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醇亲王和咸丰帝的关系(静太妃养育咸丰帝15年)

醇亲王和咸丰帝的关系(静太妃养育咸丰帝15年)3、皇贵妃的前面是皇后奕詝交给皇贵妃抚养钮祜禄氏的父亲颐龄是苏州府驻防将军,从一品,她一进宫就封为全嫔。博尔济吉特氏的父亲是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从五品,进宫时被封静贵人。应该说静贵人的起点已经很高了,全嫔则应是例外,那是被道光帝一见钟情的加持。2、升速对比入宫后,全嫔第2年升妃,第3年升贵妃;静贵人稍逊一筹,第2年升嫔、第3年升妃,第8年升贵妃。贵妃是正常状态可能升迁的最高级了,从入宫到升为贵妃,钮祜禄氏用时3年,博尔济吉特氏用时8年,虽然不如前者,但其升迁之快,在后宫中不知要羡慕死多少人。潜邸时就是侧福晋的那拉氏,最高的封号是和妃,同样是潜邸旧人的富察氏,一辈子只熬成恬嫔。

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二十五日,对于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她被晋封为皇贵妃。早些时候,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病逝,后宫无主,道光帝册封其为皇贵妃,总摄后宫。同时,皇帝将先皇后的儿子奕詝交给她抚养,加上自己的孩子奕訢,膝下一下子就有了2个皇子,这一年,博尔济吉特氏28岁。

醇亲王和咸丰帝的关系(静太妃养育咸丰帝15年)(1)

皇贵妃相当于副后

一、可望不可及的后位

前皇后钮祜禄氏是博尔济吉特氏的榜样,但又是难以企及的模板。她在心中也曾与先皇后比较:

1、起点低一级

钮祜禄氏的父亲颐龄是苏州府驻防将军,从一品,她一进宫就封为全嫔。博尔济吉特氏的父亲是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从五品,进宫时被封静贵人。应该说静贵人的起点已经很高了,全嫔则应是例外,那是被道光帝一见钟情的加持

2、升速对比

入宫后,全嫔第2年升妃,第3年升贵妃;静贵人稍逊一筹,第2年升嫔、第3年升妃,第8年升贵妃。贵妃是正常状态可能升迁的最高级了,从入宫到升为贵妃,钮祜禄氏用时3年,博尔济吉特氏用时8年,虽然不如前者,但其升迁之快,在后宫中不知要羡慕死多少人。潜邸时就是侧福晋的那拉氏,最高的封号是和妃,同样是潜邸旧人的富察氏,一辈子只熬成恬嫔。

醇亲王和咸丰帝的关系(静太妃养育咸丰帝15年)(2)

奕詝交给皇贵妃抚养

3、皇贵妃的前面是皇后

按清朝的惯例,皇后健在时一般不立皇贵妃。皇贵妃的地位相当于副后,距离皇后宝座只差一步,而那个位置无疑是后宫女子梦寐以求的。

1833年,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病逝,全贵妃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仅过一年就被册封为皇后。

1840年,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病故,静贵妃晋封皇贵妃,掌管六宫。她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尽心地抚养先皇后的儿子,与自己的儿子同样的尽心,甚至外人看来,对奕詝的关爱还要超过了奕訢。

过了一年,道光帝没有封后,她耐心地等待。又过了一年,再过一年......,她不敢对皇帝提起,生怕打碎了触手可及的希望

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皇帝不提封后之事,博尔济吉特氏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当道光65岁谋立太子时,可能的人选只有皇贵妃抚养的奕詝、奕訢,其他的皇子年幼,自动退出了竞争。而亲儿子奕訢明显胜出奕詝一筹

1、身体上,奕詝体弱多病,静皇贵妃因而要花很大的精力尽心照料,当然,这也拉近了她与奕詝的感情;而奕訢则相貌堂堂、身体健硕。

醇亲王和咸丰帝的关系(静太妃养育咸丰帝15年)(3)

奕訢文武双全,却在皇位竞争中失败

2、知识上,奕詝兢兢业业跟随师傅杜受田学习,但同奕訢相比,后者天资聪颖,颇有才气,书文俱佳。

3、武功上,奕訢的武艺、骑射更是奕詝无法比拟的。

正因为皇贵妃的亲儿子奕訢表现出来的素质明显超过奕詝,又深受道光帝的喜爱,博尔济吉特氏很沉得住气。毕竟如果奕訢即位,跑不了母亲的太后之位。

三、虚无缥缈的荣升路

1850年,道光去世。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当皇贵妃已经10年了,但就是没能更进一步。更出乎预料的是,不被其看好的奕詝被道光帝选中,成为了皇帝。至此,皇贵妃荣升为太后的两条路都中断了

新登基的咸丰帝,没有忘记自己的养母,对15年的养育之情他是很感恩的。奕詝尊博尔济吉特氏为康慈皇贵太妃,并将其奉养于绮春园。绮春园是先帝奉养皇太后的居所,咸丰以对待皇太后的礼节侍奉皇太妃,实际上已将其视作太后,只是在名份上差了一级。

醇亲王和咸丰帝的关系(静太妃养育咸丰帝15年)(4)

皇贵妃没等来册封皇后

之所以不能给皇贵太妃以太后之名,很大程度上有两个原因:

1、就是先皇的意愿不能冒然忤逆。道光没有再立皇后,极大的可能是对其生母前皇后的感情不能忘怀,所以才会多年来虚位以待,聊作慰藉。才一登基就不顾已故父皇的执念,未免有损孝道。

2、则是那个能干的弟弟奕訢、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咸丰不能不防备奕訢做大,虽然曾经是好兄弟,但面对皇权保持一定的警惕,也是必要的长久之道。

四、一言不慎生芥蒂

咸丰将康慈皇贵太妃的生辰定名为"慈寿节",年年庆祝;一旦皇贵太妃身体不佳,必探病问安。他曾在上谕中提起:"朕在冲龄,仰蒙康慈皇贵太妃抚育深恩"。但是,一次意外的经历,让咸丰的心里蒙上了些许阴影。

晚清名士王闿运《祺祥故事》曾记载:一天恭亲王探望皇贵太妃离开后,咸丰帝紧接着前来问安。恰逢太妃休息,咸丰怕吵醒太妃,没让宫人通报。

太妃面向内躺在床上,看到床前人影,以为恭亲王还未离开,就开口说道:"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

当皇贵太妃发现是皇帝时,话已出口收不回来了。咸丰由此认知,自己毕竟比不得恭亲王,不是亲生的。

只是身在皇家,谁又能不自觉地遵守某些约定俗成的惯例呢。寻常人心尚不可考验,更何况是帝王之心?咸丰在感慨亲疏有别之余,也应该感受到了养母的体贴之意吧

醇亲王和咸丰帝的关系(静太妃养育咸丰帝15年)(5)

咸丰感到了伤害,但并未迁怒

五、有些点猫腻的"太后"

太后的封号还有望么?这一问号压在皇贵太妃心里,渐成心病,身体也开始亮起了黄灯。咸丰5年(1855年),皇贵太妃病重。咸丰当然也知道养母的心事,为了冲喜,七月初一,咸丰帝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

当太后得知消息的时候,应该是感觉到了圆满的满足。她得到了太后的身份,家族也因而抬旗,成为八旗正黄旗。七月初九,太后薨。从皇贵妃到皇太后,15年的追梦历程,9天的心想事成。最值得她欣慰的是,曾经以为的芥蒂没有使母子离心,他终究是记得那些年的真心厚意。

不过,咸丰帝给她身后的规格降了级。在她的谥号"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中,没有先皇的"成"字,且神位不祔太庙;她的陵寝上也没按祖制单建后陵,而是改建了慕陵妃园寝,在妃寝中独立出一块安葬康慈皇太后。

没有正常太后的待遇,这件事情也不能怪皇帝。咸丰应是在按先父遗愿行事。道光帝生前不立静皇贵妃为后,而且,特意在妃寝中为皇贵妃单独设计、建造了墓穴。博尔济吉特氏死后将入妃寝,道光帝处处明确了不立其为后的态度。

咸丰的做法,是在父亲的决定与养母的愿望上做了折中:即使道光帝的意愿得到贯彻,葬于妃园,也使养母愿望得以实现,成为皇后。

醇亲王和咸丰帝的关系(静太妃养育咸丰帝15年)(6)

皇太妃得偿所愿

结语:

当为皇贵妃时,博尔济吉特氏掌握后宫,有皇后之实而无皇后之名;等到了皇太贵妃,她又是有太后之实而无太后之名。她多么想跨过这一步,偏偏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也什么都做不了!

咸丰帝在整个事情上,既要孝顺亡父,又要成全养母,还要防备弟弟恭亲王,因而折中出"康慈皇太后",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名为慕东陵。咸丰得以既遵从了父皇的意愿,又成全了养母的心愿。

解决方案堪称完美!后续还有个收尾:太后的葬礼刚办完,恭亲王立刻被剥夺了实权。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后当政初期,为了拉拢恭亲王,其被降格的太后母亲在离世7年后,终于完成了太后之路,谥号完善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