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杨贵妃是逃到日本了吗(杨贵妃当年是否逃亡日本)

杨贵妃是逃到日本了吗(杨贵妃当年是否逃亡日本)话说天宝14年11月(公元755年12月)的一天,玄宗正和杨贵妃在华清宫的花园里赏梅,丞相杨国忠(杨贵妃的堂兄)急匆匆地冲了进来,竟顾不得向皇上叩拜,就大嚷道:01日本有教授深入调查,发现山口百惠的祖上确实来自中国大唐;山口百惠是中国浙江扬州附近一个叫杨明州的后裔。但是否是杨贵妃的后代则还需进一步的考证。这段历史的真相可能永远都是个谜。但我们根据正史、野史、各类杂记,特别是当时各类人物的利益、动机,时间地点的机缘巧合,还是能推断出杨玉环完全有可能、有条件逃亡去了日本。现在,我们试着让那段历史大白于天下吧!

2002年,日本知名女星山口百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代。这一下在中国史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虽然,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故事流传千年,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为人们所熟悉,但其实自唐朝开始,当时的史官、学者就对杨贵妃是否真的死于马嵬坡存在争议。

例如,"安史之乱"后,朝廷的宦官们依命去厚葬杨贵妃,但掘开坟墓后发现,先期的旧唐书的记载是“肌肤已坏,香囊犹在”;而新唐书对此的记述则已改为“香囊犹在”,而无“肌肤已坏”的字句。这“肌肤已坏”四个字的缺失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史官马虎、省略之类,其中一定另有隐情。

唐玄宗都死后很久才冒出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则在其《长恨歌》中直接写下“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诗句,并且在诗中披露了众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而白居易的好友陈鸿怕读者不能读懂《长恨歌》的奥秘,又专门写了一篇《长恨歌传》,介绍推广《长恨歌》,并特地强调“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我今天却要“但传《长恨歌》”。暗含的意思是你们别光看正史,历史的真相在你们“所不知”的《长恨歌》里。

日本有教授深入调查,发现山口百惠的祖上确实来自中国大唐;山口百惠是中国浙江扬州附近一个叫杨明州的后裔。但是否是杨贵妃的后代则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杨贵妃是逃到日本了吗(杨贵妃当年是否逃亡日本)(1)

这段历史的真相可能永远都是个谜。但我们根据正史、野史、各类杂记,特别是当时各类人物的利益、动机,时间地点的机缘巧合,还是能推断出杨玉环完全有可能、有条件逃亡去了日本。

现在,我们试着让那段历史大白于天下吧!

01

话说天宝14年11月(公元755年12月)的一天,玄宗正和杨贵妃在华清宫的花园里赏梅,丞相杨国忠(杨贵妃的堂兄)急匆匆地冲了进来,竟顾不得向皇上叩拜,就大嚷道:

“反了,反了。安禄山这个逆贼终于反了!”

玄宗却并不着急,他知道:杨国忠和安禄山两人素来都是互相诋毁,争权夺利;而他内部治理靠杨国忠,外部征战保边要靠安禄山,自己现在最主要的事,就是调和二人的矛盾,然后就是与贵妃安享太平,以度余年。

“安禄山来了?来了就好,朕与他约好在华清池好好玩它一些时日。”玄宗不紧不慢地说道。“不,他反了,正率领二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南下!太原失守,北京副留守杨将军被杀了。”杨国忠禀报道。

玄宗与贵妃这才方信是真。“哼!没想到安禄山真那么狼心狗肺,还是丞相有眼光,”玄宗说,“不过,后悔也无及了,为今之计,还是酌由你全权负责,调军荡平逆贼。”

在此大祸来临之际,玄宗竟把军国大事委托于这个只会欺上瞒下、结党营私、阿谀奉承的奸臣,岂不误了大唐几世几代好不容易开创的“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开始了长达八年多的“安史之乱”。

公元756年7月14日,安禄山统领的叛军大举围攻长安,接到密报的唐玄宗这才慌了神,在黎明前就与杨贵妃姐妹、皇子、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索、魏方进及亲近宦官高力士等人,偷偷从延秋门仓皇出逃,一路上由龙武将军陈玄礼带领的禁军人马护卫;居住在北内之外的皇亲国戚等,为了保密,概不通知,因为玄宗已经预感到,国破家亡的大难临头了。

但第二天下午走到马嵬坡时,队伍就走不动了,一是因为一路上跑了不少卫兵,而剩下的士兵只得背负更多的行李,二是昨夜行动匆忙,以为用银子可以沿途换些吃的,哪知道附近的县官们一跑,百姓也知道了长安将失的消息,都四处逃难去了。搞得玄宗皇上的肚子都叫唤起来。杨国忠自告奋勇地带人出去找吃的,并想征召几个百姓当挑夫。但连吏民百姓都知道,潼关失守,皇帝逃难,罪在杨国忠。可杨国忠恬不知羞,逢人便说自己是杨相国,吏民们都不理睬他,躲得远远的。

大太监高力士和龙武将军陈玄礼正在驿馆门口外张望时,只见一对人马纵马赶来,并有人喊道“是高公公吗?”

高力士喜出望外,他听出是大将军王思礼的声音。

“末将求见陛下。”王将军一边下马,一边请高力士带路去见皇上。

“朕在这厢,”原来玄宗也听到了外面的声音。

王思礼赶紧向皇上报告:“潼关失守了,哥舒翰将军被擒,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只有不到7000千人马逃回长安。我给皇上送来些吃的。”玄宗伤感之余,打起精神授任王思礼为陇右、河西节度使,明日开始收合散卒,徐图东讨。

第二天一早,王思礼登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高力士为他送行。王思礼悄悄地告诉他们:_大势不好,京城已经非常混乱了。昨天早上宫门大开之时,官人们不见了皇上,更加混乱;王公大臣、士民百姓,到处乱跑乱嚷,都说奸臣杨国忠把陛下劫走了;现在好人都变成了坏人,全城到处抢劫、放火。”

“这次祸乱,皆杨国忠之尤l”陈玄礼气愤地说道。

“既知是杨氏误国致乱,奈何尚在君侧?我早就劝哥舒翰先杀杨国忠,可是他不听我言,致有今日被杨国忠害得兵败将亡,身陷贼手之祸。哥舒翰身败名裂的覆辙,龙武将军还想重蹈么?”见陈玄礼仿佛没听明白、有些疑惑的样子,王思礼接着说道:“这去蜀的一路上,山高水远,必不顺当,以杨宰相的为人,事后必推诿于你们,是死是活还不是操弄在他的手心里。”

高力士默默地听着,一声不敢言语。

送走王将军不久,高力士就听见外面一阵喧哗。走出驿馆一看,原来杨国忠找不来挑夫,只好找了几个刚巧碰到的吐蕃人代替。陈玄礼带着几个兵士拦住他的去路,大声呵斥道,

“国家弄成今天这样,都是你杨国忠一手造成,现在你又勾结吐蕃人,你要谋反吗?”

杨国忠一看情形不对,想大声呼救,并转身开跑。但陈玄礼抢上一步,一刀把杨国忠的头颅砍了下来。

高力士一看这场面,转身想溜。“高公公,且慢,”高力士只好停下脚步,但身上一阵阵发抖。“高公公,见者有份。这个你懂哈。”陈玄礼说完仰头大笑。

高力士还是想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陈玄礼拉着他走到禁军们的营帐,向兵士们高声喊道:“弟兄们,我们谁不知道杨国忠平日里专权用事,残害忠良,害得国家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痛心的是我们禁军还助纣为虐,因他的命令杀了奋力抵抗安禄山的高仙芝和封常清两将军及家人。”

看着低下头的士兵们,陈玄礼喊道:“我们今天杀了杨国忠,但还要把杨国忠一家都杀了,才能为死去的忠烈报仇。你们说该不该杀?”

愤怒的士兵们齐声回答:“杀!杀!杀!”接着就跟着陈玄礼奔杨国忠一家的驻地而去,把杨国忠的侄子杨暄、大姐韩国夫人乱刀砍死。这是杨氏一族平时飞扬跋扈、仗势欺人的必然结果。

高力士趁乱悄悄返回驿馆,准备向玄宗禀报外面发生的一切。但刚走近玄宗的房门,就听到皇上正对贵妃说“没吃的怕什么?还是不妨你我穷风流、饿快活呢。……”高力士知道此时不便打扰,赶紧退了出来。

但刚一出来 便看见陈玄礼和50多岁的太子李亨带着一大群士兵阴沉沉地走来。高力士暗想:刚才太子到哪里去了?

陈玄礼一见高力士便说:“我们要杀杨贵妃!”

“万万不可。皇上没了贵妃还怎能安度晚年?龙武将军何必杀贵妃娘娘?”高力士想都不想地说道。

“贼本尚在!”太子李亨冷冷地说道。

高力士还未开口,御史大夫魏方进走过来怒斥道:“汝等目无王法、为何擅杀宰相?”

“你还敢袒护杨国忠?连你也要杀。”众军士一拥而上,手起刀落,把魏方进砍为几段。可怜的魏大人还不知道他们现在是要杀贵妃,就一命呜呼了。

“现在请高公公起奏皇上,国忠既诛,贵妃亦不宜供奉,请陛下割爱,将她正法。”陈玄礼威逼高力士。

高力士想请太子李亨帮忙劝说,但一转眼,看不见太子的身影。他现在仿佛明白:陈玄礼、王思礼背后一定是太子李亨,他要乘机扫清他上台的最大绊脚石--杨国忠;但杀了杨国忠,他必然要杀贵妃娘娘,以免今后杨玉环报仇。怪不得他说“贼本尚在”。

“这个,恐怕不便奏请。”高力士硬着头皮说,

陈玄礼故意大声对军士们说: “高公公他说,‘此事不便奏请,’怎么办?”

“先杀高力士l”

吓得高力士连忙入奏玄宗。玄宗这时正为外面的喧闹感到吃惊。见高力士跌跌撞撞跑进来,连忙问道:“为何还不启程?”

“陛下,不,不好了,外面,外……外面军士哗,哗变了。杨国相全……全家…被杀害了,现在,要杀娘娘。请陛下定,定夺。”

玄宗听了以后大吃一惊。一时不知作何回答。

“不杀贵妃,誓不护驾。不杀贵妃,誓不护驾。”外面的军士一阵阵山呼海啸。

“贵妃常居深官,不闻外事,何罪当诛?”

力士道,“贵妃的确无罪,但军士已杀国忠,贵妃尚侍陛下,将士们恐她复仇,终不安心。愿陛下俯从所请,只要将士安,陛下亦大安了。”

“住嘴!贵妃不安,朕能苟安吗?你出去告诉他们,要杀贵妃,就连朕一起都杀吧。”玄宗话音刚落,只见京兆司录韦谔,扑通一声跪在跟前,叩头如捣蒜似地说:“今众怒难犯,安危只在片刻,愿陛下速决!魏大人本想阻止,但也被他们杀了。”这时外面的鼓噪声越来越厉害,几乎要拥进门来了。韦谔叩头的梆梆声,声声叩动着玄宗的心弦。

“你们为何要难为陛下?”杨贵妃带着一张苍白的脸从内室里走出来,“ 韦司录,”贵妃平静地说,“何苦再胁迫陛下呢?你立即到外间传谕,就说皇上已经传旨,恩赐杨玉环自尽了。起来,去吧!”

“陛下,高公公,白绫侍候吧,我只求不要血污了我。”杨贵妃对着玄宗诀别道。但玄宗一声不吭,像是晕过去的样子。

贵妃看着不敢正眼看自己一眼的玄宗,含泪转过身,悲伤地向佛堂走去。

刚才还瑟瑟发抖、不敢起身的高力士这时心里突然一阵窃喜,他想到:“娘娘啊,娘娘,你也有今天。”高力士此刻想起了五年前,玄宗和贵妃在御花园里唱李白新作的《虞美人》时,跳完舞还嫌不尽兴的贵妃竟故意出他的丑,要他用鸭公嗓子唱一曲,唱完了又嫌他未尽力,赐他一百个耳光。而玄宗皇帝不仅未阻止,还和贵妃一起看得哈哈大笑。陪着笑不敢哭的高力士当时心里在淌血!

心里暗暗高兴的高力士随贵妃走近佛堂,但突然心里一惊:太子他们杀杨国忠进而要杀杨贵妃,是因国忠虽死,但"贼本"贵妃尚在;而现在我“杀”贵妃,但“贼本”玄宗尚在。等将来安定了,陛下必思贵妃娘娘,找我要人怎么办?想到这里,高力士惊出一身冷汗。但不杀贵妃,又过不了今天这一关,恶人还是得我作。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久经宦海的高力士已打定了主意。

他走进佛堂,关上门,大胆地把他的计划禀报给了娘娘。正准备一死、泪流不止的杨贵妃听了高力士一番话后,恨不得马上跑到玄宗面前告诉他,但高力士厉声道“娘娘,万万不可,事关生死,一点破绽都不能有,连陛下都不能告诉。如果陛下毫无悲戚之色,陈玄礼等军士必然怀疑,我们也前功尽弃,并连累陛下。”

“那请公公把我的香囊随'我'葬了吧。”高力士不由得佩服杨贵妃的细致。作为近身的宦官,他知道贵妃娘娘身上有一股异香,每次沐浴下来都是香汗淋漓,方圆两三里地都能闻到。等会儿把“尸体”抬出去的时候,这个香囊必起作用,而且这也是贵妃唯一随身携带的物件。

等了一会,高力士从佛堂里出来,招呼了两个他最贴身的小太监随他又进佛堂,并把裹起的贵妃“尸首”抬了出来。这时,玄宗皇帝哭得泪人一般,掩面大恸,“呜呼!爱妃啊!”

所幸的是,当高力士一行出来、宣布娘娘自尽的时候,陈玄礼深感罪孽深重似的,与全体军士跪在地上,当嗅到那淡淡的贵妃身体的馨香,更是不敢抬头。高力士一行刚过,军士们山呼万岁,感谢皇上的英明。

杨贵妃是逃到日本了吗(杨贵妃当年是否逃亡日本)(2)

第二天队伍开拔,缓缓地向剑阁而行。高力士不时回头张望,他生怕他那两个最贴心的内伺出什么纰漏。他昨天已安排这两个内伺从随行的900匹好马里挑出最温驯的一匹,护送贵妃娘娘到他以前很熟悉的天宝山的一家尼姑庵躲藏。(后来,这个尼姑庵因此改名为天宝庵,成为贵妃还活着的又一个证据。)

但在去剑阁的路途上,却来了越来越多的难民。他们围住了玄宗皇上。

“京师里的宫殿,是您的家居,那里的陵寝,是您先皇们的陵墓,如今您丢弃了这一切,想到哪里呵?”百姓苦苦挽留着,玄宗无脸应答。

太子李亨站出来对百姓们说:“我是太子。父老们的好意,我父皇感领了。只因潼关失陷,京师难保,天意难留,父老们不必远送了,他日驱除贼寇,圣上一定回京,后会有期.”

这时,人群中有人喊道:“千岁爷,至尊既然不肯停留,我等情愿率领子弟从军,跟从殿下杀回长安。如果您与至尊都入了巴蜀,那么,咱们中原百姓靠谁作主呢?请殿下留下来吧!”

“对,请太子留下来吧!我们愿意跟随你。”顷刻之间,成千上万的百姓们从四面八方围拢上来。

高力士不禁苦笑一声,这时他才明白,太子才是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眼前的一切,不过是太子导演的悲情戏,这是逼宫!太子对已七十多的父皇还不交权等不及了!

果然,王思礼将军带着3000多铁骑尾随而来,假惺惺地要求为玄宗保驾。

玄宗看看围着的百姓,看看不愿动步的太子,长叹一声“天意啊!龙武将军拨出2000人马,还有王将军,你们都随太子去吧。太子仁孝,可保我大唐江山社稷,尔曹要好好辅佐他。”说完,玄宗垂头丧气地带着随从继续前行。

02

话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遥尊玄宗为上皇。忽闻安禄山被他的内监李猪儿刺死了。

原来安禄山自攻占洛阳后,本打算一股气攻占长安,因为他也想得到杨贵妃,但没想到探子打探的消息是贵妃娘娘被禁军杀死在马嵬坡,故斗志顿时,自封为“大燕皇帝”,整日在洛阳享起当皇帝的福来。这时,因逃避不及被捕的杜甫听说了贵妃娘娘被刀杀死的消息,在逃跑后写下了“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的诗句。后人以此为证说杨玉环是被军士用刀砍死的,纯属以讹传讹。

安禄山因年纪颇大(但他竟不知羞耻地当贵妃的干儿,让杨贵妃一口一个“儿子,儿子”),加之纵情酒色,开始是两眼昏花,后来竟致双目失明。盲眼之后,性情更加暴戾,左右供役稍不如意,就横施挞楚,甚至杀死。他的贴身内监李猪儿日日挨打,心怀怨恨。而安禄山最得力的儿子安庆绪闻知父皇的宠妾段氏竟想趁安禄山未死之时,立她的亲生儿子庆恩为太子,于是太子安庆绪决定先下手为强,勾结父皇的贴身内监李猪儿,把安禄山杀死了。

真是天不灭大唐!唐肃宗趁叛军内乱之际,任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以及颜真卿等将领,乘机反攻。很快的功夫,在公元757年6月、10月竟分别把东西二京--洛阳和长安收复,并于当年十二月,把上皇玄宗接回长安。

在城门外迎接的路上,有些忐忑的肃宗穿着紫袍(朝臣服色),又为玄宗试马,又步行为他执缰,一切都显得谨小慎微,孝仪十足。谙熟官场的玄宗心想:“小子,你把戏演到你爹面前来了!你看看我怎么给你演回来。”

“高衙内,”玄宗对身边的高力士说道,而高力士不等玄宗说完,早就心领神会,拿出一领黄袍。玄宗亲自给肃宗换上,“天数人心,都归顺汝。汝勿固辞,若使朕能保养余年,即乃汝之孝道了。”玄宗又对着迎接的文武百官故意大声地说“吾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之父,才最尊贵啊!”听他这么一说,左右皆呼万岁。

老玄宗见太子这边已对自己没有了防备之心,便在宫里安心住下。但“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宫里没有了杨贵妃,玄宗是茶饭不思,“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其实,从四川回来的路上,玄宗就命令高力士把贵妃的坟墓迁到长安,以慰贵妃的在天之灵。但高力士虚晃一枪,根本没掘开坟墓,就回来禀告说“肌肤已坏,香囊犹在。”并且“陈玄礼的禁军兵士一个个面露愠色,如果上皇过于耿耿于往事,回去的路上怕又生变故。”玄宗只好作罢。高力士回到长安一看,肃宗的位置已然坐稳,更不敢向先皇吐露贵妃还活着的消息。如果透露一星半点,那肃宗还不担心贵妃报仇和怂恿上皇重新夺回王位?这种事一发生,最先倒霉的还不是像自己这样的宦竖之人。

后来史官根据高力士的一面之词,在史书上记载“肌肤已坏,香囊犹在。”

话说在天宝庵的杨贵妃,除了跟随师父打坐念佛之外,无所事事。一天,她登上庵中高楼,登高望远,凭眺咸阳古道上的风光。不料,被正在庵外游荡的几个无赖看见。他们没想到在这荒郊野外的尼姑庵中竟还有如此美色!一传十、十传百,尼姑庵竟变得热闹起来,香火鼎盛。来的人中,不乏长安城的公子哥们。不久,杨贵妃还活着,就在天宝庵的消息传到长安城里,甚至传到了肃宗的耳朵里。

肃宗听闻此事,高度警觉,立即让陈玄礼派几个可靠的军士去掘开贵妃的坟墓,查看究竟。兵士回来禀报:香囊犹在。后来史官根据这次挖掘,在史书上记载“香囊犹在。”--而没有“不见尸骨”之类的字句,这是因为肃宗严密封锁消息,他想在父皇知道之前,彻底解决“杨贵妃复活”的事情。

但贵妃还在世的消息玄宗也有所风闻,但他很谨慎,怕惹出什么乱子来。他既不敢用肃宗委派的禁军去打探消息,也不相信高力士掌控的内伺。因为他听闻风声以后,盘问过高力士,但高力士打死不承认有“没死”这回事,并以香囊为证。思念贵妃的玄宗在宫中洪都门结识了一个来自临邛的道士,玄宗只好委托于他寻找贵妃娘娘。

道士根据玄宗提供的线索,很快见到了杨贵妃。贵妃听说玄宗皇帝派来使者,又惊又喜,是

“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但了解到玄宗并不敢把她接回去的时候,只希望今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悄悄相会,贵妃大失所望,顿时泪如倾盆、心如死灰。道士看着“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贵妃,便说“我如果空手回去,上皇可能不相信小人认真办了差事,还是请娘娘想一个可以证明我来过之良策。”

杨贵妃停住哭泣,对道士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你只要把这两句转告皇上,皇上一定知道你见到了我。”因为这两句话,是当年杨贵妃担心自己将来年老色衰时,玄宗皇帝对她发出的铮铮誓言。道士一走,杨玉环就下定决心,不再牵挂玄宗皇帝。她再不相信玄宗大难临头之时会首先保护自己,也知道过去在皇帝身边受到万般宠爱的日子已是天上的云烟。

就在杨玉环万念俱灰,准备一心皈依佛门的时候,肃宗派的杀手来了。

那一夜,作为居士的杨玉环正在禅房枯叶黄灯、静静地默诵着经书,突然听见“当啷”一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蒙面黑衣人站在窗前,一把匕首掉落在地上,不禁发出“啊”的一声。这声音在深夜安静的院里,惊动了众多的尼姑,纷纷打着火把、提着灯笼奔这里而来。被堵个正着的刺客,竟捡起匕首朝自己的脖子一抹,一命归天了。

原来刺客是肃宗花1000两银子雇佣的一个禁军兵士。他在行刺之时,没想到近距离地看到了杨贵妃的面容。虽然他在皇宫没有少见各类妃嫔媵嫱,但像杨贵妃这样超乎其类、拔乎其萃的绝代佳人他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杨贵妃雍雍华贵、仪态万千的风采,让刺客目瞪口呆,根本无法下手,惊讶之时,不禁手一松,匕首掉落地上,惊到了贵妃娘娘。惊动众人后,刺客本想翻墙逃跑,但想收人钱财,当忠君于事,而自己又不忍杀害无辜的贵妃娘娘,两难之下只好抹脖子了事。

庵里的庵主慧明师傅,看到今夜发生的事情,联想近日庵内突然增多的香客,心里不禁暗暗叫苦,她知道消息已经走漏。慧明师傅想派一个小尼去找高力士,但深夜如何进得了宫?正在慧明师傅和贵妃坐立不安、束手无策的时候,高公公提着一个灯笼来了。

原来高力士自被玄宗皇帝盘问后,这几天都心神不宁,总觉得要发生什么大事。今天下午趁上皇因偶感风寒早早去睡了,便一匹快马奔天宝庵而来。没想到今夜,竟发生刺客的事件。高公公暗暗庆幸自己来得正是时候!

当慧明师傅和杨贵妃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高力士时,高力士不禁一阵阵背上生寒。他明白,贵妃娘娘不能再呆在这里了,否则肃宗必杀我高力士;如果自己设计害死贵妃以灭口,如果事情败露,那在上皇那里又没有一点退路了。

正当高力士犯难之时,他突然一拍大腿,“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娘娘,你有杨铦(xian)的消息吗?”

贵妃瞪大眼睛,问道,“他还活着吗?”

“他还活着,今天还到宫里拜访了上皇呢!上皇也惊讶他还能活着。”因兵荒马乱,加之杨铦不在京城,在安禄山叛乱发生时,正好到扬州代表朝廷动员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去了,他居然就此躲过一劫。在外不知京城消息的他,今天居然糊里糊涂地返回了长安,还跑到玄宗皇帝那里去交差。在宫里他才知道已改朝换代的事情。而肃宗知晓他回来后,还一时找不到一个名目杀了他。但肃宗也不担心,一是杨铦毫无兵权,二是过些时日,找个理由“处理”了他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娘娘,你跟你这位从弟杨铦关系如何?”高力士向贵妃问到,高力士知道杨贵妃的三个兄弟都是她的堂兄弟。

杨贵妃想了想,回答到,“平日里,算是这位兄弟关系最亲,而从兄杨国忠,其实不过是借我亲近皇上罢了,他与我并无多少兄妹之情。我几次向皇上提及不要重用杨国忠,但皇上偏爱奴家,所以仍然重用了杨国忠,只有这位杨铦小弟,从小我就对他有些怜爱之情。”

“娘娘,遇此多事之秋,人心不可测啊!”高力士摇摇头,

“不会,安禄山反叛前不久,我才叫皇上用库银给他造了一座府邸。他一直说不知如何感谢我呢。”

“就是在长安永崇坊那座营第侈丽 僭拟宫掖的府邸吗?”

“正是。”

这时,高力士才相信贵妃娘娘与她的从弟杨铦的关系非同一般。高力士最后与慧明师傅、贵妃娘娘商定,事不宜迟,今夜就随高力士返回长安,暂时落脚在杨铦家中,然后再做谋划。

第二天一早,兄妹俩见面后,抱头痛哭,深感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但才隔几天,高力士就送来了叫兄妹俩赶快离开京城,躲得越远越好的消息。因为刺客失败的消息被禀报给肃宗的时候,肃宗就想到了杨贵妃有可能躲在杨铦的宅邸,高力士还说:现在长安各城门都有肃宗的探子把守,贵妃娘娘出城时还需仔细斟酌才是。

一个人出城本来就困难,但现在兄妹俩要一起出城谈何容易,况且,杨铦深知,贵妃常年在宫中,已离不开仆人伺候,这仆人、马夫一大队人马如何出得了城呢?

正在杨铦犯难之时,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绝好的机会。

要想知道此人是谁?不得不提到曾经差点酿成一起重大外交事件的 “西席之争”。唐天宝十二年一月,玄宗在长安接受各国使节的朝贺。日本使节原本被安排在西侧仅次于吐蕃使节的第二席,但日本遣唐使大使藤原清河在发现新罗使节居于东侧第一席之后提出抗议,表示不能位于新罗席次之下。争吵起来的两位大使都拔出剑来,互不相让。玄宗皇帝虽制止了一场血拼,但当场一时还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平息二位。还是杨铦机灵,发现无论东侧、西侧的位次刚好与各位大使的年龄相符,除了新罗大使与日本的大使刚好不符。最终,杨铦按入乡随俗的传统,要求日本和新罗的席次进行对调,从而保全了日本的颜面。事后,日本大使清河与杨铦成了莫逆之交。

杨贵妃是逃到日本了吗(杨贵妃当年是否逃亡日本)(3)

而这位日本清河大使不仅与杨铦交好,还深受玄宗赏识,在朝中当官做了秘书监,娶了大唐女子范馨元,生了一个女儿叫喜娘。清河大使几次要求回国,玄宗皇帝都没答应,答应过两次,可惜又被风浪给卷了回来。现在肃宗皇帝也很看重清河大使。

但杨铦知道的良机是,日本天皇又派出了第十批遣唐使,早就到达了扬州。因“安史之乱”爆发,给耽搁在那里了。现在局势刚一稳定,他们就赶到了长安。这一次他们有一个天皇安排的重要任务,就是接回已在中国呆了35年之久的阿倍仲麻吕以及清河大使。但肃宗以行路危险为由拒绝放清河回国。清河大使只得求肃宗同意让这批来唐的副使吉备真备(上次他随清河大使来华,这次是第二次)把自己的女儿喜娘带回日本,替他本人了啦叶落归根的心愿。另外,皇族子弟李尚对喜娘的疯狂追求,也让清河大使有些担忧,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喜娘将来嫁给日本人。这个请求得到了肃宗的恩准。

杨铦知道吉备真备这两天就要启程,因此,吃过早饭,换了一袭整齐的长袍,便奔清河大使的宅邸而去。

二人寒暄之后,杨铦因知此事风险太大,便先从自己说起,“清河大使,我的情况你应已知晓,本官的命已是人命为浅、朝不保夕,今特来与朋友见面,以死而无憾。”

“鸿胪卿何必如此悲伤?”清河问到,

“一朝君子一朝臣。想必大使已知我杨家的惨状。”

“为何坐以待毙?难道没有别的法子吗?”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又能往哪里跑呢?”

“鸿胪卿,扬州如何?现在正是两不管呢?”清河大使回答道。

杨铦清楚清河作为日本的大使且与两代皇上有那层关系,今天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看来是没白交这个朋友。杨铦便把话进一步挑明,“扬州当然好,但现在城门口都有肃宗皇上的人专门把守,我恐怕不好出城呢?不知喜娘几时启程,能否行个方便?”

清河听完,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把范夫人叫了出来,并对他说“夫人,去驿馆把吉备真备先生请到家中。”范夫人向杨铦行过礼后,便匆匆出门。

清河待夫人走后,关上门,眼睛直接盯着杨铦,说:“鸿胪卿,难道你只想一人出城吗?”

清河不待惊讶不已、张口结舌的杨铦答话,便接着说道:“鸿胪卿难道不知我与两代皇上的交情,这么大的事我难道不曾听到一点风声?”

杨铦见清河大使已知晓一切,但还是不敢轻易说出贵妃的事。过了一会儿,吉备真备赶来,清河对他说:“你把我们的想法给鸿胪卿说说,”

吉备真备明白清河大使一定是完成了所有的铺垫,便直截了当地对杨铦说:“我们使团这次来长安,了解到贵妃娘娘和鸿胪卿的状况,我们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杨铦急切地说到。

“我们想请娘娘到日本去。因为天皇也早闻贵妃娘娘的风采,想一睹芳容,但无奈大洋相隔,两国路途遥远。这次杨家受难,但对我们使团无疑是个天大的机会,如果我们能把贵妃娘娘接到日本,一是了啦天皇的一桩心事,二是我国民众长期地处偏僻、孤陋寡闻,这次能一睹大唐王妃的芳容,必能极大地鼓舞岛国民众的信心。”

“如果贵妃娘娘能到日本,这批使团将居功至伟,名垂千古,必受天皇的重赏,而对杨家、上皇,甚至对肃宗皇上都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清河接着补充道,

“就怕肃宗皇上不这样想,”杨铦话虽这样说,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便和清河、吉备真备商量起出逃的细节来。而且事不宜迟,三人决定明天一早就提前启程。

“你放心,即使你们不走,我还是要亲自送我喜娘到扬州呢!”清河大使最后说,

“这么大的事,我得马上回家和贵妃娘娘商量。”说完,杨铦来不及表达谢意,便急忙告别两位日本友人。

返回家中一说,贵妃娘娘出现了自安禄山反叛以来少有的笑容,因为杨铦的安排激起了贵妃对异国生活的向往,但她还是有些担心地说:“从前,我陪上皇接见日本使团的时候,就知道这去日本的路上可是要冒极大地风险呢,有几批使团就葬身鱼腹,你可知有多少日本人如今盘桓于长安、洛阳,有家不能回,最后客死异乡啊!”

“娘娘有所不知,”按规矩,杨铦只能称杨玉环为娘娘,而不能叫姐姐。

“这一路上,确实风高浪急,险象环生,所以近一百年来,日本人多舍近求远走北路,从日本到新罗(朝鲜),然后沿新罗海岸行走到辽东半岛登岸,再从陆路到长安,这一路即使顺利也得花费近三个多月的时辰。走南路,从日本本州直达扬州,再借大运河到洛阳,全程不过7天左右,但无奈南路气候多变,虽日本人屡败屡试,然不是葬身鱼腹,就是飘到安南(越南)。”

“那如何是好?”

“娘娘不要着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日本人现在终于发现,这大洋受季风气候影响。每年4月至7月的夏月航海是最为恰当,一路上风平浪静。而鉴真和尚四次东渡都无功而返,恰恰是在东北风最盛的10月至来年3月扬帆出航的,不得不说,这愚蠢得实在可怕。”

妙!太妙了。”杨贵妃不禁击节叫好。“那上皇那里如何是好,娘娘还须我设法安排与他见一面吗?”杨铦想考虑得周全一些。

“我与他已是恩断义绝。”杨玉环斩钉截铁地说道。

第二天,在清河大使的安排下,杨贵妃、杨铦、喜娘以及一大群仆人,静静地离开了长安。贵妃屈尊扮成喜娘的奶妈,杨铦则扮成了马夫。

04

话说杨贵妃一行自洛阳走水路到达扬州后,先在扬州大明寺下榻。后来清河大使把杨贵妃及杨铦安顿到运河边上的东关街上。这里也是遣唐使的驿馆所在以及日本客商的聚集之地。

因现在已是10月,须到来年4月东北季风退去才能出发,杨铦不禁有些着急。因为现在隐姓埋名,成了一个普通吏民,没有了收人来源,而一大家人加之贵妃娘娘的开销用度一如以往,杨铦担心很快就要坐吃山空了。

杨贵妃看着紧蹙眉头的杨铦笑了笑,“小弟没见这扬州原来是个世外桃源吗?”

确实,现在虽处战乱时代,但扬州城因远离长安这样的政治中心,比邻大海与战场无缘,加之借着运河的便利,南来北往的客商为了生活才不管朝代更迭之事,日夜奔忙于运河上下,造成扬州仍是一处人来人往、商铺林立、丝竹管弦不绝于耳的繁华之地。

“我好久未曾沐浴了,真有点想华清池的温泉啊!”

杨铦有些不解地看着贵妃,

“我们为何不利用门前当街的大院子,把它修成一座澡堂子来赚点银子呢?”

杨铦顿时眼前一亮,心想:是啊,跟娘娘那几个女仆什么都不会,除了伺候娘娘沐浴;今天看来这是一门手艺啊!本来是几张吃饭的嘴,现在可以变成摇钱树了,而且,扬州的客商多半卷曲在窄窄的船舱里,腰酸背痛,泡个澡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不到一个月,杨铦的澡堂子开张了,取名“春水池”。没想到生意格外红火。

原来这扬州客商啊,泡澡后发现,以往在扬州大大小小的饭馆酒足饭饱之后,涨得难受,这澡堂子里一泡啊,格外消食儿,可以睡个安稳觉;那些肥头大耳而又不愿运动的富商,对贵妃娘娘女仆的按摩、捶腿觉得正对胃口。饭后百步走被认为是长寿之道,但是奉行此道者需要自己迈开双腿,而“春水池”仆人的什么捏脚、拿筋、敲膀、捶腿则不同。只消四肢松弛地躺在席垫上,任人上摩下擦,伸拳屈腿,左转右侧,放倒扶起,从主动的运动变为被动的运动,但都是运动,功效都是一样的。

很快,杨贵妃、杨铦赚的盆满钵满,备足了路上的盘缠,以至于后来有几个仆人不愿再东渡日本了。(这留下来的人,最后造就了“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的扬州生活模式。进入20世纪后,华夏商旅又是夜夜笙歌、觥筹交错,遇到了相同的情形,于是泡澡、洗脚之类又大肆流行起来,虽有SPA这样的洋名,但技法还是一如既往,号称扬州“三把刀”)。

终于,到了公元759年初夏,杨贵妃和杨铦一家随喜娘一起,在吉备真备的带领下,在扬州扬帆起航,一路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放眼望去,一碧万顷。心情大好的杨玉环,面朝大海,不禁放声唱到,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杨贵妃),雪肤花貌参差是。”

或许,这就是杨贵妃对玄宗皇帝最后的临别赠言!留点念想给他。

但这后来引发了杨贵妃逃到蓬莱岛的说法。其实,杨贵妃走的是南路,根本到不了渤海湾。

两天后一行人在日本久津登陆,出现了800日本皇家子弟骑马相迎,万人空巷争睹大唐娘娘的盛举。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说说山口百惠是否是杨贵妃的后人的问题。

这里有两种说法。

一个说法是,杨贵妃不能生育,因此山口百惠不可能是杨贵妃的后代,而很可能是杨铦的后代,因为日本教授查证的山口百惠的先祖是来自扬州的杨明州,而这个杨明州正是杨铦在扬州隐姓埋名后的化名。

另一个说法是,虽然杨贵妃年轻时不注意暖宫养宫,有宫寒之症,不易受孕,但日本有火山,日本的火山温泉质量和效果比咸阳普通的地下温泉要好很多,所以杨贵妃在日本很可能治好了宫寒之症,也因此有了后代。杨贵妃马嵬驿之变时三十八岁,即使治病花去几年,也远不到五十岁,生孩子是很有可能的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