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保险队伍建设思路大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
农村保险队伍建设思路大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和开庄村的情况很像,“十三五”时期还是扶贫村的洪泽区岔河镇临泽村,2018年刚摘下贫困的“帽子”,如今还发展起挂面和苗木产业。由于苗木有4-5年生长期,目前成本主要由村集体承担,5年投入了75万元。2021年由于苗木合同违约,造成当年村集体收入亏损达11万元,此次理赔也几乎覆盖了损失的全部金额。天群稻麦种植合作社承包的鱼塘“当时一共7人出资,我个人出资13万元,其余人共拿了7万元。因为雨水多,头一年亏了好几万元,3个人带着本金退出。”高天群说,“靠天吃饭的农业,一点损失都可能是致命的。”2021年7月,在市农业农村局基层工作人员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的详细介绍下,高天群决定投保,保费8400元,保额28万元。谁想当年9月就遭遇寒流,80亩水稻无产出,涉及村集体项目部分损失3万元,理赔款3.57万元仅用7天就到账。目前该合作社雇的9名长工全部都是本村村民,年均66.3岁,以前只能靠打零工糊
新华日报财经讯 淮安市首创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已经实施一周年了。目前,该保险已推广至淮安区、洪泽区、金湖县、清江浦区、淮阴区、涟水县和盱眙县等七个县区。2021年,该保险承保了428个村,保费425万元,提供风险保障8376万元,理赔支出89.28万元,包含洪泽区12.01万元、淮阴区77.27万元。今年,承保面已推广至802个村,保费1042.64万元,提供风险保障2.12亿元。
淮安村集体经济2021年大数据统计页面
起初,“年经营性收入刚过18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该保险投保对象,后来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的合作社、个人出资的合作社中包含村集体的经营项目部分等,也纳入保障范围。淮阴区淮高镇开庄村的天群稻麦种植合作社属于后者。
“东边一条沟,西边一条河。”开庄村支部书记高天群这样形容没土地、没发展资源的村子。面对眼前的一片荒芜,2019年9月他决定自己带头成立合作社,并从一开始便约定,与村集体合作的项目利润(总利润的六成)给村集体,但亏的钱由几个出资人承担。
“当时一共7人出资,我个人出资13万元,其余人共拿了7万元。因为雨水多,头一年亏了好几万元,3个人带着本金退出。”高天群说,“靠天吃饭的农业,一点损失都可能是致命的。”
2021年7月,在市农业农村局基层工作人员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的详细介绍下,高天群决定投保,保费8400元,保额28万元。谁想当年9月就遭遇寒流,80亩水稻无产出,涉及村集体项目部分损失3万元,理赔款3.57万元仅用7天就到账。
目前该合作社雇的9名长工全部都是本村村民,年均66.3岁,以前只能靠打零工糊口,现在人均每年能多赚6000元。2021年,合作社还分配12.6万元利润给村集体,其中10万元用于路灯建设、道路绿化和广场修缮等。有了兜底,高天群今年承包了361.9亩食用玫瑰种植、200多亩用于南梗9308水稻种植、40多亩大豆、300多亩藕虾,以及开始发展大棚蔬菜业等。
天群稻麦种植合作社承包的鱼塘
和开庄村的情况很像,“十三五”时期还是扶贫村的洪泽区岔河镇临泽村,2018年刚摘下贫困的“帽子”,如今还发展起挂面和苗木产业。由于苗木有4-5年生长期,目前成本主要由村集体承担,5年投入了75万元。2021年由于苗木合同违约,造成当年村集体收入亏损达11万元,此次理赔也几乎覆盖了损失的全部金额。
“兜底不代表养懒汉,赔付不是无底洞,我们还专门聘请会计事务所,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进行专项审计,不返贫才是真正的脱贫,保险要有实际效果才会继续保。”太保洪泽支公司总经理周云惠说。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的首站,洪泽区已经实现了投保全覆盖,全区累计投入95.15万元,含区、镇财政资金支持59.1万元。
近年来,淮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如上述开庄村村集体经济2021年经营性收入已达32.27万元,临泽村也已超20万元。“18万元”将不再是底线。
“接下来我们将细化保额,实行分档承保。”太保淮安中支副总经理华祝久解释,根据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对投保对象的限制不再一刀切,经济条件好的区域设立分档,如2万元为一档,针对不同档,怎么保、怎么赔,日后也会设置定制化方案。同时,对村集体经济中不同的产业项目也会制定不同方案,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将更大力度支持,盘活资源。
此外,人保财险淮安分公司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的另一承保机构,今年已将保险推广至淮安区16个镇街,202个村,保费244万元,目前暂无赔付。
记者观察到,在太保洪泽支公司的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张“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流程图”,对服务流程、工作结构、承保流程和理赔流程等均进行了详细设计。在工作结构图的最下方,有一条标着风控数据和授信贷款的双向箭头虚线,一边连着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大数据平台,另一边连着银行(村级信用体系)。
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流程图
“这是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的下一步规划,就是将保单作为信用凭证,在银行贷出更多的资金。” 淮安市农业农村局计划与财务审计处处长胡杰说,“农村其实不缺资源,缺乏的是将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有效途径。”过去金融支农的方式很零散,农业贷款、农业保险、融资担保等无法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在乡村振兴战略这盘棋下,“保险 村集体授信 银行贷款”等模式的金融融合创新成为了可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今年5月,在江苏省出台“金融支农16条”后,6月,淮安于全省率先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实施细则》,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根据省财政金融支农政策措施,提出了从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农业生产、拓展产业融合发展融资渠道到推动金融机构协调、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等十六大类、34条对应的具体细则。将各县区政府、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人行淮安中支、淮安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农发行等部门单位紧密联合了起来。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储楚 赵伟莉 通讯员 倪佳佳 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