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中学为什么不叫一中(天门中学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天门中学为什么不叫一中(天门中学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确切地说 “天门中学”只是湖北省天门中学的简称,也就是当今的天门中学。日寇投降 国民政府收复天门后 现在的华泰中学(天门中学旧校址) 当时旳学校被命名为天门县立笫一初级中学 另有天门县立第二初级中学(耙字档) 天门县立笫三初级中学(干驿中学) 和皂市中学 天门简易师范学校 。 另外 在城关镇内 还有“诚徳中学”等两所私立中学 渔薪有私立柘江中学(都是初中) 天门各地中学迅速兴起 可见天门人民追求文化教育之迫切。作为曾经是湖北省立天门中学初中部第一期入学学生的我俩 对天门解放前后 自已亲身经历和所知道的天门中等教育的一些情况作如下补充:——对《民国时期的天门中学》的补充王士俊王士武 郑褔平先生所撰《民国时期的天门中学》 旨在宏扬天门悠久厚重的文化教育历史: 从唐朝的学宫、孔孟 到明清的书院、校士馆 再到民国时期天门初级中学的几度停办、兴办和胡子明先生、沈肇年先生创办
今日天门中学
作者简介:
王士俊 天门中学校友,1933年出生于天门黄潭徐马湾 湖北大学正校级调研员退休。
王士武 天门中学校友,1934年出生于天门黄潭徐马湾 退休中学高级教师。
天门中学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对《民国时期的天门中学》的补充
王士俊王士武
郑褔平先生所撰《民国时期的天门中学》 旨在宏扬天门悠久厚重的文化教育历史: 从唐朝的学宫、孔孟 到明清的书院、校士馆 再到民国时期天门初级中学的几度停办、兴办和胡子明先生、沈肇年先生创办的“天门中学堂”等等史迹 阐明了天门历代重文厚教的传承。再加上乡村各地的私塾学馆 天门可谓文化教育之乡,对郑先生的传承精神和所作的努力付出 致以敬意。
作为曾经是湖北省立天门中学初中部第一期入学学生的我俩 对天门解放前后 自已亲身经历和所知道的天门中等教育的一些情况作如下补充:
确切地说 “天门中学”只是湖北省天门中学的简称,也就是当今的天门中学。日寇投降 国民政府收复天门后 现在的华泰中学(天门中学旧校址) 当时旳学校被命名为天门县立笫一初级中学 另有天门县立第二初级中学(耙字档) 天门县立笫三初级中学(干驿中学) 和皂市中学 天门简易师范学校 。 另外 在城关镇内 还有“诚徳中学”等两所私立中学 渔薪有私立柘江中学(都是初中) 天门各地中学迅速兴起 可见天门人民追求文化教育之迫切。
天门更有一所经沈肇年先生等知名人士倡导和支持 于1947年建立的 由肖治梁先生任校长 程宏老师任教导主任的“湖北省立天门中学(以下简称省天中)” 校址是天门东门外的文昌阁及周围一块坑坑洼洼的荒草地。省天中的首期基建是修理文昌阁 将荒草地北端一排东西走向的有地板的砖瓦平房 由日冦的仓库改建成六间教室。当年秋季招生 招收了高中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各两个班 共200名学生 由于基建工作延误 推迟到10月1号才正式开学 聘请省内外名师任教 教风严谨 学生人人学习努力 奋发向上 可惜当时天门正处于国共两军你来我往拉锯战时期 12月的一个晩上 学生正在上自习 学校领导突然得到一个紧急信息: 新四军要攻打县城 队伍到了九真。为了师生的安全 学校立即让师生自带衣物行李 过河到龙头塆居民家借宿. 而当夜新四军并未攻打县城 只是路过九真 向北边开去。
学校留下两名校工看守学校 当师生刚离开学校 附近居民就蜂拥而至 将存放在文昌阁楼上师生一个多月的粮油等食物哄抢一光 第二天师生回校 做早餐稀饭的米也没有了 全校断炊 当时政局又动荡不安 学校就提前放了寒假 对学生说下学期开学等候年后通知。
省天中在省城武昌租借了两处临时校舍 1948年过年后通知: 初中学生到武昌粮道街私立光汉中学报到学习 省天中老师执教 学生与光汉中学学生同一食堂进餐; 高中学生与学校领导办公室在阅马场的一所小学内,原来高初中各有100人的两个班 能到武汉学习的都只有不到50人的一个班了。一个学期后 省天中又在粮道街改租了已经停办的私立成达女子中学的校舍 高初中重新合校 秋季还招收了高一和初一的新生。
再说天门县一中 1949年春季开学后 校长陈浩不知去向(后来听说陈校长是中共地下工作者 天门解放后 被派到南京去了 不知真否) 学校无头 没有老师上课 学生混乱之极 到5月份 人民政府派来于盛茲校长 邓仲禹教导主任接管县一中 整顿校风 建立新规 发展共青团组织 成立校学生会 学校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武汉解放了 跑到武汉的省天中回归天门 部分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并入县一中 同时合并到一中的还有干驿中学和天门简师的学生 一中成了具备高中初中资格的完全中学 被命名为鄂中天门中学。秋季招生 不只招了高一和初一的新生 还招收了插班生。于校长被调走 邓仲禹主任接任校长,之后又恢复了湖北省天门中学的校名。 俗称天门中学(或天中)。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 国家号召青年学生参干 全校高中学生涌跃报名 到11月末 天中送走了第一批参干同学光荣入伍 到1951年10月 又送走了第二批参干同学光荣参军。
解放初期 由于一些年龄偏大的同学进入“江汉工学院”等短期培训学校 学习三五个月后参加工作 和社会上其他各种原因 各学校(尤其高中)学额锐减 省教育厅对省辖高中缺额班级施行合并措施 1951年松滋县一个高中缺额班并入天门中学。
文革前 特別是改革开放后 天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及 青少年人才辈出 天门曾荣获高考状元县之称的美名。
附:郑福平:民国时期的天门中学
郑福平,世居天门竟陵,怀想往事,少年视角,岁月如梦。
民国时期的天门中学天门曾经有一个中山公园,地址在今华泰中学校区以及周边的部分地段。民国21年(1932年)"湖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天门县城,专员石毓灵兼任县长,他组织并主持修建了中山公园。
华泰中学之前是天门中学,当年修建中山公园时,遇上原"天门县立初级中学"在第三次停办期间。天门中学再次建立时,中山公园已经建成。实际上公园不仅没有占用学校场地,还为学校师生营造了优美的外部环境,公园与学校自然融为一体。学校把通信地址写为; 天门城内中山公园。
民国时学校信封图学生成绩单图
这块土地上蕴藏着悠久厚重的文化历史与传奇神话故事。史料记载; 该地方在唐朝时有学宫,俗称孔庙和文庙。还有万寿宫、官庙等宫阁楼台,建筑群森严壮观。明嘉靖二十年(1540年)学宫等建筑往北迁移建在今竟陵华府(原竟陵中学),古老建筑群在岁月的风雨中渐渐成了废墟。传闻隋唐人刘梓在天门中学古井旁炼丹,炼就神丹飞上天宫做了神仙。练丹处的古井今留存在天中老校区教职工单元旁,"丹台古井"1988年被天门市人民政府定为;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明、清竟陵城内南横路(今元春街)西端北边,西城门旁,背靠古城的西城墙修建了天门书院,其占地面积较小。那时南横路上两边,从县衙路往西居民房屋极少。路的北边离县衙路约几十米处是一个城内湖,南北湖边是现在的元春街和四牌路,过去湖至西城门没有民房。现在的居民房屋大多数是上世纪60年代末,建天门大桥时的搬迁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在天门书院旁再建校士馆。民国元年(1912年)胡子明、沈肇年在校士馆创办"天门中学堂"。学校名称在往后的日子里有所变化,人们总是习惯地称其; 天门中学。
文庙图,朱金林先生手绘
石毓灵任职天门县长后,见天门中学东面和北面,古建筑残留破碎砖瓦东一堆西一堆,野草杂乱,一片荒凉。他想改变这里的面貌,要把废墟变成公园,并且取名叫中山公园。建设需要的资金从那筹款呢?石毓灵向社会贤明人士、城镇商户募捐,动员民众做义工,亲自参与设计和指导施工。把学校的北面改造成苗圃用地,东面整理至"丹台古井",古井再往东便是那个城内湖。后来人们叫它天中湖,如今是天门中学老校区职工住宅用地。碎砖瓦用来修建人行道,建休息亭,设置了溜溜板、滑滑梯、荡秋千等玩具。栽种花卉、树苗,在公园的北部建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中山堂"建筑物。
新建的中山公园不算豪华,甚至有些简陋。但是,在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的二十世纪30年代,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为民工程。它是竟陵城内历史上独有的公园,彻底改变了天门中学东、北方向原茅草丛生的乱象。市民、学生在公园绿草坪休闲、娱乐,置身绿地与鲜花中,心旷神怡。西城墙外是广袤的西湖,南横路南城墙外是南湖,夏季阵阵荷香飘逸,沁人肺腑。出西城门后只有一条湖中小道,古雁桥下南湖水与西湖水相连,通过雁叫关巷至县河堤街(今竟陵路)。简单平和的民众生活,因日军侵华战争嘎然而止。
丹台古井图 距古雁桥巷入口约20米处 丹台古井图 距古雁桥巷入口约20米处
天门中学首次创办建立后,由于教育经费短缺,战争等原因,发生了四次停办。民国27年(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役失败,日军逼近天门。师生们悲壮上完最后一课,学校解散,这是天门中学最后一次停办。12月日军攻战县北重镇皂市,次年初天门沦陷。日本鬼子到处抓劳工,十四、五岁小孩也要抓走。强迫劳工损毁天门历史文物,如明竟陵古城,西塔寺等,还有劳工被押至送到外地。天门书院被夷为平地,校士馆曾被日军当作马棚,中山公园成为了放马场。为逃避日军,许多家庭到乡村去避难,或者将10岁以上孩子送到乡下。城区人口锐减,市场萧条,民众生活举歩维艰。市民袁祖安老人曾经讲述; 他们全家人去了乡村,抗战胜利后才回来的。
天门中学停办五年后,1943年汪伪县政府时期,在春季招收了一个40多人的初中班。该班开始在城外原西关庙内上课(现西关小学),年底又招生了一个班。第二年秋季转入城内天门中学原校士馆校区,城外学生每天上学与放学回家时,都要经过城门口鬼子岗哨。1945年日本投降,民国政府接管学校,这个班学生是天门中学第五次建立后的首届初中毕业生。
民国三十六年天中学生毕业证图
1955年天中学生毕业证图
10月中旬,谢谢胡德胜先生热心帮助,笔者联系上了90多岁的46届初中生严肃老师和47届初中生吴曰芹老师。严老师和吴老师很热情地介绍了当年的实际情况; 他(她)们在天门中学读书时,中山公园已经遭受了日军毁灭性的破坏。除"中山堂"和"丹台古井"尚存外,中山公园其它设施荡然无存。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俩位老人依然对"中山堂"有着深刻的记忆; "中山堂"比较宽大,他(她)们班同学每逢周末,经常在"中山堂"内开展一些娱乐活动。
1949年,人民政府开始管理天门中学,上级派于盛兹、邓仲禹来学校任校长和教导主任,学校工作进入正常化。秋季开学招收了初中、高中新生,结束了天门中学过去不办高中的历史。随着将中山公园的大部分区域和城内湖划归给天门中学,为学校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此,天门中学歩入了快速前进轨道。
岁月如梭,明年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华诞。展望未来,天门中学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