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马特为什么突然消失(曾经爆火的杀马特)
杀马特为什么突然消失(曾经爆火的杀马特)就这样,红极一时的杀马特突然之间就销声匿迹了。终于这种行为让人反感,大量杀马特黑粉攻占贴吧,将真正的杀马特成员禁言,一些黑粉绞尽脑汁伪装成为杀马特加入各大家族群,获取管理员身份后,大量的踢掉杀马特成员,并趁机集散QQ群。当年有一款火爆的网络游戏“劲舞团”,而罗兴福被游戏的角色造型所吸引,于是便模仿改造,原本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竟然一夜出名,收到了无数人的追捧。于是他顺势而为,建立QQ群吸纳新人,然后用企业化制度管理着“家族”,随着不断的扩充,自然也会遇到阻碍,各大家族隔空交战,网络环境被搞得乌烟瘴气。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恶搞杀马特的视频盛行于网络,在公众场合满地打滚,不时从裤兜抓出一把石灰粉洒向空中,拍摄自黑视频博眼球,制造一场嘲讽杀马特取乐的网络狂欢,大众越来越不能接受这种捣乱的行为。
今天要讲的故事对于80、90后来说并不陌生,大约2007年,有一大群年轻人,他们烫着五颜六色的爆炸头,喜欢穿着“个性夸张”的衣服,喜欢拍大头贴,给人的感觉就是特立独行,在发廊、网吧、溜冰场时常能看到他们成群结队的出现,他们被冠以“杀马特”之称,这一股“非主流”文化迅速袭转全国各地,形成了一种专属于年轻人的风尚潮流。
那时候没有微信,qq成为了这群人的“根据地”,他们会把自己的自拍上传到精心装饰的QQ空间,最后配上一段看上去很酷的火星文,甚至于现在我还能在自己的空间找到这段曾经“辉煌”过的历史。
而发型则是成为一名“杀马特”合格的敲门砖,这也是他们变得“自由”的标志,依稀记得一句话“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由此可见发型对于他们的重要性,那时候没有什么渣男锡纸烫,渣女大波浪,只看谁的头发能够“硬”,能够多支棱起来,所以那时候最受杀马特喜爱的职业就是发廊的理发师。
到了现在,依然有当年的杀马特继续从事着美发行业,不得不提的就是自封为“杀马特教主”的罗兴福,他是杀马特的创始人之一。
当年有一款火爆的网络游戏“劲舞团”,而罗兴福被游戏的角色造型所吸引,于是便模仿改造,原本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竟然一夜出名,收到了无数人的追捧。
于是他顺势而为,建立QQ群吸纳新人,然后用企业化制度管理着“家族”,随着不断的扩充,自然也会遇到阻碍,各大家族隔空交战,网络环境被搞得乌烟瘴气。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恶搞杀马特的视频盛行于网络,在公众场合满地打滚,不时从裤兜抓出一把石灰粉洒向空中,拍摄自黑视频博眼球,制造一场嘲讽杀马特取乐的网络狂欢,大众越来越不能接受这种捣乱的行为。
终于这种行为让人反感,大量杀马特黑粉攻占贴吧,将真正的杀马特成员禁言,一些黑粉绞尽脑汁伪装成为杀马特加入各大家族群,获取管理员身份后,大量的踢掉杀马特成员,并趁机集散QQ群。
就这样,红极一时的杀马特突然之间就销声匿迹了。
现在的主流很多声音认为杀马特审美庸俗,需要提升审美水平。
曾经的杀马特不得不丢掉自己的“自由”。
而杀马特创始人之一的罗兴福在他的微信公众号简介里写到:“审美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点”。
那为什么当初仅仅是因为好玩而建立的杀马特家族会突然爆火?真的是因为好玩吗?
因此,导演李一凡拍摄了一部杀马特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在他看来:“我拍的不是杀马特史,而是90后农民工历史的一部分,夸张的发型之下,杀马特是一群疏离的留守儿童,是每天在流水线上日夜不休的底层工人,是生活体验极其贫乏的年轻人,是不被城市和主流社会接纳的农民工。”
曾经的杀马特文化在农村尤为盛行,影片中的演员,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教育,大部分还都是一些留守儿童,有的十二三四岁就开始到珠三角地区打工,瘦弱的身体在工厂十二小时的工时中轮轴转着,剩下的自由就只剩每个月仅有的假期时间。
突然之间,从枯燥无味的工厂中诞生的杀马特非主流文化,让他们找到了安全感,特立独行的造型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勇气,被采访者说:“玩了一段杀马特后,很多事情都敢做了,来到城市心里怕,但杀马特表现就是很坏的特质,坏人的话就没人敢欺负了”。
还有的说:“我在工厂里面,干十几年,一直都是普工,没有上升的机会,但是玩杀马特,我至少有上升的机会,比如杀马特贵族,至少能让我快乐。”
在“家族”之中,他们找到了和自己惺惺相惜的同路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认可以及归属感,“我们是同一种人,别人都觉得我们不正常,但我们还能坚持下去,我们就很像一个家”。
然而,现实在突然之间又给了他们狠狠一击,仅有的“自由”和“快乐”也化为乌有,他们只能将自己隐藏,回归芸芸众生中做那不停奋斗的打工人。
杀马特真的消失了吗?我认为这群人并不是真正的消失,他们只是悄然之间成长了。
而现在一些不合格的“网红”才应该消失。
致我们无数人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