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建筑群落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扬天下,更以璀璨夺目的飞虹宝塔,举世无双的《赵城金藏》和艺术奇葩元代戏剧壁画等珍贵文化遗产被誉为“三绝”,蜚声中外。广胜寺地处洪洞县城东北,霍泉之滨,始建于唐。这里古柏参天,清泉汩汩,风光旖旎。史料记载,广胜寺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原名俱卢舍寺。曾用名阿育王塔院,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汾阳郡王郭子仪曾游于此,看到此处为风水宝地,遂奏代宗皇帝李豫御赐“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人们简称为“广胜寺”,其名一直延用至今。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广胜寺发生地震,“火炙昆公,玉石俱焚”,唐汉时期建筑毁成瓦砾,荡然无存。现存殿堂为元代所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15-1527年)在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始成今日规模。

王兴国:广胜游记

广 胜 游 记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过一段岁月,再次从喧嚣的都市来到广胜寺,却是别样的情感:这方圣土,夹杂着泥土的清香,与世隔绝的清净,仿佛置身画中,看淡世事纷争。

广胜寺地处洪洞县城东北,霍泉之滨,始建于唐。这里古柏参天,清泉汩汩,风光旖旎。

史料记载,广胜寺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原名俱卢舍寺。曾用名阿育王塔院,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汾阳郡王郭子仪曾游于此,看到此处为风水宝地,遂奏代宗皇帝李豫御赐“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人们简称为“广胜寺”,其名一直延用至今。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2)

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广胜寺发生地震,“火炙昆公,玉石俱焚”,唐汉时期建筑毁成瓦砾,荡然无存。现存殿堂为元代所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15-1527年)在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始成今日规模。

广胜寺建筑群落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扬天下,更以璀璨夺目的飞虹宝塔,举世无双的《赵城金藏》和艺术奇葩元代戏剧壁画等珍贵文化遗产被誉为“三绝”,蜚声中外。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隔多年,再次重游广胜寺,敬畏之心、仰慕之感,一时充溢胸臆之间。

七彩祥云环绕飞虹塔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3)

下午,夕阳普照。七彩祥云洒落在高高的塔上,折射着不一样的光辉。

进山门后,院中央,一座琉璃佛塔高耸入云,这便是名播四海的广胜寺——飞虹塔。七彩斑斓,刚正挺拔的飞虹塔,是广胜寺的最高建筑物,也是广胜寺文物古迹的象征。

飞虹塔始建于东汉,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僧侣在此建造了供奉佛祖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塔,也是当时中国境内十九座佛舍利塔之一。原名阿育王塔,后因年久失修坍塌。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

飞虹塔为楼阁式塔,琉璃塔,呈八角形共十三层,塔通高47. 1米,主体全部由青砖砌造,塔内中空,底层供佛,外形轮廓以黄、绿、蓝、紫、白五色琉璃构件镶嵌,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4)

考古资料证明,至唐朝开始,琉璃才使用于建筑上;到了明代,琉璃用在建筑上己成为我国建筑史的鼎盛时期。飞虹塔正是鼎盛时期的建造的代表之作。与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古塔——河南登封嵩岳塔;我国现存唯一的纯木构大塔——山西应县木塔;以及云南大理市崇圣寺千灵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塔。1958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四枚特种邮票《中国四大名塔》,飞虹塔就是其中之一。山西古建筑飞虹塔是囯家4A旅游景区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

以陶质仿木质,种类丰富的仿木“斗拱”作法是飞虹塔的一大创举。各种色泽不一的斗拱造型,编织在一层层塔檐上,柱头斗拱、补间斗拱、转角斗拱、如意斗拱连成一片;各种颜色搭配使用,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整座琉璃塔在阳光的照耀下,胜似道道雨后彩虹,从而也印证了塔名“飞虹”。

稀世瑰宝《赵城金藏》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5)

在上寺前殿内,至今保存着九件金元时期的大木柜子,柜高七尺余,宽四尺一寸,厚二尺七寸,这是广胜寺保管佛经的藏经厨。也叫藏经柜。在藏经柜里,曾经存放着一部佛教经书,这便是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的《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复刻本,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因发现于山西赵城(现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故后世称之为《赵城金藏》 。

《赵城金藏》全藏共682帙,千字文始“天”终“几”,总计6980卷 ,六千多万字,汇集了佛经、史料,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艺术、天文、历算、医学、建筑等领域的知识宝库和精华,字体刚劲,雕刻工整,纸质优良,印刷清晰,每卷首均有精美的佛陀说法图,其刀法线条和宋版佛经相比,具有豪放严整和生气有力的特点,是我国印刷史上的珍贵标本,是研究我国刻经史和版本史的珍贵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历代佛教书籍制作演变过程,也可以看出佛藏与当时金本的平水(临汾)水平,特别是每平水版画之间的关系,是印刷发展史上的一座了不起的宝库,在中国版本目录学和雕版印刷史上也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今存4000余卷,全世界只此一部,被视为稀世瑰宝。

积水成潭不测其深的霍泉

一座古泉,一方水土。

与山巅的上寺遥遥相对的,是下寺的霍泉。

据考证,霍泉形成于距今25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15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名著《水经注》记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十丈不测其深。清道光七年《赵城县志》中云:“霍泉源出沁源县诸山,流经岳阳南渗水滩,伏流八十里,至县东南霍山下复出。”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6)

霍泉发源于晋东南沁源诸山,向西流经岳阳渗水崖,潜入地下透水层,伏流80余里后,从霍山南脚下喷涌而出。泉水共有出水点108处之多,其中较大泉眼20处,特别是东南角的五个泉眼,呈梅花状喷涌,十分壮观。泉水出山后汇聚成潭,当地人俗称为“海场”。南北长76.2米,东西宽35.6米,四周有栏板围护,水池边古柏道劲,垂柳婆婆,池内碧波荡漾,亭台殿阁倒映水中,“远听流泉音,绕柱疏瑶草,一泓明镜开,沙静天光咬”其景观美不胜收。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7)

霍泉的出名不仅是因为景观,历史上遗留的洪洞、赵城两县争水械斗、油锅捞铜钱分水等故事,更使霍泉声名远播。早在唐贞观年间,霍泉就可浇灌十余万亩田地,本可造福于人民,但反而给洪洞和赵城两县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据《山西通志》记载:“洪赵争水,岁久,至二县不相婚嫁”。寺区现存的很多碑文,都记载了各级官员解决争水纠纷的事。无奈之下,地方官员想出油锅捞铜钱的下策。赵城人用手在滚烫的油锅里捞出七枚铜钱,分得七分水,洪洞人只得了三分水。

清代雍正年间,平阳知府刘登庸主持修建分水亭,用铁柱11根,上下连贯成栅,把水分为十等分,洪三赵七,中间以石坝隔开,栅上有桥,叫平政桥,桥上筑三间卷棚顶凉亭,叫分水亭,想从此一劳永逸,永绝争讼。但由于洪洞地势低,水流急,赵城地势高,水流缓,分水也难公平。直到1954年,洪赵两县合并,才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利争端。

色彩富丽的元代壁画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8)

如果说上寺以雕塑见长,那么下寺却是以色彩富丽的壁画独擅胜场。

地处下寺的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风俗性祭祀庙宇,包括山门(元代戏台)、仪门、明应王殿等建筑。

其中,以明应王殿内四壁的元代壁画最为盛名,可以说是一座展览元代绘画艺术的殿堂。

在这里,无名的绘画大师们,用自己的彩笔,把元代的社会生活、人情风物,生动地描绘下来。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9)

元代壁画也被誉为广胜寺文物的第三绝,它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

1998年,该画与古壁的打球图同时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殿内四壁壁画面积有197平米,绘于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据考证,绘制时期,当在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到泰定元年(1324年)之间,前后花了5 年时间。从南墙壁画最上端的题记可以看出,神像以东由赵城画师绘制,西边一半是洪洞画师的作品,相传当初绘画时,从殿中间拉了一道贯穿南北的大布慢,各画各的,不能偷看别人的作品,暗中较劲,互相比赛。两县人不仅在争水上拼死拼活,在绘画上也要一决高下。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10)

壁画从内容上看可分为13幅,这些画布局得当,主次相辅,各成格局。画师们以我国传统的构图技法,巧妙地运用山、石、云雾的相隔、相连,使每面墙壁构成一个层次迭错的整体画面,把各种人物的衣饰、活动、风俗民情以及楼台殿阁、自然景物等,表现得十分逼真,是研究宋元社会状况的宝贵实物资料。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11)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为广胜寺塔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它金光四射,熠熠生辉。塔刹上空,群鸽飞翔,恰与壶门内乐舞人遥相呼应,翩翩起舞。悬铃悦耳,犹与砖雕伎乐天人吹打合奏,曲调悠扬,穿越着上千年的岁月。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12)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13)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14)

游崔楼村游记(王兴国广胜游记)(15)

王兴国 国家一级摄影师

王兴国,山西临汾人,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中央党校法律专业,本科学历,国家一级摄影师,临汾市委宣传部特聘摄影师。

1979年参军入伍,1982年退役,曾任临汾食品公司团总支书记,后又在山西日报经济时讯、科学导报任摄影记者,2011年5月至今在山西画报社工作。

18岁开始学习摄影, 从事摄影行业35年来,本着勤奋钻研、努力创新的思想,兢兢业业工作,潜心钻研摄影技术,用镜头记录了临汾城市变革发展的过程,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所有摄影作品将艺术创作与美术创作融为一体,作品严谨深刻,内容丰富多彩,所有作品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全力将临汾摄影作品推上世界光影舞台。

多年来,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个人特色和高艺术水准的摄影作品,所创作的摄影作品在全省、全国摄影大赛相继获奖。其中,摄影作品《太行早春》获山西省摄影艺术展览风光类优秀奖、摄影作品《夕阳无限好(天伦之乐)》获“中华寿星风彩”摄影展入围奖、《红枣福了槐乡农民》获临汾日报“绅浪杯”头条新闻大奖赛优秀奖等。

几年来,在临汾市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做出突出贡献,获“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凭着对摄影艺术执著爱好,在摄影中坚持创新创作的追求。2010年,成立王兴国摄影工作室,立足现实创作,更与美术、诗歌和文学等艺术交融,将摄影创作提升到艺术创作的层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