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佛造像名画家(明清佛教神像画赏析)
清朝佛造像名画家(明清佛教神像画赏析)前排持杖翁媪为土公、头戴五梁冠、身穿龙袍的是龙王,与四灵合称五龙;四灵之一四灵之一四灵之一
阳间太岁五龙土公土母灶神像(局部)明代
首都博物馆展
此图所画诸神都是民间日常供奉之神。
阳间太岁是《封神演义》中的杨任、本为商朝上大夫、因直谏纣王,被剜去双目,清虚道德真君将他救出,并赐神药,使其耳中生出二手,手掌上生双目,后助武王伐纣,死后被姜子牙封为甲子太岁。图中耳生中双臂者为阳间太岁;
四灵之一
四灵之一
四灵之一
头戴五梁冠、身穿龙袍的是龙王,与四灵合称五龙;
前排持杖翁媪为土公、
土母,
黄袍长者为灶神,旁边是灶王奶奶。
明代
首都博物馆展
图中蓝面赤发,身着龙袍者为主病鬼王,
后面瘟神,俱为武将打扮,
五瘟使者又称五帝、五圣、五福大帝等,
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远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一背皮囊,一提药罐、药匙,一持芭蕉扇,一拿钎和锤,
另有二人拿葫芦,其中一只葫芦飞出一头神牛。
明代
首都博物馆展
此图上部有“诸大药叉阿利帝母神众”榜题、慈圣皇太后功德题记及尊号印。
阿利帝母即鬼子母,佛教中的守护神,二十诸天之一。
佛经中说,阿利帝母原是夜叉女,本性凶恶,专食他人之子,
后受释迦度化,使其顿悟前非,弃恶从善,信奉佛教,成为佛教的护法天神、专护幼子的慈悲女神。
此图所画为阿利帝母和诸药叉、药叉女,
阿利帝母和药叉女面容秀丽,
药叉虽威武但神态安详。
明代
首都博物馆展
此图画鬼子母、坚牢地神、摩醯首罗天、龙王、月天和散脂大将,是二十诸天中的六位。散脂大将为北方毗沙门天王八大将之一,传说为鬼子母之夫。画面右上方有慈圣皇太后功德款并印。
前排为鬼子母与坚牢地神,
二位女神身着华服,头饰珠宝,双手合掌,
鬼子母身后有一尖嘴羽翼夜叉背负婴孩。
中间为摩醯首罗天。
后排为龙王、月天、散脂大将。
月天即月神,衣着如人间后妃,宝冠上有一月亮,手持圭。
注一: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注二:文字参考展览说明等。
相关文章:
《明清佛教神像画赏析(1)》
《明清佛教神像画赏析(2)》
《明清佛教神像画赏析(3)》
《明清佛教神像画赏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