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志异连载十七(南行杂记二十一)
南行志异连载十七(南行杂记二十一)琴馆不大,一位着唐装的中年男人在弹琴,三五人散坐着听。一曲《阳关三叠》,那弦声乍行乍止,如孤人行路,动人心魄,韵味悠长。那是在古城徐州。刚过午,我和妻结束了一场婚礼摄影,准备回家。本已疲惫,拎着摄像机路过一家琴馆,铮綜的琴声令我们止住脚步,对望了一眼,妻说进去看看?我说好。扪心自问:我是要弹琴吗?是的,弹琴。家里十年前便有了一张琴。琴的来历,说来也是一次机缘偶遇。
南行杂记(二十一)
琴心一缕
墨隐
说不清什么机缘,忽然被一处小院的一缕琴声打动,心灵震颤,不能自已。回家,打开重重包裹的琴箱,取出收藏十年有余的一张琴,支起琴台,调音,拨弦,铮綜流响,余音不绝。忽然有一种皈依的感觉。
扪心自问:我是要弹琴吗?
是的,弹琴。
家里十年前便有了一张琴。琴的来历,说来也是一次机缘偶遇。
那是在古城徐州。刚过午,我和妻结束了一场婚礼摄影,准备回家。本已疲惫,拎着摄像机路过一家琴馆,铮綜的琴声令我们止住脚步,对望了一眼,妻说进去看看?我说好。
琴馆不大,一位着唐装的中年男人在弹琴,三五人散坐着听。一曲《阳关三叠》,那弦声乍行乍止,如孤人行路,动人心魄,韵味悠长。
这曲子于我再熟悉不过。我吹箫多年,出门总有一支短箫随身携带。便取出来,弹琴老师一见,起身一揖,颇有古人风范。我是个痴迷传统文化的人,这一揖便打动了我,随即拱手自我介绍。一番客气,便坐下来,合奏了一曲《阳关三叠》。
回家后,妻便打开电脑,浏览古琴。过了几天,妻指电脑给我看,说这家琴社卖的琴不错吧,店主会弹琴,一张学习琴五六千,学会以后还可以换好琴。我说你想学琴?妻说是。我当然高兴,一个弹琴一个吹箫,这不梦寐以求的事吗?
妻是个做事严谨的人,又过了几天,妻说谈好了,五千,买了吧。我说买了你要学啊,琴箫合鸣,你哪找我这么合适的搭档去!
琴寄来了!仔仔细细打开包装,启开琴盒,这是一张混沌式的琴,看去古朴凝重,一副清雅君子之态,乍一入眼便莫名的喜欢。赶紧装上琴台,卧上琴,打开电脑,按卖琴老师指点,调弦。两人好一阵忙活,成了!
都没摸过琴,不知从何下手。妻按简谱摸索半天,竟弹出了《阳关三叠》的调调,我吹起洞箫,不伦不类的合奏起来。
因为忙,工作室人流不断,哪有时间弹琴。况且琴就放门里边,谁进来都想摸摸,实在怕人碰坏了。于是仔仔细细包裹起来。
这一收,便收藏了十年。
十年后,鬼使神差一般,我在这地偏人稀的巢湖半岛又有了一个家。五六年下来,结识了一群志不同道却和的兄弟姐妹。大都是退休人,整天就是想点子怎么玩。打太极,练书法,还整了个“半岛雅集”,雅来雅去也没雅出个名堂。
李琴心女士,雅人幽怀,随著名琴人宽贤师习琴有年,且入名山闭关深造,深得习琴之妙,修行之法。下山后秉承师意,有志将这一门独特的习琴修道之法门传与大众,让自古以来只有文人才能拨弄的中国古琴,这一古老深邃的文化载体走进寻常百姓家。真个是一缕琴心,韵味悠长。
琴心师姐今年68岁,安徽人,原是纺织女工,改革开放大潮涌来,早年随画家丈夫去了南方,为生计投身商海,在商海中却是开书店,终日跟书耳鬓厮磨,修成了一位文化造诣很深的知识女性。
这是一个在人世风雨中喝足了苦水的女人,数十年商海沉浮,人海沉浮,苦海沉浮,练就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內核与不服输的性格,最可贵者,机缘所至入了琴道,修成一颗慈悲仁爱的菩萨之心,将一生辛苦搏命换来的家产,深圳安徽的两处房子都做成了琴社,收拢一大帮老姐妹兄弟都来学习琴道,只为奉献,完全不计酬劳,这在当今唯钱是举的社会氛围之中,实在是独树一帜,没几人做得到。
巢湖中庙碧桂园《半岛琴社》便是她的心血之一。秋风小院,内外遍植花木蔬菜,一幢小楼,雅琴十数,一帮醉心于琴道的师姐师兄,终日里抚弦而歌,一派优雅。我就是被这里的一缕琴声吸引,砰然心动,也走了进来。
在下书呆一个,许多年来就幻想:青郊野外,有一间竹林环绕的茅屋,从里面飘出幽怨清绝的琴声,与我的心灵共振,与我的箫声共鸣,那便是我的天堂。
而今,我的幻想在这片傍湖之居奇妙的实现了!浑不知今夕何年也。
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