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杰克逊离世有多少人哭泣(迈克尔杰克逊十年祭)
迈克尔杰克逊离世有多少人哭泣(迈克尔杰克逊十年祭)迈克尔·杰克逊,一个引领流行音乐数十年的词曲创作人;一个将音乐和舞台表演结合得浑然天成的表演家;一个拥有天籁之音、唱功登峰造极的歌唱者;一个两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人道主义者;一个以个人名义向慈善机构捐款最多的慈善家;一个吉尼斯官方认证的“史上最成功艺术家”;一个一时被捧为神、一时又被骂为怪胎的尘世凡人,于2009年6月25日猝然辞世,在人间短暂停留了五十年。因为我总觉得你还活着。忽然听到一句“Speechless,Speechless,that’s how you make me feel……”时,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再也停不下来。Michael,我要向你说声对不起。得知你的死讯时,我真的是“Speechless”,不知道该对你说些什么。直到十年后的今天,也还是不知道。
他的死,是这个星球上最深的一道伤痕
十年前的那个清晨,圣洁的音乐萦绕耳畔,梦的潮汐在眼角留痕。我坐在电脑前,看着一张张黑白的网站主页,看着铺天盖地的新闻与悼文,感觉有什么东西死死地堵在心口,几乎就要窒息。
“想哭就哭吧。”似乎有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对我说。
我没有哭,只是机械地划拉着鼠标,麻木地阅读着一行行煽情的文字,脑中却只是一片空白。网站在循环播放着他的歌,从Bille Jean到Black or white,从We are the world到Earth song,从Man in the mirror到You are not alone……
忽然听到一句“Speechless,Speechless,that’s how you make me feel……”时,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再也停不下来。
Michael,我要向你说声对不起。得知你的死讯时,我真的是“Speechless”,不知道该对你说些什么。
直到十年后的今天,也还是不知道。
因为我总觉得你还活着。
迈克尔·杰克逊,一个引领流行音乐数十年的词曲创作人;一个将音乐和舞台表演结合得浑然天成的表演家;一个拥有天籁之音、唱功登峰造极的歌唱者;一个两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人道主义者;一个以个人名义向慈善机构捐款最多的慈善家;一个吉尼斯官方认证的“史上最成功艺术家”;一个一时被捧为神、一时又被骂为怪胎的尘世凡人,于2009年6月25日猝然辞世,在人间短暂停留了五十年。
我不想用更多笔墨去细述他绚烂的人生,也不想罗列他所创造的种种音乐奇迹,这些东西在网上随便就能搜得到。而再详实的数据、再华丽的赞美、再客观的评论,也描绘不出一个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或者说,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不真实。
为什么不真实?因为世上无完人。但对于我来说,他就是芸芸众生中最接近完美的那一个。
也是被这世间的恶意撕碎得最彻底的那一个。
从5岁初次登台时起,迈克尔就已经显露出巨星潜质。在家族乐队“JACKSON 5”中,他是最小的、却是最受欢迎的一个。他在舞台上的表演落落大方,歌声洪亮清澈,天真无邪的笑容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
“你看人家MJ多厉害,我五岁时还在玩泥巴呢。”很多人不无羡慕嫉妒地说。
然而,五岁不正该是玩泥巴打水仗的年纪么?难道你愿意过一个从记事起就要每天练舞吊嗓、动辄就要被父亲打骂的童年么?
JACKSON 5
谁都不愿意,迈克尔也不愿意。他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从小我和几个哥哥就在爸爸的皮带下没日没夜的练习舞蹈……他从没说过爱我,也没夸奖过我……他是个天才管理者,但是,我更想要一个让我感觉到爱的父亲……”
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幼时那么严厉、甚至严酷的教育,可能也不会有后来的天皇巨星。但另一面,幼小的迈克尔在台上有多么光彩夺目,在台下就有多么屈辱与痛苦。父亲给他带来的童年阴影如痴魂怨鬼般纠缠了他一生,挥之不去。2002年时迈克尔就写好了遗嘱,受益人有他的母亲和他的孩子,却没有给他的父亲留一分钱。
迈克尔与他的父亲
无论是现实、还是在艺术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故事:有严重童年阴影的人一步步沦落为变态、虐待狂、瘾君子、杀人犯……轻点的也是个反社会人格。
而迈克尔呢?
“Have you seen my childhood?I'm searching for that wonder in my youth……”当他轻声唱起《Childhood》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悲惨的童年导致他有些孤僻、内向、特立独行,但他仍然爱这个世界。
他比我们爱得更深。
Childhood
当他看到非洲难民遭受饥荒时,他与莱昂纳尔·里奇合作写出了“We are the world,we are the children”(我们四海一家,我们都是娃娃);
当他看到环境遭到破坏、动物惨遭屠杀时,他满怀悲愤地提醒人们“Did you ever stop to notice The crying earth the weeping shores(难道你没有看见,地球在流泪,海岸在哭喊)”;
在全世界瞩目的超级碗上,他没有只顾自己耍酷耍帅,而是拉起五湖四海的孩子们的手,呼吁“Heal the world,make it a better place”(拯救世界,让它更美);
还有为死于艾滋病的孩子Ryan献上“Like a comet blazing cross the sky gone too soon”(你就像一颗流星,燃烧着划过夜空,转瞬即逝);为抗议种族歧视而呐喊“All I wanna say is that they don’t care about us”(我要大声呼叫,没人关心我们);他告诫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If you wanna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take a look at yourself and then make a change (如果你想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请首先做好你自己)”。
他两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捐助了至少39家慈善机构,以个人名义捐款超3亿美元,创世界纪录。他斥巨资建造了豪华至极的私人游乐场“Neverland”,长年免费开放,只为接待世界各地那些贫困、重病、残疾的孩子们。
迈克尔·杰克逊之所以在许多人心中接近于神,绝不仅仅在于他唱歌多么好听,跳舞多么炫酷,而是他每时每刻都竭尽所能地为这个世界呼唤爱与和平。
迈克尔爱孩子,爱自然,爱世界,而这个世界又是如何回报他的呢?
他把孩子们叫到家里来玩,想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回忆,也想弥补自己失去的童年,但人们不理解他,怀疑他恋童癖;他身患严重白癜风,只能化很厚的妆、出门就得打伞,人们不同情他,抨击他不愿意当黑人,去植皮漂白;他去烧伤中心探望患者,人们不表彰他,反而拿他一张体验氧气舱的照片说事,诬陷他为永葆青春买了个“太空棺材”;他举着儿子来到阳台上给大家看,想让歌迷分享他为人父的喜悦,人们不祝福他,批评他只管自己出风头,不顾婴儿的安危……
1993年,震惊全球的娈童案爆发。迈克尔就此陷入了无止境的官司中,也淹没在大众的口水里。尽管法院还没有下结论,尽管他声泪俱下为自己辩解,但人们已经把他钉上了罪恶的十字架。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有新闻、有销量、有谈资、有钱赚,就足够了。人们已经看腻了作为偶像、天王、King Of POP的迈克尔·杰克逊,而更愿意看到他出丑、倒霉、厄运缠身。其实他们也不是与迈克尔有什么仇恨,只是在生活的碾压下寻求一些自我安慰:
——我虽然没他长得帅,但我没整容植皮啊?
——我虽然没他有钱,可我没他那么神经质啊?
——我虽然不给小孩捐款,但我也没娈童啊?
世界上最恐怖的恶意,不是来自某个罪大恶极的坏蛋或某些居心叵测的团体,而是每个普通人心里那一点点肮脏与卑懦的汇集。
这一切压力彻底击溃了迈克尔,不仅毁了他的事业,更毁了他的灵魂。他变得形销骨立、双眼无神,无助与绝望在他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疤痕。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他为这个世界奉献了这么多,却换来的是谩骂与侮辱。他也不明白,明明他是谎言和构陷的受害者,明明法院已经判他无罪,却没有人相信他清白无辜。
《You are not alone》,这是史上第一支空降美国“公告牌”(Billboard)便荣获冠军的单曲,也是迈克尔最广为人知的金曲之一。在MV中,迈克尔在爱人面前露出羞涩而甜蜜的笑容,而面对着闪光灯与麦克风时,他一脸落寞,独自转身走开。他依然在用清澈温柔的嗓音歌颂着世间的美好,告诉爱他的人们“你并不孤单”。但人潮散去、灯光熄灭之后,他却只能一个人躲在黑暗中呢喃。
You are not alone
2002年,在长时间的沉寂之后,迈克尔推出了他在世时的最后一张专辑。尽管专辑名字叫做《天下无敌》(Invincible),尽管主打歌叫做《牢不可破》(Unbreakable),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衰老、沉默、无奈的迈克尔·杰克逊。他的新专辑里有一首歌叫《Speechless》,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首把我听哭了的歌。这首歌温暖深情,动人心弦。但我却觉得,其实他对这个世界,也一样是“Speechless”。
对这样一个以毁人为乐的世界,他无言以对。
终于,他走了,死于一个“过失”。但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受到了上帝的召唤,离开尘世,飞往了他梦想的Neverland。在那个鲜花盛开的仙境,他可以放肆地唱着心爱的歌,与美丽的天使一起踏着月光舞步无忧无虑的漫游。他可以不再长大,不再理会世间的纷扰与嘈杂。他会得到上帝的恩宠,因为他的音乐曾代替上帝让整个世界感到安详。
Will you be there
迈克尔去世后,一向只报道体育新闻的“体坛周报”为他做了一页专版,在开头写了这样一段话:“在他生命的最后时间,人们叫他畸形人、变态、性骚扰小孩的怪胎。而当他离尘而去时,他受到了整个世界的膜拜。”
当年我看到这段话,一时激动难抑,哭到不能自已。
那些曾不断嘲笑、诅咒、攻击他的媒体,此刻都已换上了另外一副面孔,用满篇的赞美之词总结他的一生,只求能在最后沾上一点他神圣的光环。
那个控诉他性侵的小男孩钱德勒公开承认,当年他是故意诬陷迈克尔,因为他们家穷,他父亲想骗点钱。
那些曾信谣传谣、编造故事的吃瓜群众,此刻也纷纷跳出来仗义执言:“他没有漂白,他只是个可怜的病人”;“他没有犯罪,我们早就知道他是清白的”;“他没妄想过长生不老”、“他从未对黑人血统感到自卑”、“他没有破产,负债累累,更没有穷得要饭”……
好吧,仿佛一夜之间,这个世界又知道该如何善待“人类史上最后一个流行之王”了。
可是,迈克尔已经死了!他是带着冤屈与不甘离开人世的!你们的道歉、忏悔、谄媚、跪舔……他看不到、也听不到了!
年轻时,迈克尔的理想是成为空前绝后的音乐天王。后来,他的理想是让世界充满爱。而到生命尽头,他竟然只剩一个小小的愿望:“我想让人们知道,我真的是一个好人。”
然而,就像麦当娜在他的追悼会上说的那样:我们默许这个伟大的人饱受流言的折磨。当他试图建立家庭、重启事业时,我们忙于对他进行评判,而大部分人都选择袖手旁观。
终于,迈克尔不想再为自己辩解什么,他拉上了帷幕,走下人生舞台,从此,只为上帝歌唱。
或许,他还会有一点愧疚。他曾想拖着疲惫的躯体、鼓起残存的勇气,为真心热爱他的歌迷献上最后的、最精彩的一次演出。
但他没有做到。
十年过去,这个龌龊、污浊、溃烂、麻木的世界仍在运转着。造神运动与毁神运动仍然每天都在进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愈演愈烈。更可怕的是,当年迈克尔惧怕、厌恶、避之不及的流言与绯闻,在这个时代已堂堂正正的成为很多媒体的饭碗,成为很多明星一夜爆红的阶梯,成为很多闲人交流感情的桥梁。
所以,我终于知道想对迈克尔说什么了。
永别了,Michael,不要留恋,你从不亏欠这个世界什么,是这个世界配不上你。
人们终将会意识到:他的死,为这个千疮百孔的星球又增添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他再也没有机会与这个世界互相谅解,这道伤痕再也没有愈合的可能。
人们也终将会意识到:现在和未来,还会有无数出色的歌唱家、优秀的舞蹈家、慷慨的慈善家……
但——
世上再无迈克尔·杰克逊。
最后,我想说几句题外话。
每当有名人去世,或是每逢名人的忌日,就有人跳出来冷嘲热讽:“干吗一个个如丧考妣的?他/她给你钱了还是喂你奶了?你爹死了你有这么伤心不?”
说这种话的人,他们不仅缺乏道德,而且没有理想和信仰。一生中有两类人对我们最为重要,一是生你养你有恩于你的人,二是形成或改变了你三观的灵魂导师。前者塑造了你的肉体,后者塑造了你的精神。没有精神世界,你与咸鱼有什么区别?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曾在网上看到有人提问:如果可以重生/转世/穿越,你最想去哪里?
我的答案是:去一个有迈克尔·杰克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