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 34通用机枪(德国MG34通用机枪不是一天炼成的)
mg 34通用机枪(德国MG34通用机枪不是一天炼成的)MG30机枪已经有了三脚架,初步有了通用机枪的样子,不过火力持续性较差,后来改成双弹鼓供弹的模式,提高了射速,当成航空机枪使用了,这就是MG17。使用三脚架的MG30机枪MG30机枪因为《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当时德国还不能在本国大张旗鼓进行机枪的研究,和其他项目一样,德国把机枪项目偷偷的在瑞士进行,1930年定型,因此被称为MG30机枪。实际生产则授权给苏罗通公司和斯泰尔公司,只少量生产。MG30机枪采用风冷式枪管,全枪重12千克,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射速600~800发每分钟,采用左侧30发弹匣供弹,扳机护圈前有一个活动的提把。匈牙利曾购入约2500挺,子弹口径改为8毫米,供弹具改为25发子弹。
MG34和MG42两款通用机枪在整个二战中都是盟军步兵最头疼的存在,一位训练有素的机枪手能够靠他们控制大片区域,曾经有媒体夸张的报道诺曼底登陆中一位德军士兵用一挺机枪射杀了一个团的盟军,实际上对于此事该枪手本人也承认被夸大了,但是侧面印证了通用机枪的作战威力。
MG30机枪
如此优秀的两款机枪当然不是凭空出现的,在他们之前还有两款类似的枪型,为它们打下了技术基础,这就是MG30和MG13。
MG30机枪
MG30机枪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实验意义,这跟上世纪2、30年代德军的步兵班战术探索有关。虽然一战期间就已经有了一些气冷式机枪,20年代出现的ZB26捷克式轻机枪也证明是很好的班用机枪火力,但是气冷式机枪能否成为德军理想中连、排级的有力支援火力,尚待证明。
MG30机枪
因为《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当时德国还不能在本国大张旗鼓进行机枪的研究,和其他项目一样,德国把机枪项目偷偷的在瑞士进行,1930年定型,因此被称为MG30机枪。实际生产则授权给苏罗通公司和斯泰尔公司,只少量生产。
MG30机枪采用风冷式枪管,全枪重12千克,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射速600~800发每分钟,采用左侧30发弹匣供弹,扳机护圈前有一个活动的提把。匈牙利曾购入约2500挺,子弹口径改为8毫米,供弹具改为25发子弹。
使用三脚架的MG30机枪
MG30机枪已经有了三脚架,初步有了通用机枪的样子,不过火力持续性较差,后来改成双弹鼓供弹的模式,提高了射速,当成航空机枪使用了,这就是MG17。
德军并没有正式大规模装备MG30机枪,应该是用它来进行相关技术和战术的探索,因为30年代德军已经确定了以机枪为核心的班组火力构成框架。
使用MG30机枪的士兵
MG13机枪
MG13机枪本质上是对当时德军手中的M1918水冷式重机枪的改进型号,除了取消水冷套筒,供弹等结构改动较大。它原本比MG30出现得稍晚,命名为MG13的目的是为了迷惑其他国家,让他们误以为是一种老旧的型号。
MG13机枪
该枪的枪管结构和MG30很相似,采用短后座原理,双臂杆式闭锁机构,口径7.92毫米,早期采用左侧25发弧形弹匣供弹,后来改成75发的鞍形弹鼓供弹,子弹初速度838米每秒。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枪管已经具备快速更换的能力,在激烈的战斗中尤其重要。
作为德军第一种大量服役的气冷式机枪,该枪主要用于早期的一号、二号坦克,或者其他的装甲车等,步兵班的使用不是很多。
携带MG13机枪的德军步兵班
当德军的MG34机枪服役后,从步兵手中替换下来的MG13开始出售赚取外汇,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购买了一些。当时我国通过购买德军的一号坦克和其他型号的装甲车等也随车获得了一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结语
整体上来说MG30和MG13两款机枪不如后出现的正式通用机枪,但是它们俩一个为技术的发展打好了基础,一个为实战训练打好了基础,对于德军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两款武器装备。
坦克
但从作战性能上来看,它们俩和当时的布伦轻机枪等区别不大,唯一的优势就是换装75发弹鼓后火力持续性提升。一号坦克之所以选择MG13机枪也是出于无奈,毕竟在坦克问世的时候德国手中没有一款合适的机枪来担任这一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