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景散文阅读指导(典中点)
初中写景散文阅读指导(典中点)(屏显)一、细致观察,有序写景创 课 思 路根据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目标以及目前学情,我参考了教材篇章在内容和写作手法上的对应性,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春》、《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三篇文章中的写景片段进行写景指导。从经典文本中提取关键写作要素进行指导,主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有序写景、寻找特点准确写景、巧用色彩优美绘景、运用修辞、调动感官生动写景。在赏练结合中,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教 学 现 场
作文教学研究团队 师道文心 2022-07-03 16:26 发表于辽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写作的教学点,学以致用,这也是教学的智慧所在。本期公众号推出大连市第十四中学张思远老师的教学设计——《|“典中点”——经典写景课文与作文写作》。
创 课 缘 起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阅读与作文密不可分,学生写作中的谋篇布局、立意选材和遣词用句与教材课文的篇章布局、段落结构、详略安排、写作手法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蕴含着学生作文写作的基点。如何整合教材中经典文本的写作要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经典文本中汲取写作技巧,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关键之处。本次作文指导课以七年级写景散文为范例进行作文指导,以达到让学生在阅读中构建写作思维。
创 课 思 路
根据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目标以及目前学情,我参考了教材篇章在内容和写作手法上的对应性,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春》、《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三篇文章中的写景片段进行写景指导。从经典文本中提取关键写作要素进行指导,主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有序写景、寻找特点准确写景、巧用色彩优美绘景、运用修辞、调动感官生动写景。在赏练结合中,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
教 学 现 场
一、细致观察,有序写景
(屏显)
《春》片段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雨的四季》片段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PPT上的两个写景小片段,分别说说这两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春》是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雨、春风几个角度来写春天,《雨的四季》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雨。
师:说的很对,那么这样的文章,你读起来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很清晰,一目了然地知道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师:也就是说,读者在阅读《春》、《雨的四季》时能够清晰的了解到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介绍春、介绍雨的,逻辑非常的清晰。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如果要写“秋天”,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写秋景呢?
生:可以写秋天的风、树、雨、农民伯伯、稻子、玉米、秋草......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
生:因为秋天这个季节有这些景物。
师:也就是这些景物最能体现秋天的特点。我们创作写景文章时,可以寻找描写对象中最能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几个景物,利用这些景物来架构文章的框架。
二、巧用色彩,优美绘景
(屏显)
师导:大家看第一幅图画美,还是第二幅图画美?
生:第二幅。
师:美在哪里呢?
生:有颜色、景物更加丰富、画的更加的细致......
师:同学们观察的也非常细致。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现在已经把秋景的轮廓画了出来,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挑战。同学们也能通过自己手中的笔,用文字“画”出非常优美的秋景。
屏显:
《春》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济南的冬天》片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了。
《雨的四季》片段: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师:同学们细读语段,说说这三个语段读完之后,你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生: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很多色彩词,因此作者笔下的景物更美了。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些色彩词,作者使文字变成了有色的画面。如果我们想要用文字“画”出非常优美的秋景,也要注意用色彩词。那么我们要写秋景,可以用哪些颜色呢?
生:把枫叶用文字“画成”红色,把草“画”成黄色。
生:秋天还有清晨的寒霜,寒霜“画”成白色。
生:秋天的天空高远的,可以“画”成淡蓝色,云“画”为白色。
生:有很多水果,可以把苹果“画”成红色、橘子“画”成黄色、
师:看来同学们都关注了颜色词,现在我们笔下的秋景图从出初具轮廓,变为了有景有色的秋景图。
三、运用修辞,生动写景
(屏显)
师导:画中的景物都是静止不动的,我们没有办法生活在画中,因此我们要把笔下的景物写活。下面我们共同研究看看,如何把静景写活,如何写出身临其境之感。
(屏显)
片段一:《春》
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鸟儿将窠巢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片段二:《济南的冬天》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片段三:《雨的四季》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师:同学们,以上的语段大家共同朗读一遍,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色写活的?
生:作者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比如在《雨的四季》中,作者没有直接写树绿了,他写的是树睁开了眼睛。柳树的枝条比喻成手臂,就像是一个曼妙的女子,在春天摆动着摇曳的身姿。
生:还有在《春》中,作者写梨树、桃树、杏树的花没有直接用“百花齐放”这四个字,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竞相争放的姿态,就好像花也有“竞争意识”,这里就把景色写活了。
师结: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和总结,也就是我们在写景的过程中,想要把景色写活,我们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么同样的,我们如果想要写秋景,哪些景色能被我们写活呢?大家动脑想想,并且尝试动笔写一个片段。
【学生作品片段展示】
生:秋姑娘给大树换上了新装,那金黄的衣服,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初耀眼的光芒,风一吹她们就像小蝴蝶一样,随风翩翩起舞。
生:金灿灿的田野里,一阵秋风吹来,那沉甸甸的稻穗弯着腰,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挺拔的玉米戴着红缨帽,仰起脸笑着。
师:同学们的文字感受能力和文笔都非常不错,这两位同学正是运用修辞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笔下的景物由“画面”变成了“视频”。
四、调动感官,身临其境
师:同学们,关于写秋景,我们通过找景物特点构架了轮廓,用颜色描绘了画面,用修辞让画面更加生动。现在我们只差一个写景小技巧,就可以完全掌握写景的方法。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处在你所描写的景物中。
师:老师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通过什么知道你此时此刻是在教室中上课的?
生:看见了老师、同学还有教室。
生:听见了老师在说话。
生:闻到了同桌桌洞里的香蕉味儿。
师:你再摸摸你的课桌,可以判断你就在课桌前。那么“看见了”、“听见了”、“闻到了”、“摸到了”这分别调动了你什么感官?
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师:正是因为你的这些感官感受到了,你才知道你此时在教室上课。同理,我们想要我们的作品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描写?
生:调动感官。
(屏显)
片段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片段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片段三: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师:同学们看以上文段,作者调动了我们什么感官?
生:视觉、触觉、味觉、听觉。
师:作者们仅仅调动我们一个感官吗?
生: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师:我们在写作时也至少进行两个感官的描写,才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学们尝试写一小段话,看看我们在写秋景时可以调动哪些感官。
【学生作品片段展示】
生:果园里瓜果飘香,香蕉像是弯弯的小船,高高挂在枝头;红彤彤的苹果像火红的灯笼,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生:秋风吹落树叶,树叶子好像组成了一支乐队,演奏着“沙沙,沙沙”的乐曲。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经典写景课文、经典写景段落,掌握了写景要细致观察景物特征,有序写景;巧用色彩优美写景;运用修辞生动写景;运用感官描写,使作者在我们描绘的景色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同学们要掌握以上写景步骤,用心悟景,用笔绘景。
创 课 所 得
回归经典文本,阅读与写作结合。对七年级上册写景课文进行归类整理,在回顾课文的过程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精巧的语言训练点,在课堂上进行随堂适度的训练。回归经典文本,使学生在经典文本中发现写作技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 生 作 品
片段一:
跃过嫩绿的春,伴着丰收的喜悦,秋姑娘悄然而至。
秋,是一个金黄且舒适的季节。
放眼望去,一大团一大团簇拥在一起的枫叶群,像许多个炸得金黄的丸子,挨挨挤挤。“沙沙沙”秋风拂面,吹落了星星点点的枫叶,枫叶渲染着秋色。仿佛是秋姑娘挎了个花篮,撒下了金黄的信,信上写着:秋天到啦!秋天到啦!走在软绵绵的“金黄大道”上,感受着秋天的复古与情调,空气也似凝固了一般,安静且舒心。
秋,是一个喜悦且灿烂的季节。
农民伯伯一年的劳动成果全沉淀在这个灿烂的季节里。秋姑娘是贴心的,使农民们可以在凉爽的天气愉快地收获果实。人们的眉毛和眼睛都弯成了小月牙儿,太阳也露出了笑脸。秋姑娘幸福地欣赏着人们勤劳的身影和像诗如歌的秋景,他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油画。
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她一个可爱的季节,将秋染上了金黄的颜色,把她灿烂无比的内心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她的灿烂感染了我们!
我喜欢静静地站在秋风中,任它抚摸着我的灵魂,一片秋意尽收眼底,美在自己的世界里,生命中......
啊,灿烂且金黄的秋天!
片段二:
秋,是多彩的季节。
秋,是怀抱美景的季节。
秋风起兮,草木黄落。那树上浓密而茂盛的枝叶,今日已裹着金黄,随着那悠悠的风,渐渐远去了。他们如一个个舞者,在这徐徐的风中,旋转着,跳跃着,欢乐着,享受着,陶醉着。你听,那沙沙悦耳之声,是他们留下的踪迹;你看,那曼妙的身材,婀娜的舞姿,还有那惊鸿一瞥的回眸一笑,是这座城市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他们装点着这座原本死气沉沉的城市,为秋天的来临献上最美的礼赞!
秋雨霏霏,如烟如雾。滴滴答答的雨珠,一点,一丝,一片,一面,落在脸上冰凉凉,流进嘴里甜滋滋。秋雨悄悄地下着,像是怕着惊扰了谁,滋润着那金黄的田野,滋润着那红彤彤的大苹果,滋润着那淡黄的鸭梨,更滋润着你我的心灵。使人,如痴,如醉,如醺,如梦。
秋天,是多彩且充满遐想的季节!
办 公 室 寄 语
跟着课文学写作是作文教学很好的突破口。撷取文学大家的写作技巧和智慧,无论是字词运用、谋篇布局还是立意构思,都能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很好的启发。当我们在作文教学苦于没有思路之时,可能最好的教学素材就摆在我们面前。学会发掘教材的资源,并能加以利用,是语文教学必备的学科素养。张老师的课例教学点小,具有很好的实操性。同时,选取的素材很典型,示范性强。图片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课例,是一节具有引导性的作文教学课例,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文稿:张思远
审稿:邓鑫
编辑:廖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