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过气后我重回巅峰(港娱谁让杀猪刀)
港娱过气后我重回巅峰(港娱谁让杀猪刀)而正如矛与盾的攻守。吹弹可破终成“鸡皮鹤发”。除非解释为,“杀”成一头猪。它夺走人们的美貌与青春,令英雄迟暮、美人白头。青葱年少变成“油腻”的地中海。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岁月是把杀猪刀。
其实如果按照常规理解,这个比喻很奇葩,也并不合适。
与“杀猪”并无关系。
除非解释为,“杀”成一头猪。
它夺走人们的美貌与青春,令英雄迟暮、美人白头。
青葱年少变成“油腻”的地中海。
吹弹可破终成“鸡皮鹤发”。
而正如矛与盾的攻守。
即便在“杀猪刀”下,也总有例外。
老去当然不可阻止,但有些人,会在每个阶段都活成最好的模样。
甚至魅力值丝毫不减。
这种情况,就可称作“杀猪刀”卷刃。
比如郭富城。
我们以每五年为标尺,回看来路。
1984年。
十九岁的郭富城报考了香港无线舞蹈艺员培训班。
就那张证件照,老实说,已经是天人之姿。
或可这么说一句,绝大多数人的证件照都会不好看甚至是难看,但郭富城确实是个例外。
而他报名时填写的身高是五尺七吋,换算也就刚好171厘米左右。
很多人根据午马的一句“165”,质疑多年。
却不知道当年华纳公司就已经怼回去并令午马哑口无言,问他,你量过吗?
其实这个逻辑放在那里都合适。
身高的对比参照,目测是最不靠谱的做法。
或者用那些人的逻辑,先让他们证明自己身高能够超过150厘米。
你自己量过?那请先证明尺子没问题。
而回头来说,一个十九岁的娃娃,去参加动辄几千人的海选报名,犯得着有人从那时就开始帮他造假吗?
其后他花了三年时间练舞,两年时间跑龙套。
日子很快溜走。
1990年,时年二十五岁的郭富城大红。
是一种盛况空前。
而事后回溯,无论在他之前还是之后,都没有一个人能爆红到那个程度。
甚至会成为一个年代的符号式记忆。
对比一些依靠拥趸天天在网络上吹嘘盛世美颜的明星,他的影响力则全无虚夸,单凭一个发型就影响了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少年、青年,且有跨越性别之势,并在亚洲区域内不分国别。
而他又是唯一拥有“奶”时期的明星。
二十五岁却宛若少年。
声音清澈、眼神干净,舞姿如龙,充满力量与美感。
不夸张地说,他就是整个娱乐圈的唯一之选。
1995年。
彻底告别蘑菇头的郭富城突然成熟。
他挥别“奶郭”,摇身而为《纯真传说》里的混血王子,贵族气质仿若天成。
贵族一词,很多人喜欢。
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贴合的。
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很多被公司或者拥趸冠名“贵族气质”者,或平庸或油腻,如果更深层了解,更或让人避之不及。
人的气质来自内里,它也会反过来影响皮相。
你的专业能力、思想与价值观,就是构筑气质的根本。
而这个阶段的郭富城,唱功能力经过数度跃进,无论是在音准、气息还是颤音和假声等技巧层面,都已经臻至成熟,低音沉稳,高音有力、缭绕而悠长。
在大银幕上,摆脱了昔日华星公司的“滥接”,接片方向已经完全自主,拍片量锐减至一年仅一部作品,但质量急升,当年拍摄的正是被喻做“金像遗珠”的《浪漫风暴》,主题曲《爱是全奉献》和插曲《如果一世得不到》也非常精品。
三十而立,郭富城的转身正合时宜。
2000年。
三十五岁的郭富城,尝试走动作巨星路线并进军国际影坛,拍摄了电影《雷霆战警》。
与日本女星藤原纪香的绯闻漫天飞舞。
二人合作拍摄广告片,你来我往、互尽地主之谊。
不过撇开绯闻不谈,按当年粉丝的视角来看,也的确是“天生一对”。
这个时候的郭富城,是最酷的百事巨星,穿起“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拿了第三次TVB的最受欢迎男歌手。
其后经历了唱片滞销。
整日被香港媒体写“谷底王”。
为筹备《舞台宝典演唱会》,健身到整个人脱形,幸好演唱会被誉为「十年来香港最好的演唱会」,辑录两部曲的唱片卖出百万销量,然后拿到了「舞蹈家年奖」。
很多人到了三十五岁过后,都会开始懈怠。
郭富城的拼劲却一如既往。
2005年。
拍了《三岔口》,代言了浪琴表。
在电影里第一次变得邋遢随意,不合身的西服,眉毛倒刷,留起没有修饰的须根,却开始戏味弥散,有一种极深的沉郁、与极致张力的情绪,透过大银幕,直抵观众和评审的心底。
首次提名金马奖,就打败了“千面影帝”梁家辉,票数是十比一。
郭富城说,自己完全没想过能赢梁家辉,所以知道自己获奖后第一时间起身和他拥抱。
第二年以《父子》连庄金马影帝。
从歌坛到影坛,就这样以石破天惊的成绩转型。
然后继续保持一年一部的电影产量。
他开始刻意挑选剧本,标准是角色不重复且有演绎上的难度。
那部《杀人犯》是尤其典型的一次尝试,入戏很深,也很考验微表情的应用。
四十不惑,电影正当时。
2010年。
发行了入行二十周年唱片《永远爱不完》。
小天王周杰伦再度帮忙操刀。
而周杰伦其实也性格蛮好玩,他自己讲过,郭富城去台湾,他驾车去接,还一路炫耀自己的车“很快哦”,结果发现郭富城“超稳”,后来看报纸才知道原因。
其后五年,郭富城一路拍了《最爱》、《百年浮城》和《寒战》等电影。
商业与文艺兼收,品质感愈发惊人。
其实回头再看。
那几年他的电影非常出色,演技也相对上个十年变得更加沉稳。
但恰好却在华语三金奖项上没有任何斩获,包括提名都没有。
《最爱》提名了罗马国际电影节和内地的金鸡奖影帝、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男演员奖,《全民目击》拿了英国万象电影节的影帝,《寒战》则颗粒无收。
这种际遇很奇怪,但其实也是一种人生的淬炼。
他依旧故我,继续前行。
2015年。
跨入五十岁的关口。
一路的尝试与冲高,似乎到了一个稳定的积淀期。
拍了《踏血寻梅》,紧接着是《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寒战2》、《破局》、《无双》,拿金像奖影帝的同一年,登临香港影史票房之巅,三年内两破内地十亿票房关口。
尤其如果从此前的《最爱》一路往后看,你会发现,他的表演已经能够稳定并令电影品质蜕变。
在2016年的个人演唱会前夕,一辑名为《来自电影的祝福》视频,大腕电影人组团的阵容,是娱乐圈仅见的盛况。
不夸张地说,这个时候的郭富城,完全没有其他人能与之争锋。
而在五十三岁那年拍摄的浪琴海报,则将优雅与绅士意味诠释到了极致。
颜值与气度皆在巅峰。
2020年。
一个已经完全蜕变的郭富城到来。
他的影路充满自信。
电影已经转化为自我的追寻和电影人的责任。
除开已经上映的《麦路人》和《秘密访客》,他尚有六部电影待映,其中三部已经亮相戛纳电影节。
在疫情来临后,先是接力歌神许冠杰,举办了线上慈善演唱会,捐款和筹款数百万,用以帮助演艺圈人士度过危机,然后二人又率先联袂捐助两千套新冠快速检测包,其后郭富城又捐出20000个口罩、5000个检测包、5000支洗手液以及平板电脑等应援物资。
而当记者封他为“抗疫天王”时,他连忙摆手。
像郭富城这样,以歌、舞、影和广告领域成功多栖的艺人,本身已经足够成功。
在成功之后,一路捐建希望小学,汶川地震捐款、慈善演唱会捐款、赛车数百万奖金的直接捐赠、结婚捐七百万给慈善机构以及抗疫捐赠、各种大使代言等等。
是求名吗?
他其实已经足够有名,还真的不需要这些名声的附加。
或可理解为,慈善已经是一种身体力行,变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那种帮助他人的感觉,其实非常美好。
五十六岁的郭富城,连续第四年担任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大使。
他对电影的热忱依然惊人。
有时候会想。
偶像的意义是什么?
是令人艳羡、倾慕、追随还是用以炫耀?
或是他山之石。
其自律、自强、自谦与大爱。
皆可化作自身食粮。
岁月在他跟前。
化作了雕刻之刃。
一刀一刀,雕琢出最好看的模样。
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