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诗朗诵(新时代竞风流朗诵纪宇的风流歌)
创新诗朗诵(新时代竞风流朗诵纪宇的风流歌)在这十二种不同的形象之后,从“人类多长寿”到“有多少风流人物千古不朽”,意在回顾“风流的历史”,朗诵时应当吸取一些类似戏曲念白的方法,节奏稍慢,使听众沉浸于对尘封历史的回忆。千古不朽的风流人物都有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对“不扫奸贼誓不休”和“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两个点睛之句必须进行重点处理,要读得铿锵,读得深沉。第二章开头出现了鲜花、姑娘、牡鹿、雄狮、清风、碧水、红绸、甲胄、火花、蜜酒、铁马冰河、气吞万里等十二种不同的形象,要想把这十二种形象完美呈现,就必须充分调动朗诵者的各种感觉,将它们的共同点——“美好”强调出来。落实到朗诵方法上,即运用虚实、快慢、高低对比的语调来读:鲜花要读出秀丽,姑娘要读出含蓄,牡鹿要读出轻捷,雄狮要读出气魄;清风要读出缥缈,碧水要读出悠长,红绸要读出俏皮,甲胄要读出坚硬;火花要读出短促,蜜酒要读出甘醇,铁马冰河要读出凛冽与锋利,气吞万里要读出宏伟与
198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我们朗诵纪宇的长篇抒情诗《风流歌》,这首诗的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们——什么是风流?谁不爱风流?这个题目既生动有力,又发人深省。
2018年,瞿弦和、张筠英应邀赴沈阳沈北新区朗诵新版《风流歌》
当我们一口气读完全诗,不禁感叹:真是一首优美又亲切的好诗!这首诗的寓意深刻、语言流畅、风格清新,读起来富于韵律,有规律而不呆板,浓烈的感情贯穿始终。由于诗句长度的大幅度变化,我们在朗诵时,有了“起伏跌宕”的依据。
更可贵的是,基于这首诗的主线——风流,作者向读者提出一个美学范畴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去诠释风流?在这里,风流是褒义的,正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毛主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都是对英俊杰出人物的颂扬。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向往风流,但他们并不知晓风流的内在实质,只去片面追求那些浮于外表的风流,因此遭到别人的嘲笑,自己还百思不得其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那么人们追求的风流与美、与生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风流歌》就意在对现实生活中碰到的这些实际问题做出诗意的回答,所以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对象性。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们在研究朗诵方法时,将朗诵的基调定为“谈心式”。朗诵的过程就像和青年朋友一起探索、一起研究那样,探索风流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实质的关系,研究风流的历史与现实,力求不叫喊、不说教,与这首诗本身的风格相协调。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时,我们朗诵的是整首诗。全诗分为四章——“什么是风流”“风流的自述”“我和风流”“真正的风流”,其中第一章“什么是风流”和第四章“真正的风流”为男女合诵,第二章“风流的自述”为女声独诵,第三章“我和风流”为男声独诵。第二章“风流的自述”无疑是全诗的一个亮点。
在“风流的自述”中,由于“风流”是以第一人称“我”出现的,故采用女声独诵的方式。这一章旨在回答第一章提出的疑问,通过“风流”的外貌、实质和历史,引导人们去对比、去思考今天的风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借此鼓励人们争当时代的风流人物。
第二章开头出现了鲜花、姑娘、牡鹿、雄狮、清风、碧水、红绸、甲胄、火花、蜜酒、铁马冰河、气吞万里等十二种不同的形象,要想把这十二种形象完美呈现,就必须充分调动朗诵者的各种感觉,将它们的共同点——“美好”强调出来。落实到朗诵方法上,即运用虚实、快慢、高低对比的语调来读:鲜花要读出秀丽,姑娘要读出含蓄,牡鹿要读出轻捷,雄狮要读出气魄;清风要读出缥缈,碧水要读出悠长,红绸要读出俏皮,甲胄要读出坚硬;火花要读出短促,蜜酒要读出甘醇,铁马冰河要读出凛冽与锋利,气吞万里要读出宏伟与雄浑。
在这十二种不同的形象之后,从“人类多长寿”到“有多少风流人物千古不朽”,意在回顾“风流的历史”,朗诵时应当吸取一些类似戏曲念白的方法,节奏稍慢,使听众沉浸于对尘封历史的回忆。千古不朽的风流人物都有其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对“不扫奸贼誓不休”和“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两个点睛之句必须进行重点处理,要读得铿锵,读得深沉。
感受历史的铿锵与深沉,是为了承上启下,引导人们思考“八十年代的风流是什么”,回答“新的风流歌谁来开头”,由此鼓舞人们去创造八十年代的新风流。朗诵第二章的最后几句诗时,节奏要往上推,给人以充沛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念,如此既能反映作者的感情,又能体现时代的期冀,也能表达作为朗诵者的我们的热望。
当然,我们对《风流歌》的理解、认知与呈现,也伴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018年,也就是第一次录制《风流歌》整整三十六年之后,中共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给我们打来电话,邀请我们参加当地的诗歌节,并在诗歌节上再次朗诵《风流歌》。起初我们有些诧异,工作人员赶忙解释道:“最近网上又提起这首诗了,还把当年你们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重新找了出来。我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这首诗在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喜爱诗歌的人都会背几句:风流啊,风流,什么是风流?……风流啊,风流,谁不爱风流?”
由此我们回忆起1985年在武汉军区电话兵部队拍摄电影《干杯女兵》,刚到三天,一个电话女兵突然找了过来——
“您是张筠英老师吗?”
“是呀!”
“您是不是朗诵过《风流歌》?”
“是。”
“我跟我们班的人打赌,我说是张筠英老师,她们说不会那么巧!看来我赢了!”
不一会儿,一群女兵就跑过来要签名,还说:“我们太喜欢《风流歌》了,这首诗让当时的我们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看来我们可以追求真正的风流了……”
这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时隔三十六年,当我们再次受邀朗诵《风流歌》,我们想把这首诗节选一下,与现在的时代结合得更紧密,这样也会显得更时尚、更前卫一些。
事情就是这么巧,三天后我们去天津西青演出,遇到了《风流歌》的作者纪宇老师,赶忙问他:“您能不能把最后一章改一改,加点当下的新事物,把当代的风流写上可以吗?”纪宇老师说:“没问题!我明天回到青岛就写,写完用微信发给你们。”
就这样,我们将前几章压缩,再把纪宇老师补写的内容加上,成了现在的新版本。从争辩“八十年代谁最风流”到争辩“新时代谁最风流”,在新版本中加入的“新研制的歼击机,我去试飞,核潜艇下水,四海遨游”“北斗升空,指挥车行船走,航母出海,舰载机如鱼鹰苍鹫”“一带一路,挥动友谊彩绸;环绕地球,温暖四海五洲”等,烘托出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铺锦叠绣”的信心和决心。
再次朗诵时,我们还想加一些与现场观众的交流,加一些与合作者的交流,从而用诗的语言、美的声音、抒情的调子,和现场观众讲述一个道理、和合作者探讨一个问题。缺乏交流,这些诗句便没有针对性与支撑点,显得散乱且无法集中。
在双人朗诵时,朗诵者之间的交流和与现场观众的交流是同步进行的。
比如:
男:风流呦,
女:风流,(像回声一样)
合:什么是风流?(男女交流)
再如:
男:风流呦,
女:风流,
合:谁不爱风流?(问现场观众)
还如:
男:风流呵,风流,
合:该怎样把你理解?(男女交流)
女:风流呵,风流,
合:我发誓把你追求;(面对现场观众发誓)
自从2018年赴沈阳沈北新区演出后,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朗诵过新版的《风流歌》。记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朗诵新版的《风流歌》时,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朗诵《风流歌》,争当年老却有年轻之心的风流人物。
(原标题:新时代 竞风流 朗诵纪宇的《风流歌》)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瞿弦和 张筠英
流程编辑:TF021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