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炮兵主力装备(知道炮兵为什么配备超强的轻武器吗)
我国炮兵主力装备(知道炮兵为什么配备超强的轻武器吗)苏军T—62 中型坦克 85加是个“多面手”——它主责是打坦克,同时还可以摧毁工事、火力点、步兵集结地等目标,实施直接火力支援。85加虽然最大射程有15650米,但其反坦克有效距离只有1000米左右,打坦克一般是待其进入到800米最佳直射距离内开始射击为好,当然,必要时也可在直射距离外进行超直射击。 我们团史记载:一九五一年四月,部队奉命入朝作战,参加了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东豆川、抱川战斗。一连战士秦红玉,在全班战友牺牲仅剩他一人的情况下,自己装填炮弹,自己瞄准射击,击毁敌坦克两辆,牺牲在炮位上。二连瞄准手郝振虎,首发命中敌一辆坦克,接着又命中敌一辆坦克,壮烈牺牲在阵地上。副排长裴世杰,在瞄准手牺牲的情况下,击毁敌坦克一辆后牺牲在阵地上。85加直瞄射击中 这说明,战时85加炮阵地是敌方重点打击摧毁目标,瞄准手也是敌火力关注的重点,伤亡率极高。152加榴炮、130加农炮、122—13
笔者持56式折叠冲锋枪
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原沈阳军区炮兵直属第404团(注1)当兵。我们炮班里共有七名战士,武器装备却超强配置,主要是:56式85毫米加农炮(以下简称85加)一门,56式班用轻机枪一挺、56式折叠冲锋枪两支、56式半自动步枪一支、69式40毫米火箭发射筒一具(注2),这在当时东北一线部队属于绝对牛X的,85加炮兵为什么装备较强的轻武器?听我细细说来~
69式40火箭弹摧毁目标瞬间
苏联战争史诗巨片《解放》中有一个镜头,让人记忆深刻:德军六号虎式主战坦克以38公里/小时速度冲入苏军D-44式 85加炮阵地,只一个转身,火炮翻覆,炮手四处奔逃。
我们团史记载:一九五一年四月,部队奉命入朝作战,参加了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东豆川、抱川战斗。一连战士秦红玉,在全班战友牺牲仅剩他一人的情况下,自己装填炮弹,自己瞄准射击,击毁敌坦克两辆,牺牲在炮位上。二连瞄准手郝振虎,首发命中敌一辆坦克,接着又命中敌一辆坦克,壮烈牺牲在阵地上。副排长裴世杰,在瞄准手牺牲的情况下,击毁敌坦克一辆后牺牲在阵地上。
85加直瞄射击中
这说明,战时85加炮阵地是敌方重点打击摧毁目标,瞄准手也是敌火力关注的重点,伤亡率极高。152加榴炮、130加农炮、122—130火箭炮等大口径火炮一般在后方纵深几公里或十余公里处配置,小口径火炮如82无后坐力炮、迫击炮等机动性和隐蔽性都较好,只有我们85加,配置在一线1000~1500米处近距离接敌,俗称:“用炮筒子与敌拚刺刀”且机动性隐蔽性相对较差,阵地宜暴露而受到敌方第一时间的打击,是近敌接战中危险系数最高、伤亡最多的火炮之一。这是由85加自身设计和执行战斗任务而决定的。
85加是个“多面手”——它主责是打坦克,同时还可以摧毁工事、火力点、步兵集结地等目标,实施直接火力支援。85加虽然最大射程有15650米,但其反坦克有效距离只有1000米左右,打坦克一般是待其进入到800米最佳直射距离内开始射击为好,当然,必要时也可在直射距离外进行超直射击。
苏军T—62 中型坦克
1979年2月,我国南疆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起后,北方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均按照预先号令进入临战状态。我所在的沈阳军区反坦克炮兵第404团,已于2月中旬北上至黑龙江虎林地区中苏边境布防,并做好了随时开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做为85加瞄准手,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如果开战,面对苏军T—62、T—72,我必定有去无回,必定舍身报国,因为我是85加的瞄准手。如果侥幸生存,必定会用手中的折叠式冲锋枪与敌拼命。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使用的40火、轻机枪
我猜想:如果当时北方中苏开战,我们85加在冰天雪地里对阵苏军T—62 中型坦克,首发若不中,假设坦克时速50公里/小时冲击,第二发因距离太近,不一定能发射出去,很有可能出现电影《解放》中那样的镜头,此时我们炮兵便可以弃炮操起轻武器与苏军对峙、拚杀,轻武器尤其是69式40火箭筒将发挥其致胜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炮兵班配备超强轻武器理由之一。
八十年代初,我离开老部队的时候,又陆续装备了红箭—73 反坦克导弹(有线制导)和12.7毫米高射机枪。
注:1、炮兵第404团已于1985年撤销编制;
2、我们炮兵班原装备的轻武器已经淘汰升级;
3、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