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民宿总结的经验(来版纳开民宿如何)
开民宿总结的经验(来版纳开民宿如何)2. 如何将这个好产品卖出去1. 如何做出一个好的产品首先,先确认一下我们谈论的开民宿,是指开民宿是为了民宿本身的投资回报,即我开民宿就是为了从民宿上赚钱,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讨论才会显得相对简单纯粹。因为现在有些民宿,特别是一些所谓网红民宿,他们的模式很多样。他们开民宿,或许不是为了从民宿本身赚取多少利润,而是将民宿当成一个杠杆,获得品牌效应,进而撬动更大的其他利益。要想讲得简单一点,那么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讨论总不会有错:
作者:林二方的民宿观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38369/answer/2198288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先确认一下我们谈论的开民宿,是指开民宿是为了民宿本身的投资回报,即我开民宿就是为了从民宿上赚钱,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讨论才会显得相对简单纯粹。
因为现在有些民宿,特别是一些所谓网红民宿,他们的模式很多样。他们开民宿,或许不是为了从民宿本身赚取多少利润,而是将民宿当成一个杠杆,获得品牌效应,进而撬动更大的其他利益。
要想讲得简单一点,那么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讨论总不会有错:
1. 如何做出一个好的产品
2. 如何将这个好产品卖出去
Part 1 ,如何做出一个好的产品
首先,如果把民宿分为从0到1,和后期的从1到10,那么如何做出一个好的民宿产品,大部分涉及到的是从0到1,小部分是从1到10.
想要做出好的产品,有一个前提条件是这个产品得政治正确,这个不想多讨论,在地的政策和法规是每一个民宿人的必修课。
而一个民宿产品最后的呈现是否足够好,老方认为,你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
1 . 你的民宿所在地的市场是什么样的
主要包括:
- 市场总量是怎样的
- 淡旺季如何分布
- 竞争压力如何
- 游客构成如何
- 旅游方式构成如何(传统观光游还是休闲度假游)
老方在福建,主要在厦门和武夷山都待过,以这两地为例。
厦门,整体市场庞大,淡旺季有区分但不过于明显,酒店和民宿市场都十分成熟(很不适合菜鸟进入),游客多以年轻群体为主,观光游发达,休闲游发展也很快速;
武夷山,则不仅市场总量小(真对不起它双世遗的地位),淡旺季还十分明显,民宿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基本都是观光游。
通过以上,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像厦门这种,市场大、淡旺季不分明代表你的盈利上限高(成本另外分析),竞争压力大代表行业交替速度快(存在大量的转让和倒闭),休闲度假游发展越好,代表高端民宿的土壤越好。
以上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它很不适合初期菜鸟和弱鸡进入,这个阶段的市场已经不存在太多投机的机会,硬件与设计不好的民宿不太好生存,而高手则很喜欢这样的成熟市场,适合做中高端产品。反之,同理。
为什么要特别警惕你的所在地的休闲旅游市场的状况呢?现在好多人受莫干山民宿的影响太深了,毕竟很多民宿主,在做民宿之前都喜欢去所谓的民宿学院培训,而且基本都是去的莫干山。莫干山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休闲度假游市场,它背靠的是全国最大的江浙沪市场,所以他们的选址基本都能符合——不管是2.5小时还是3小时的自驾车可达——这样的规律。
老方在一篇公众号文章里专门说道这个情况:为什么他们可以把民宿开到山里,你不行?(点击文字链接可以打开观看)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使用移动互联网在线预订的用户比例较大,占比62%(来自《酒店业移动互联网运营现状分析报告》,由迈点研究院(MTA)联合米订商学院提供),另一个数据,是全国客栈民宿的客源地分布,江浙沪客源超过了56%(该数据由克而瑞乐苇发布的《2016年中国民宿市场报告》提供),是客栈民宿市场无可匹敌的主力军。
如果你的市场不满足这样的条件,贸然去尝试只符合休闲游市场的高端民宿,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更别说,莫干山的那些民宿主要有多少是设计师、媒体大神,他们可以动用的资源恐怕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建议】:全方位了解所在地的市场数据,从景区、从派出所、从官方旅游局、从熟人、从同行。或者还有一个办法,找几家对标的民宿,详细了解这几家民宿的全年经营情况,记住是全年,这样心里就有底了。
2. 选址
好多有经验的民宿主人会告诉你说,做民宿,有三个因素超级重要:
选址!选址!选址!
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他们是对的。
好的选址可以涉及到以下这些因素:
- 交通
即可达性,可达性的意思越来越多元,在观光旅游里,它往往指公共交通便不便利;休闲旅游里,往上是客源地的远近,往下是景观的远近——我是否步行几步或者开一会儿车,就能抵达美景。
- 配套
即周边设施完善和便利程度。
- 周围环境景观
这个因素里边还隐藏的,比如说周边采光、通风、是否无视野遮挡等等要素,和房子本身一起,共同决定了后续产品的整体呈现。
我发现,定位为休闲游的民宿,对于公共交通的便利性的需求会低一些,毕竟,休闲游的客人很多是自驾来的。但对于观光游的民宿,比如一些景区民宿,还有城市民宿的大多数,尤其是中端以及中端以下的产品来说,选址的因素,在后期的引流上能带来的帮助,甚至可以是决定性的。
对于观光游的民宿来说,一个好位置会帮民宿多解决10-20%的入住率。(观光旅游地区,位置都是自带流量的,这是好位置必须能起的作用)
10-20%入住率意味着什么呢?
假设民宿的平均入住率是50%(具体多少,各地不一样),保本率35%,扣除一下只有差不多15%是决定回报的。所以10-20%的差距并非10-20%的差距,按最终利润的比例上,民宿的回报率可能恰恰就是由这10-20%决定的。
【建议】:选址一定要慎重,这是一个无论花多少时间衡量和考察都不为过的关键,地点不对,其他方面再成熟,宁可不做继续等。
3. 成本控制
好的民宿产品,必须追求性价比,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来说的,对于民宿主人来说,同样如此。民宿的“性价比”想高,必须严控成本。一家20间房,投资200万的民宿,均价卖到500是合理的,而同样一家20间房,均价500的民宿,如果投资成本达到500万,恐怕只会让民宿投资人心里滴血。
还是以厦门的oneday为例,因为这家是从公寓式民宿起家的,因此,她们一以贯之的风格就是:硬装钱少花(能不花尽量不花,因此你可以看到她们的照片里基本是一通的白底),软装重点抓,这叫把钱花在刀刃上,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借鉴对象。
究竟想要做什么样的产品,必须有一个成本的预算,前期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第一次做民宿的朋友基本都会超出预算,这很正常,但需要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我身边就有不少民宿朋友,在第一家民宿上投入过多情怀,导致成本超出过多(超出10%左右是正常的,但不少第一次做民宿的可以超出20-40%,这就很可怕了),而初期成本的多少是直接决定你的回报率的。
我们说的初期成本,主要包括:设计费、装修成本、房租(后期成本的大头,后期成本另一大头是员工工资,这二者基本能占到后期总成本的60-70%甚至更多)。
以上几部分,需要民宿主了若指掌,并且控制得当。
【建议】:把钱花在刀刃上,省下来的都是自己的。
4. 民宿的设计
设计很重要,设计很重要,设计很重要。
重要的话讲三遍,还是觉得不够。
我很多时候搞不明白,不少民宿主人舍得投钱在硬装和软装上,但是舍不得多花点钱去请一个更好的设计师,做更好的设计上。
我觉得好的设计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你的民宿是打算开5年10年甚至更久,那么好的设计意味着,在这5年10年的每一天每一秒,都会帮你多赚钱。
好的设计,首先,你得先有了客户人群的定位,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群,明确了用户画像后,再根据这个定位去做设计。最简单的人群定位,一个是消费能力,另一个就是年龄。300-500元,25-40岁的人群,和500-800元,35-50岁的人群,肯定是需要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
至于最终选定什么样的风格,则更多取决于
1. 民宿主自己的审美偏好和对用户的理解;
2. 设计师的水平,包括景观建筑(如果户外面积够大的话),室内设计,软装设计;
3. 民宿主和设计师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 强调一点,一个好的民宿主人,他/她一定是比设计师更了解顾客的需求,所以设计当中,特别是功能性的方面上,特别需要这二者的相互协作。其中,必然就会涉及到双方互有妥协的状况。
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你的设计千万不能让人群限定得太窄。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厦门有个oneday,它的设计风格是典型的清新文艺风(极其重视软装,像杂志上的那种文艺装修风格),又带点性冷淡,这就让她们的用户群的面很广,基本上20-40的年轻女性都会喜欢这种设计风格。
什么风格会很窄呢?比如说很传统的老中式风格(就算很多年纪大的也不喜欢,毕竟大家都习惯了现代住宅),偏商务风格,还有各种很土很low很杂的风格。
一般来说,你的设计风格受众越广,你的后期营销上获客成本就会越小。为什么性冷淡风一度很受大家喜欢,因为less is more,越是简约,越是接近“无”的状态,受众就越大。
好的设计不仅可以每天帮你吸引更多的人,这还没结束,在这些客人体验过以后,他们对你的产品的传播力度也更大。营销上有一个词,叫“自传播” 。
所谓自传播,指的是“基于产品、营销或者人物、事件等自身的吸引力,而激发人们自发自愿地分享和传播”
也就是说,越是好的产品,它造成的自传播就越好。老方写过的另一篇微信文章说的就是这方面:你的民宿,是否自带流量?(点击文字链接可以打开观看)
这就需要特别注意一点(涉及到你的产品定位)——哪些人群的传播能力是更强的?(我来提示几个关键词:女性,年轻人,高收入人群)
【建议】:请一个好的设计师,做好设计师-民宿主人-施工队三方的协调工作。
这是初期(开业之前)要做的事情,但一个好的民宿产品,做到以上,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以下一点,是关于后期的部分。
5. 基于良好管理的民宿服务
在装修(硬装、软装、店内vi部分)完成以后,还不够,客人要体验到完整的好的产品,则脱离不开民宿永恒的主体——民宿人。
如果一个民宿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就算再好的躯壳我们也不会去称赞它。所以说,后期的管理和服务,尤其重要。我知道的相当大一部分的民宿,民宿的真正主人,在初期打造好产品后,往后的营业时间里,不会长期待在店里。这就使得,无论如何,不管民宿主在不在其中,都需要一个专业的用心的运营团队,来支撑起整个民宿的日常运营。毕竟,开一家民宿,是需要坚持5年10年甚至更久的。
我知道的莫干山不少的民宿,其实提供的服务水准是一塌糊涂的,其中有不少就是人尽皆知的所谓网红民宿。
良好的流程和服务会给民宿的口碑加分,这种不断的口碑加分,对于一家想要长期发展的民宿至关重要。这其中需要标准流程化的部分,不要以为民宿的服务都是很随意,全部把客人当做朋友一样,把顾客当朋友,是指你的态度,不是你的行为。
按照我的认知,无差别专业化的一套完整流程,可以让民宿获得大部分客人至少80%的好感。而这套流程,是基于你对客人需求的理解,以及你过往的所有经验,以及你的团队的智慧和学习能力。(管家服务可不是说提供就能提供的,这需要极高的团队智慧)
标准化的流程有了之后,才能去谈符合民宿本身特质的非标准的部分。这部分里,民宿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充分授权,动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流程之外的好服务。具体参考海底捞。(连雷军的小米在做互联网服务上都在倡导向海底捞学习,这个企业值得好好研究)
【建议】:后期管理和服务必须要成为民宿的加分项,而不是减分项,否则开民宿这个行为民宿主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以上,大致是关于“如何做出一个好产品”的部分,如有遗漏,会逐渐添加。
---------------------------------------我是分割线---------------------------------------------
Part 2 . 怎么把产品卖出去
很多民宿人都觉得产品做出来以后,就没自个儿什么事了,雇个店长,招几个前台和阿姨,设计好流程,就能当甩手掌柜了。
如果说从0到1这个过程,能解决你的产品问题,那么从1到10,将决定你的民宿究竟能赚多少钱。
而从1到10的过程,不仅涉及民宿5年10年乃至更久的事无巨细的日常运营,还涉及到所有民宿人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怎么把产品卖出去!
在这一点上,不过多班门弄斧,因为熟悉这个行业的人就会知道,在 “怎么把产品卖出去” 这方面,实在是什么大神都有,有杀招明显的,有招招都会一点的,也有一招鲜吃遍天的。
所以不可能一一罗列,一来,确实有不少虽然知道大概招式但还是不熟练的,更多的则是没有经过自身成功验证的。
另外,动用自身和身边人的人脉关系的,就不讨论了,没什么太大讨论价值,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太大。
1 . 社交网络,包括微信、社群、微博、豆瓣、贴吧、还有各种论坛社区的
尤其是体量比较小的民宿,社交网络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我认识一个朋友,人称青猫,在厦门开了一民宿叫树里,4间房,基本平时靠朋友圈就能吃饱。而她的朋友圈也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经营完好,能让人特别想看的(发的东西不能一直是自个儿民宿那些,天天发别人见了都烦,得像个有趣的人一样,各种丰富的东西都有)
社交网络的好处就是,一来可以引流,二来不像第三方的渠道那样用完即走。但凡对你添加了关注的人,就永远是你的,你的每一个社交网络端口都隐藏一份专属的会员名单,这份会员名单是可以让你一直反复挖掘的。
而且它还具有累积效应,一开始力量小,后来越滚越大,只要进入良性循环,后期能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
所以,客人的微信无论如何都要加上,如何能把社群利用起来那就更好了。
【建议】:多管齐下,重点挖掘利用好其中一两项就非常不错了。
2 . 会员体系
民宿的会员体系,相对酒店来说难得多。这不是说会员体系本身有多复杂,我认识一个行业里的老师,他们专门给高星的集团酒店打造会员系统,但是当聊到民宿的会员体系时,也是很为难。
导致为难的原因,不外乎两点,
- 民宿体量小,导致客户群量实在过小
- 民宿的消费频率实在太低,会员体系一定是建立在重复消费的基础上,这一点,民宿太劣势了。
在低频这一块上,规模化原本算是一大利器,但我们已经聊过很多次,民宿在规模化上有天生的阻碍。这就使得,单体民宿的会员制的实施难度不小。做一套体系本不难,难的是让体系发挥作用。
因而,像几何民宿这样,也是用“共享”的方式建立一个大的基于平台的会员概念,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ps:这里边,城市民宿又会稍微好点,乡村或是景点民宿次之。
老方知道的一个不错案例是武夷山的旧街企业,他是在一个很小很靠近的区域内(基本上店和店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50米)开了多家店,由此形成集群效应,店与店之前可以互推。因为,每家店的水平都不太一样,这样越是早期越是高质的店,口碑效应就越明显,形成集群效应后,就不会浪费这些口碑好的店的流量,自身库存用完,就可以引流到附近的其他店里去。
关于这方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其他好的案例?
3 . 第三方渠道
即电商平台,包括交易型电商和内容型电商。
交易型电商包括:携程、去哪儿这些ota,还有airbnb以及各种短租网站(蚂蚁小猪)等等。
内容型电商包括:几何民宿、借宿这些新媒体平台,以及蚂蜂窝这种攻略平台。
第三方渠道的交易型电商,可以说是最容易接触到,也最容易见效的引流方式了。但是,虽然基本上所有的民宿客栈都会使用到,能充分知道其规则并加以利用,进而发挥它最大化价值的,这个比例十分之低。
很多人痛恨第三方渠道,觉得他们收取佣金太狠,其实转换一下思路,你就会发现,做任何的营销,都需要成本,第三方的佣金就相当于你的渠道费,因此,我始终是把第三方当做我的“销售部门”,既然是销售部门,当然要好好沟通和利用了。
第三方的内容型电商,蚂蜂窝就不说了,新媒体平台至今对我来说还是个谜。之前也在某个平台上做过投放(单篇文章也是上万的成本),但说实话效果不佳,问一些做过投放的朋友,都说效果一般或者说不知道具体什么效果。因为没有大量的数据统计,所以不清楚普遍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如果看到这里的朋友也有过投放经历的,不凡在评论里讲讲。
其实每一点,可以展开来讲的都非常多。比如单就携程这些ota来说,老方就能讲个一整天。
我自己之前的职业经理和自身的性格,导致在做一个事情时,首先想的是——将手头上已有的资源,给优化利用起来,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其价值。
而这个最短的时间,早期的时候可能长达数月,你要不断做各种尝试,去验证脑袋里的各种猜想。比如单就页面头图来说,我就能换个遍,直到找到转化率最大的那张。定价更是需要琢磨,一来看经验,二来更看对数据的敏锐性,而这第二点,往往都是天生的。
以下这段话,是我的一篇文章里边摘取出来:
老方在文末链接了一篇文章,是一个叫“风尘棋客”的创业者写的,文章题目叫《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商业案例,还是做不好一个小生意?》。非常贴合实际的一个创客的所思所想。而起初,这个风尘棋客,是靠卖蛋糕起家的。
确实,生活中没有一招通杀的商业模式,更没有任何一个商业理论可以适用所有情况。我们看到一个案例很成功,去询问经营者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经营者怎么可能在几句话之内就穷尽缘由呢,他能说的不过是一部分罢了。真正成功的原因,如风尘棋客所讲的,或许有500条理由,其中一部分是数据验证过的,另一部分还是属于猜想的。
很有可能,这500条理由中的任何一条,单独拿出来,看起来都很微不足道,然而,当他们汇聚起来的时候,就是独一无二的碾压性的优势。
譬如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
同样的,如果你是做民宿的,你知道最大的ota携程,它的首图比例是几比几吗?首图当然不是原图,是经过自动截图的,但你研究过它的截图规则吗?当知道规则后,又当如何利用这个规则?
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大名鼎鼎的“一万小时定律”,大概是说,你在某一领域花费足够量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专家。(是的,这个格拉德维尔还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引爆点》)
一万小时里,并不是叫你一直去重复,是让你去得出能决定竞争力的500条甚至1000条理由。这需要不断地跳出重复,再进入重复,再跳出重复,反复磨炼。如果能用20哪怕50小时得出一个有效的、属于你自己的理由,那真的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建议】:做得多不如做得精,研究透某一两个渠道,将其优势发挥到100%,你就会发现:第三方渠道果然厉害啊,其他人还好不懂,让他们骂去吧,咱自个儿偷着乐就好。
4 . 团队和企业客户
这方面几乎没什么经验,但会是接下来要尝试的部分。
此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裸心谷的一个特点就是做会议型度假村。周末假期接散客,工作日和淡季就可以吸引企业客户来开会、团建。这使得裸心谷的企业客户部分占到总销售的40%,是一个相当可观的量了。
此前我在武夷山的时候,当地有一家酒店叫大王山庄花园别墅酒店,你知道武夷山度假区有两大产业,一是旅游,二是茶叶,所以,基本上所有的武夷山酒店和客栈都会有茶室都有卖茶。这家酒店十分独特的一点就是,它不设茶室也不卖茶,并且对外也是这样承诺的。
虽然这使它损失了茶叶上的二销收入,但是也正是因为其不卖茶,让它赢得了非常多的茶商茶企的客户接待的订单(因为茶企接待的时候,特别怕酒店客栈会切他们的客人,所以出现了这么一家,大家都很放心)
5 . 众筹
对很多人来说,众筹可不仅仅是筹资那么简单,更是宣传的利器。这方面不多讲,相信大家都能看懂。
以上,是关于 “如何把产品卖出去” 的归纳,匆忙成文,如有遗漏,还会后续补充。上述讲到的每一点,其实都是大概,要展开来讲,每一点都能单独写一篇文章。而这里边,有不少也是我经验甚少的,所以不敢贸然班门弄斧。诸位如果有独到的见解,或者在某方面擅长,不妨我们私下聊聊,也好互通有无。
补充一个话题:所有人都知道,房间的利润远远不如二销的利润,二销做得好,对民宿是一个巨大的补充。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来聊聊这块。
▶▶▶你/你的团队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
最后,还是得说人。不少朋友还是没想明白,开民宿这个事,问题不在于 “民宿适不适合做”,而是 “开民宿的那个人适不适合做民宿”,归根结底,民宿能不能做好,在于民宿背后的人,民宿是否具备竞争力,在于民宿人是否具备竞争力。
这个行业, “知道”往往 不代表什么, “知道” 不代表可以 “做到” ,而 “做到” 不代表可以 “做得好” 。看起来大家在好像都在做同样的一些事,但大家其实是在做不同的事。不然你告诉我为什么, 同样是做手机,为何一方做出了苹果,而另一方做了个锤子。
所以,我始终不建议外行小白轻易进入这个行业,除非你思考清楚了一个问题:“综合起来,我/我的团队的竞争优势是在那个位置?”,而这综合的竞争优势,包括以上说的每一点。
觉得我说得有道理的,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