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割麦子的回忆(80后回忆割麦子)
30年前割麦子的回忆(80后回忆割麦子)捆麦子如果早上没割完,上午就继续割,这个时候就必须穿长袖的衣服,不然麦芒会把手臂刺的生疼。想象一下,三十多度的大太阳下,现在人站一会都头晕中暑,而在我们那个年代还要穿着长袖挥汗如雨的割麦子。汗水睡着额头流入眼睛,把眼睛辣的生疼。头发被汗水泡的又酸又臭又痒,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啃食你的头皮。人在极热的时候那就不是流汗那么简单了,热到一定极致我居然浑身上下都起鸡皮疙瘩,冷的发抖。麦收季节,每到早上四点多钟,我在梦里就隐隐约约听见父亲在院子里磨镰刀,每到我听到这个磨镰刀的声音就心里烦躁的要命,因为我知道半小时之后我就要随父母去割麦子。木兰辞里是“磨刀霍霍向牛羊”,我家是“磨刀霍霍向麦地”。割麦子的时候一定要趁早上,一方面早上比较凉快,另一方面,早上露水重,麦芒不扎肉。割麦子到了地里,父亲和父母一人一大拢,我割一小拢,割多了我跟不上脚步。割麦子的时候把腰完成九十度,左手一挥搂到怀里一大把,然后趁麦子
作为一名农村80后,儿时有许多甜蜜的回忆,当然也有许多痛苦的回忆,其中割麦子就是最痛苦回忆之一。
收割机
我家人口多,地也多,大概有十多亩,每当麦收季节,割麦子的活当然是首当其冲。其实那时候已经有这种简易的小麦收割机了,这种收割机只能把麦子割下来,但是不能脱粒,即使这样,也大大节省了不少人力。一亩地如果人工去割,三个人也要干两个多小时,而这种收割机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割一亩地。可是这种收割机割一亩地需要十几块钱,母亲为了节省成本,坚持用人力去割,用她的话说:早上早起两个小时可以省十几块。
磨镰刀
麦收季节,每到早上四点多钟,我在梦里就隐隐约约听见父亲在院子里磨镰刀,每到我听到这个磨镰刀的声音就心里烦躁的要命,因为我知道半小时之后我就要随父母去割麦子。木兰辞里是“磨刀霍霍向牛羊”,我家是“磨刀霍霍向麦地”。割麦子的时候一定要趁早上,一方面早上比较凉快,另一方面,早上露水重,麦芒不扎肉。
割麦子
到了地里,父亲和父母一人一大拢,我割一小拢,割多了我跟不上脚步。割麦子的时候把腰完成九十度,左手一挥搂到怀里一大把,然后趁麦子不注意,右手把镰刀往前一伸,接着猛的往后一拉,一大抱麦子就割下来了,然后割好的麦子扔到身后,一堆堆的码整齐。割麦子可是个特别痛苦的活,偶尔割一点还觉着好玩,可时间久了,腰疼的就像要断了,因为年纪小,手嫩,一会就会磨起大水泡,再割一会儿,水泡又被磨破了,手就像泡在辣椒水里一样,火辣辣的钻心的疼。
如果早上没割完,上午就继续割,这个时候就必须穿长袖的衣服,不然麦芒会把手臂刺的生疼。想象一下,三十多度的大太阳下,现在人站一会都头晕中暑,而在我们那个年代还要穿着长袖挥汗如雨的割麦子。汗水睡着额头流入眼睛,把眼睛辣的生疼。头发被汗水泡的又酸又臭又痒,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啃食你的头皮。人在极热的时候那就不是流汗那么简单了,热到一定极致我居然浑身上下都起鸡皮疙瘩,冷的发抖。
捆麦子
麦子割完了还不算完事,还要再一堆堆的捆起来,每人腰上别一大捆草绳,把麦子捆整齐立在那里,这样一会往打谷场拉的时候不会掉在路上。
拉麦子
麦子捆好后,就要用牛车往场院里拉,为了节省来回路上时间,车上的麦子都会堆的很高,需要一个专门的人在上面整理,一旦车装倾斜了,路上很容易就翻车了,上面的人就会摔下来,每年都有在上面掉下来受伤的。
麦子拉进打谷场,割麦子的环节致此才算是圆满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