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情深亲情无价(亲兄如父亲情无价)
骨肉情深亲情无价(亲兄如父亲情无价)每次被打后,我的眼里噙满泪水,感到莫大的委屈,我心里非常愤懑:为什么别家的小孩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而我们却不能痛快地玩呢?为什么父母舍不得动手打我们,而哥哥却常常痛打我们呢?我在心底里对哥哥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恨意,痛恨哥哥的无情和冷酷。我跟妹妹非常害怕哥哥,见到哥哥的影子,就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总是躲躲闪闪,生怕他立即操起竹鞭,无端地痛打我们一顿。哥哥从小对我严厉有加,严厉得不近人情。父母忠厚善良,几乎从来没有打骂过我。我和妹妹不听话,父母顶多以批评教育为主。可哥哥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他实行的是最为严厉的棍棒教育,动辄举起竹鞭痛打我和妹妹。我读小学四五年级时,哥哥对我和妹妹的态度突然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变得异常严厉。我们年幼,难免贪玩,时常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打野仗,玩得昏天暗地。有时,我正玩得起劲时,哥哥突然手持竹鞭,从天而降,突然把我捉住。哥哥铁青着脸,不由分说,用竹鞭狠狠地抽打我
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依稀记得这样一幕:在一个夜幕降临的傍晚,一位少年领着一群伙伴从沙滩上走回家,他们双手紧握从沙滩上捡来的白色鹅卵石,霹雳啪啦地相互敲击。在苍茫的夜色下,白色鹅卵石火星四溅,煞是好看!那位少年就是我的亲哥哥。
那时,我大约只有五六岁,哥哥已经长成了一位翩翩少年了,大约在念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跟小伙伴们也玩起了哥哥玩过的玩艺儿:我们经常跑到村前的浈江河畔拾起一块块白色的鹅卵石,鹅卵石有拳头般大。当夜幕降临时,我们欢天喜地地敲击着鹅卵石,看着火星四溅的石头,我们比过年还要兴奋呢!
后来,哥哥考上高中,在县城读书。为了让我及早识字,哥哥时不时到县新华书店买些识字书本带回家,教我识字,教我写字,教我画画。我非常喜欢写字画画,每天搬出一张小小的四方桌,在自家门前一笔一画地练习写字。我学会了写“毛主席万岁”“我爱北京天安门”“美丽的西沙群岛”等字句,也学会了画简单的飞机、坦克和房屋。
大姐夫第一次到我家作客的情景,他见我的字写得工整认真,不禁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大姐夫说,我写的字比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字还要漂亮。这自然要功劳于哥哥。说句心里话,哥哥是我成长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他教会了我写字画画,让我打心眼里喜欢读书。我跟同村的同龄小孩相比,我较早地接受了早期的教育。
哥哥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要上大学,得看家庭成份。如果家庭成份特别好,可以保送到工农兵大学读书,毕业后,由政府统一安排工作,可以吃上国家粮。那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我们村有两位年青人保送到大学读书,后来在城里工作,引来无数村民羡慕的目光。可惜,哥哥没有赶上那次机会,因此没能被保送上大学,令人遗憾。
哥哥高中毕业,在村里好歹也算个文化人,因为那时能读完高中的农村青年毕竟凤毛麟角。为此,哥哥受到队里的重用,负责队里的保管工作,主要保管队里的粮食及一应财物。哥哥经常睡在队里的仓库里,日夜看管堆积如山的粮食。村中有人眼红哥哥的这份差事,公然诬蔑哥哥监守自盗,胡编瞎说哥哥在某个暴风骤雨的夜晚,从仓库里挑了两担稻谷回家。好在母亲刚强,执意请来队长和大队领导,及时介入,及时调查,及时澄清事实。有了这一次经历,母亲决意不再让哥哥担任队里的保管,免得无端生出许多是非,自寻烦恼。
哥哥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那时,军人是一份最令人神往的职业。放眼四周,到处是一片赤红的世界,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哥哥跟许多热血青年人一样,崇拜军人,喜欢穿绿色军装。哥哥先后数年体检参军,可没能如愿。没有实现当一名军人的梦想,这对哥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终生憾事。
哥哥从小对我严厉有加,严厉得不近人情。父母忠厚善良,几乎从来没有打骂过我。我和妹妹不听话,父母顶多以批评教育为主。可哥哥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他实行的是最为严厉的棍棒教育,动辄举起竹鞭痛打我和妹妹。我读小学四五年级时,哥哥对我和妹妹的态度突然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变得异常严厉。我们年幼,难免贪玩,时常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打野仗,玩得昏天暗地。有时,我正玩得起劲时,哥哥突然手持竹鞭,从天而降,突然把我捉住。哥哥铁青着脸,不由分说,用竹鞭狠狠地抽打我的屁股和小腿。好几次,我的小腿上、屁股上被打得满是殷红的痕迹。哥哥鞭打我的时候,母亲则坐在一旁,默不作声。事后,母亲才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你要好好学习,用功读书,不要天天只记得瞎玩,惹哥哥不高兴!”父亲心疼地劝说哥哥:“不要打坏了孩子!”可哥哥半句话也听不进去,仍然气鼓鼓挥起手中的鞭子。
每次被打后,我的眼里噙满泪水,感到莫大的委屈,我心里非常愤懑:为什么别家的小孩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而我们却不能痛快地玩呢?为什么父母舍不得动手打我们,而哥哥却常常痛打我们呢?我在心底里对哥哥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恨意,痛恨哥哥的无情和冷酷。我跟妹妹非常害怕哥哥,见到哥哥的影子,就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总是躲躲闪闪,生怕他立即操起竹鞭,无端地痛打我们一顿。
在哥哥高压的棍棒政策下,我收敛了许多野性,变得乖巧听话。长期以往,我养成了内向的性格,在外人面前沉默寡言,不敢轻易开口说话,变得胆小怕事,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平时吃饭,我舀了饭,夹了菜,便默默地走到一旁,默默地扒饭,我从来不敢坐在八仙桌旁的长板凳上吃饭。家里来了客人,我也总是怯生生的,经常借故躲开。有一回,一位亲戚来到我家做客,见我如此胆小害羞,感叹地说:“你如此胆小,长大后哪能娶上媳妇?”
长大后,我读完师专,分配到学校教书。有一次,我回乡跟家人一起吃晚饭。哥哥无意提起当年对我严加管教的旧事。他说,他也不知道,这样严厉待我,究竟好还是不好。我笑笑回答说:“这样严厉的管教,既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好处是能让孩子变得恭顺听话,不好是孩子失去许多童真童趣,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哥哥听了我的回答,不好意思的说:“我那时之所以这样严格对待你们,只是想让你们好好地读书学习,将来有了出息,才能跳出龙门!”其实,我读初中时,已经完全明白了哥哥的良苦用心,他不想让我们一样,走上他曾经走过的人生道路。正因为如此,哥哥才恨铁不成钢,他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希望我们长大后谋一份好职业,支撑门户,为家争光。
读初中,哥哥再也没有动手打骂过我和妹妹。一者,我们年龄大了,总不能动不动就大打出手;二者,在哥哥的严厉管教下,我们变得乖巧听话,能够自觉读书学习。我们的学校处在一个黄土地的山坡上,离村子不到一公里。每天晚上,我要赶到学校上晚自修。母亲后来曾经跟我说:“你那时晚上到学校学习,你哥哥不放心,他跟过你好几次。”这样想来,我当时大概表现不错,否则,哥哥一定会责怪我的。
哥哥在队里没有当保管,却学会了开拖拉机,成了队里的拖拉机手,专门为队里运送粮食作物。改革开放后,哥哥率先承包了队里的碾米厂,在田地上忙完农活后,哥哥为村民碾米,赚起微薄的收入。可碾米厂空气浑浊,灰尘满天。长期下去,对身体不好,在父母的劝说下,哥哥便退了出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队长见哥哥心眼儿好,人又诚实能干,便同意把她的大女儿许配给哥哥。哥哥成家立业后,父母主动放权,让哥嫂当家。那时农村蓬勃兴起种养业,哥哥和嫂嫂起早摸黑,在田间地头种植了四、五亩柑桔,整天忙着为柑桔除草施肥,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柑桔树上。
周末,我从学校回到家,便也钻进柑园,帮哥嫂干活。我学会了收剪柑树,学会了如何施肥除草。柑园内,柑树密密匝匝,密不透风,闷热异常。每次,繁重的体力劳动累得我汗透衣衫,筯疲力尽。可我想到哥嫂持家不易,不敢有丝毫的倦怠之心,再苦再累,也不敢轻哼一声。那时,柑桔的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因为占用稻田种植柑桔,需要负担沉重的公粮和余粮,每年卖完柑桔,折款缴完粮食任务后,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哥哥农闲时跟邻家叔叔进城做学徒,帮人修房。因为哥哥做事总是认真专注,高度负责,不到一两年,哥哥便成为一位熟练的泥水匠,可以单独出来揽活。哥哥的手艺好,技术过关,加上哥哥为人厚道,方圆几十里的乡邻需要兴建房屋,都争先聘请哥哥做大师傅。到了暑假时,我也时常跟在哥哥身后,帮人家修房子。我主要做些杂务,比如挑砖送瓦,搅拌石灰沙浆,忙得满头大汗。
我在乡下读完初中后,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关于我要不要读高中的问题,记得家里有过几次争论。那时的农村孩子,能念完初中就算相当不错了。有的村民在嫂嫂面前议论我说:“你家小叔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完全可以自立了,还读什么高中?万一到时候考不上大学,岂不是菜蓝打水——一场空?”也有一些村民暗地里劝嫂嫂:“你们已经成家立业了,你小叔子年纪也不小了,你们干脆分家,兄弟各过各的。兄弟嘛,迟早要分家的,迟分不如早分!”
这些闲言碎语传到父母的耳朵里,父母不免为我的前途隐隐担忧。在农村,像我家的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哥哥成家后分家,那是司空见惯、天经地义的事情。关于我要不要读书的问题,老实巴交的父亲坐在一旁,默默地吸着烟,慢吞吞地说:“不读书也可以,跟着我学一门手艺,上山下乡,走家串户,也可以赚些钱,养家糊口没问题。”
“去去去!你的活儿又累又脏!我们不稀罕!”母亲立即打断了父亲的话。
那一晚,哥哥从县城做工回家,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吃饭,提起我的读书问题,哥哥郑重其事的宣布:“我们家就是砸锅卖铁,勒紧裤带,也要供弟弟上学!我们家永远不分家!”
母亲见哥哥态度如此坚决,感到十分欣慰。在哥哥和母亲的鼎力支持下,我卷起席子,背上行囊,告别家人,来到了陌生的县城读高中。
我心中十分感念哥哥。哥哥就是《平凡的世界》中的男主角孙少安的现实版,为了让弟弟读书有出息,再苦再累,也不肯分家,不肯轻易放弃心中的那份希望与梦想。
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自知,哥哥是家里的顶梁柱,哥哥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想方设法,供我读书,相当不易。我在学校发愤苦读,以实际行动报答哥哥对我的期望。高一时,始兴县教育局、始兴县图书馆联合举办全县中小学生 “亏了我一人,幸福十亿人”作文竞赛,我出人意料地夺得高中组作文一等奖。那时,我接二连三在学生刊物上发表小作文。高二分科时,我自感语文和历史学得颇不错,具有较大的优势,便毅然报读文科。哥哥见我用心用功读书,喜不自禁。
那时,正值始兴县农村推广节能灶,始兴县林业局选派哥哥到江门进修学习,专攻节能灶技术。哥哥学成回来后,在县里做了一名小头目,带领一群泥水师傅深入农村的村村寨寨,兴起打制节能灶高潮。那段时间,哥哥挣了一小笔钱。可那些都是哥哥的血汗钱,钱来得不容易。隆冬寒夜,哥哥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哥哥自豪地对我说:“家里存了一点钱,等你考上大学,你就可以安心地读书了。即使你考上自费生,家里也同样想方设法供你念完大学!”
哥哥的话像春天般温暖。
哥哥不分白天黑夜,拼命挣钱。
我深知家道艰难,家里守着数亩薄田,供我读书不易。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每次回到家,母亲和哥哥总是说我很清瘦,他们老是叮嘱我说: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学校要买四两的饭菜票,这样每餐可以吃饱些。可我还是悄悄地买了三两的饭菜票,这样呢,可以把省下的余钱买复习资料,从中也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我在学校不敢偷懒,只知道发愤苦读。有一回,我在学校读书入迷,误了就餐时间。等我与几个要好的同学匆匆赶到饭堂打饭时,饭菜早已被抢了个精光。我们只好在学校小卖部买了两斤饼干,在校门口的田野一边吞咽饼干,一边埋怨学校总是没有煮够饭菜,让不少学生挨饿。正巧,哥哥跟一群师傅骑车路过学校。哥哥见了我,问我有没有零花钱。我赶紧回答说:“还有!”当哥哥得知我有时在食堂打不到饭菜时,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一笔钱给我。
那时,哥哥正患胃痛病,整个人看上去十分消瘦。但为了支撑家庭,哥哥忍着疼痛,强撑身体,外出做工,努力挣钱。
那次,我目送着哥哥远去的背影,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学习,报答哥哥的恩情!如果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善待哥哥!”
那时,学校规定,晚上十点半,课室一律熄灯。可我觉得时间宝贵,读书兴犹未止。我嫌店里的煤油灯盏太贵,便自制了一盏简易的煤油灯。夜深人静,我依旧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挑灯夜战,直至午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休息。
有一回,哥哥外出给别人修房子,不慎从瓦背上摔下来,足足在床上躺了一两个月。我见哥哥痛苦的样子,心如刀割,暗中流泪。我深知,哥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为了我们的大家庭。
我的文科成绩不俗,可数学成绩却不理想。哥哥担心我这样下去,会影响以后的高考成绩。为了提高我的数学成绩,哥哥亲自去邻村拜访一位姓杨的老师。杨老师在县城一直担任高三数学教学,教学经验丰富,远近闻名。当哥哥得知杨老师的老家正在拆老屋时,哥哥再三叮嘱我前去杨老师家帮忙。我那时长大成人,浑身有的是力气。我亲自爬上屋顶,帮杨老师揭瓦拆梁,把一根根废旧的梁木运到杨老师的新家。我忙得满头大汗,汗透衣衫。杨老师夫妇见我手脚勤快,不由得对我另眼相看,对我喜爱有加。我在学校遇到难解的数学题时,便往杨老师家跑,当面向杨老师请教。杨老师不厌其烦,倾囊相授。我的数学成绩渐渐有了明显的提高,哥哥喜不自禁。
那一年高考,我不负家人的厚望,顺利考上师专,而且考取的是公费生。喜讯传来,哥哥喜笑颜开。
我领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哥哥高兴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入学前的那天,天还没有亮,哥哥风风火火地骑上自行车,赶了八公里的山路,进城买回一箩筐的猪肉,回到家里,宰鸡杀鸭,像娶媳妇一样隆重,宴请了所有的亲戚好友。我记得,哥哥还从县城请来电影队,在家门口放映了两场电影,特意为我庆贺。这件事在小山村引起轰动。
我去师专报名的那天,哥哥考虑到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放下手中的活儿,亲自送我到了大学,把我的行李安顿好,塞给我一沓钱,百般叮嘱:“你在校要好好用功,学好本领,一世受用!”哥哥说完,便转身离去。
在校道上,我目送着哥哥远离的背影,鼻子一酸,眼睛闪出了泪花。
师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当我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我左思右想:买一件什么礼物回家呢?考虑到家里老房子在夏天时闷热难耐,我最后决定买一把吊扇回家。哥哥亲自把吊扇安装在客厅里。三十年过去了,当年我买的那把吊扇,如今依旧吊在客厅里,发挥它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里,给家人送来了丝丝的凉意。
我从教后,侄儿渐渐长大。侄儿读五年级时,我把他接到我所在的乡镇中心小学读书。侄儿聪明伶俐,他在学习上非常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侄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重点中学。
那一年,我从乡镇中学调进县城担任高中工作。教师工资低,每月仅有数百元的收入,我没有什么积蓄。我结婚时,哥哥兴高彩烈地花钱帮我置办婚礼,特意花数千元为我买了一部彩色电视机。两年后,我被调进教育局,从事文秘工作。渐渐地,教师增加了工资,我的生活终于有了较大的改观。我凑钱在县城集资建了一套新房,终于把家安顿下来。乔迁新居的那一天,哥哥递给了我一笔钱作为贺礼。我硬是把钱塞回哥哥手里。为了给侄儿侄女有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我把侄儿侄女双双接到县城新家来住。高考时,侄儿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县文科状元,他的英语成绩全县第一,语文成绩全县第二。侄儿顺利考取重点大学。哥哥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兴奋地向亲朋好友介绍说:“我儿子能考上重点大学,全靠我弟弟的功劳!”
其实,哥哥夸大了我的作用,主要是老师的用心,加上侄儿的聪明和勤奋,我只不过为侄儿创设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帮侄儿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来,侄女也考上了大学。在侄女搬离县城的房间时,母亲叮嘱小孙儿以后要好好学习,并这样说:以后,姐姐的房间就是你的书房。那时,儿子只有六七岁,他仰起嫩稚的小脸,天真地问道:是不是姐姐把房间送给我啦?我们听了,忍不住笑起来,母亲更是笑得弯下腰,她捂着肚子回答说:是啊!
哥哥要同时供养两个孩子读大学,面对高额费用,哥哥显得力不从心。每逢开学时,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哥哥,支助侄儿侄女读书。
我对妻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能有今天,全靠当年哥哥的大力支持。我们就是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看到他们遇到困境,我们也应该伸出援手,帮他们度过难关。何况,哥哥跟我们本是一家人!”
妻也是一位教师,我跟她患难与共,在最困难的时候成家立业。妻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人,她大力支持我。那一年,万达厂在老家征用了大片土地,我们村每户人家按人口分到了一笔征地补偿款。哥哥把母亲的那一笔补偿款交给我。我坚辞不受,我说,侄儿侄女读书,家里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这笔款就当他们的学费吧。我与妻平时生活节俭,攒钱为侄儿侄女购买手机,添置新衣服,竭尽全力减轻哥哥的经济负担。
数年后,侄儿在中山大学顺利读完研究生。侄儿参加公务员面试前,我跟妻一起到店里为他精心挑选了一套高档西装,一双漂亮的皮鞋。侄儿穿上新衣新鞋,显得格外英俊洒脱。侄儿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省某司法机关工作,成为一名法官,后又另调政府部门工作。侄女学了会计专业,也在广州找寻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出数年,侄儿侄女在广州买了新房,先后成家立业。
有一回,侄儿回乡过年,提起当年读书的往事,他十分动情的说:“叔叔和婶婶一直关心我们的成长,就像父母一样。当年我能考上重点大学,多亏了叔叔书柜上的《语文知识》《咬文嚼字》《名人传记》《杂文选刊》和四大古典著等书籍。”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不经意间,哥哥年近六旬。我劝哥哥少耕田,少种地,不要从事繁重的泥水匠工作,可哥哥忙活了大半辈子,哪能闲下来呢?他每年依旧忙里忙外,耕田种地,打下许多粮食。哥哥每年用拖拉机给我送来大量粮油。
我于心不忍,总是劝哥哥不要这样做。可哥哥非常固执,他根本听不进我善意的劝告,他反而生气地说:“我们是一家,一家人怎能说如此见外的话呢?”
为了减轻哥哥的劳动负担,每逢农忙季节,到了周末,我便携妻儿一起回到乡下,直奔田间地头,顶着烈日,尽力帮哥嫂干活。村民们见我们如此吃苦耐劳,多年保持不变的本色,不由得交口称赞。妻常对我说:“你有这样一位好哥哥,那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你一定要善待哥哥!”
的确,哥哥不是父母,却像父母一样关心我,扶持我,在某些方面而言,哥哥的所作所为,远远超出了他应该担负的责任。
最近,我忽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想法:等我退休后,我们要举家搬迁到乡下老家居住,在山岭脚下,在临水之旁,建一栋小别墅,垒一间院子,跟哥哥嫂嫂合住在一起,永不分家,不分彼此。当然啦,在严寒的冬季里,我们守着一盆烧红的炭火,围着那张老旧的八仙桌边,一起喝几杯自酿的家酒,一起谈往事,拉家常,把酒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