度和区域的9个垂直社区和21个空中花园广场,构建了新型“垂直城市”超高层建筑模式,成为超高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里程碑式典范工程。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项目组依托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开展攻关,突破了一系列世界级超高层工程建造技术难题。在超高层桩基和基坑工程关键技术、巨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巨型混凝土结构建造关键技术、巨型钢结构建造关键技术、数字建造及绿色建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超高层桩基和基坑工程关键技术
1 软土桩基沉降精准预测及控制技术
构建了软土地区超高层高精度沉降计算本构模型和沉降计算方法,实现了基础底板沉降发展历时曲线和不均匀沉降的超前精准预测,有效桩长较同类工程缩短30%~40%。为超高层建筑确定最优桩径、桩长奠定了基础。
2 软土钻孔灌注桩新型工艺体系及控制技术
突破软土打入式钢管桩传统工艺,率先在350m以上超高层中采用钻孔灌注桩,研发出深厚砂层超长桩人工制浆护壁成孔、浆液携砂循环除砂、护壁高效清渣等新型成桩工艺体系及控制技术,为后续超高层采用钻孔灌注桩奠定了基础。
3 软土深大基坑顺逆复合式支护体系及控制技术
建立了软土卸荷深层滑移带理论及分析方法 形成分区支护和分区卸荷微变形控制技术,首次在3万㎡、33m深基坑中,研发了基于圆桶效应的主楼内径121m圆形先顺作与裙房分区后逆作复合式支护技术,以及施工参数化的“分层、分块、平衡、限时”土方开挖技术,实现工期、经济、环保综合最优化建造目标。
4 软土超大直径圆形明挖自立式基坑支护及控制技术
发明软土圆形基坑顺作控制变形设计方法,解决软土地区规模最大明挖自立式圆形基坑设计和真圆度控制难题。率先在国内软土超高层中采用非锁口管套铣接头新工艺,突破超深地墙施工瓶颈,为我国百米级超深地下连续墙应用奠定基础。
超高层巨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1 建筑几何造型设计及关键设计指标
通过空气动力学优化,有效降低风荷载效应24%,实现了美学与风工程学的最佳结合。提出了包括中震和大震时的结构变形控制、抗侧力构件承载力以及含钢率控制等一整套复杂超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设计指标。
2 新型巨型结构体系设计技术
建立了超高层建筑内刚外柔新型巨型结构设计理论体系,首创设计了主体结构与外围柔性悬挂支撑结构变形协同一体的双层表皮玻璃幕墙“垂直城市”超高层建筑。发明并制造出五种类型柔性连接滑移支座装置,通过约束释放、变形吸收,实现了各种荷载效应下刚柔不同结构体系复杂工况的变形协同。
3 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及控制技术
研究建立了电涡流质量调谐阻尼技术概念、技术方法、试验验证、产品制造到工程应用的理论体系,首创并制造出千吨级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有效降低了大楼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摆幅,提高了大楼使用的舒适度。
超高层巨型混凝土结构建造关键技术
1 高强超厚超长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发明了高强低水化热低收缩混凝土技术,提出基于温度梯度理念的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温差控制无法体现混凝土厚度和体量与温差之间关系的现状,形成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控制新方法,并被新编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采纳。创造了建筑工程强度等级C50、超长121m、超厚6m、体量6万m3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的国内外新纪录。
2 超高泵送混凝土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创新设计制造出51.2MPa世界最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HBT90CH-2150D),全覆盖应用于国内500m以上超高混凝土输送,并同步成功研发出58.6MPa超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HBT9060CH-5M),为我国600m至1000m级高度混凝土的超高输送奠定了基础。
3 超高泵送混凝土施工及控制技术
研发出多元要素指标协同控制的超高泵送新技术,实现了C60实体结构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达582m,C45实体结构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达606m,C35实体结构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达610m,验证性地将C100高强混凝土一次泵送到547m,120MPa超高强混凝土一次泵送到620m高度,创造了多项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国内外新纪录。
超高层巨型钢结构建造关键技术
1 主体结构与悬挂支撑结构建造变形协同控制技术
建立了基于外围柔性悬挂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协同一体的施工控制理论体系,构建了基于主体结构不同区段精确补偿的竖向变形分级控制方法,实现结构不同区段的分级精确补偿精益建造,为超高新型巨型结构建造奠定了基础。
2 巨型柔性悬挂支撑结构安装及控制技术
开发了模块化集成智能控制的幕墙支撑结构安装升降作业装备,解决悬、扭、空悬挂支撑结构及幕墙安装难题,实现14余万㎡、2万多块不同大小曲面外玻璃幕墙的一次成型精确安装,达到了玻璃幕墙、悬挂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变形协同控制的目标。
超高层数字建造及绿色建筑技术
1 数字化建造体系及工程应用
率先在工程建设全过程采用数字建造技术,建立了数字模型分析计算、专项技术平台、协同管控平台、运维管理云平台等组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层数字建造技术体系,实现对工程建设控制要素的高效管控,开启了超高层数字建造新模式。
2 绿色超高层建筑技术体系及评价标准
首次建立基于设计、施工和运维的超高层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编制并实施了全球首部绿色超高建筑专项评价标准,打造了全球首栋中国绿色三星和美国LEED-CS铂金双认证的最高等级绿色超高层建筑,成为世界绿色建筑的典范工程。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在国内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詹天佑奖、鲁班奖、国优金奖等,在国际上获世界最佳高层建筑奖、杰出结构奖等。共7项超高层建造专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我国22个省市的近200项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陆家嘴核心区建筑群靓丽的收官之作,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创新的一次集中展示,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城市建设的突出成就。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先进的建设理念、创新设计和施工以及高效运维管理,彰显了超高层建造技术国际领先的综合实力,引领世界超高层技术发展。
项目主要完成单位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材料研究所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钢构有限公司
北京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主要完成人
龚 剑 丁洁民 顾建平 贾 坚 朱毅敏
陈晓明 吕西林 葛 清 杨新华 钱 峰
顾国荣 韩继红 贾宝荣 王 健 高振锋
陈继良 吴洁妹 李翠光 戴献军 孟根宝力高
张其林 吴德龙 周 虹 范宏武 巢 斯
张 勤 袁 芬 赵 昕 贺明玄 徐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