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整体来讲,我觉得野生动物是城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方向上肯定是要保护的。”王放认为,在与城市野生动物相处过程之中,应当给野生动物留出生存空间,对它们维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既不过分害怕、驱赶,也不主动招引和投喂,让这些城市里的野生动物尽可能自然地活下来,这是普通市民对待野生动物最好的态度”。王放说,如果野生动物干扰了市民生活,市民可以拨打12345求助,“对于城市里的野生动物,希望能建立起市民、社区、科学家和政府的共管模式。”在王放看来,伴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市民在城市里遇到野生动物的场景越来越多,有惊喜,自然也会有困扰。“比如说,高考的学生可能会被青蛙、鸣蝉的声音干扰,再比如有一些小区有松鼠出没,有‘一丘之貉’的貉出没,所有这些既有美好的发现和惊喜,也有潜在的冲突和困扰。”“这些人年纪也挺大的,跨过栏杆到河边边捞鱼、钓鱼,我看了真有些害怕,要是掉下去了怎么办呢,也不文明。”在戴

“在苏州河遇到被鱼线缠伤的夜鹭,该向谁求助?”短短一周,家住普陀区的李先生在靠近宝成桥的苏州河岸边,接连遇到两只被鱼线缠住的“三有动物”夜鹭,李先生和周围市民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让受伤夜鹭得到收治。自上海全面启动苏州河综合整治以来,苏州河水质得到极大改善,以往“黑如墨,臭如粪”的苏州河成为历史。近几年,伴随着苏州河沿河景观、道路连点成线,把更高品质的居住和活动空间赋予人民,这里成了周围老百姓“诗意栖居”的好地方——水清了,鱼多了,鸟来了,人聚。如今,随着苏州河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人与白鹭、夜鹭等野生鸟类如何和谐相处,又成了城市管理的一道新课题。意外:一周内两只夜鹭被鱼线缠住6月14日下午2点半,在东新路一家房产中介门店工作的张女士,和同事在宝成桥附近的苏州河沿岸平台小坐。“我同事突然说,这树上怎么有只鸟飞了一下,但没能飞走。”观察到这一奇怪现象后,张女士和同事决定凑近看看,这才发现,一只夜鹭被鱼线缠住,挂在树枝上不停挣扎。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1)

受伤的夜鹭由于树枝距岸边有一定距离,张女士和同事虽然想上前救鸟,却怎么也够不着。这时候,正巧有一艘船开过,我就在河边喊:‘师傅快过来救一下这只鸟。’”张女士说,船只开到岸边后,船上的师傅伸手将夜鹭解救了下来,这才发现夜鹭的腿受伤了。好不容易救下夜鹭,张女士一行人不忍心不管不顾,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刚好目睹了这一过程的市民李先生见状,提议拨打12345询问,“直到下午4点多,我们才联系到了普陀区绿化市容局,对方说可以派人来救鸟”。为了便于野保队员前来救治夜鹭,张女士先将夜鹭带到了自己工作的门店。“当时那个鸟的状态已经奄奄一息了,我便联系了我们门店一位家里养鸟的同事,他从家里带来了云南白药和胶带,还买了小鱼给夜鹭吃,但是大家也不知道这有没有用。”当天下午5点半,野保人员到场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时,这只夜鹭装在纸箱子里,有一些受伤。”负责收治这只夜鹭的普陀区绿化市容局野保队员校金表示,收回受伤夜鹭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上海动物园的饲养员咨询,并将夜鹭放在长风公园暂养。“它的腿不太好,有些站不起来,我们就帮它固定了一下,还给它喂了一些小鱼。”校金说,第二天,看到夜鹭恢复了状态,野保队员们就将其放生了。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宝成桥附近的苏州河沿岸第一次发生鱼线缠住夜鹭的事件了。就在遇到缠在树上的夜鹭前几天,几乎在同一地点,李先生亲眼看到,有人在岸边练习抛钩,正巧勾住了浮在水面的一只夜鹭。“大家花了约5分钟才把鱼线扯开,把鸟救了上来,还好发现及时,这只鸟没受伤,自己就飞走了。”李先生回忆道。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2)

校金告诉记者,类似鱼线缠住鸟的情况,野保队员每个月能遇到三四次。有时,我们巡视时碰到,就自己处理了;有时是居民打电话到我们这边,一般这种情况下,夜鹭基本上都是受伤的。”“我在这里住了十来年,刚开始只有少数人在这里钓鱼。”李先生告诉记者,但如今,在镇坪路桥到宝成桥之间的苏州河岸边,除了经常能看到垂钓的人,还有不少人在苏州河边练习抛竿,更有甚者直接跨过栏杆用网兜捞鱼。“现在苏州河水质好了,夜鹭也多了,是否也该管管这些钓鱼、捕鱼的人呢?我们遇到受伤的夜鹭,又应该怎么办呢?”变化:水清了,鸟来了,捕鱼者也来了日前,记者多次在不同时段内走访镇坪路桥到宝成桥之间的苏州河沿岸,均发现了钓鱼、捕鱼的人群。虽然岸边立着“苏州河内,禁止捕鱼”的警示牌,但这些捕鱼、钓鱼者却不以为然。6月17日晚,一名头戴探照灯,手拿可伸缩捞鱼网兜的大爷,在苏州河岸边的亲水平台上走走停停,寻找捞鱼的好地方。“鱼最傻了,会浮上来的,还有些会结伴游泳。”大爷得意地向记者炫耀,“我一般吃完晚饭就来捞,前几天刚捞到一条十几斤的。”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3)

“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没钓上鱼。”6月20日,一名中年男子站在岸边,时不时向苏州河内抛钩,每次都能扔到河中央。“要是能钓到一条大黄鳝就好了。”中年男子跟一旁的钓友说笑道。离中年男子不足百米处,一胖一瘦两位爷叔正在垂钓。胖爷叔告诉记者,虽然岸边竖着“禁止捕鱼”的牌子,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人管。“其实,我们也是图个休闲娱乐,这里又比较凉快。”瘦爷叔附和道。对于鱼线缠住夜鹭一事,胖爷叔认为,这应该只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这鸟很敏感的,靠近点就飞了,要缠上很难。”事实上,两位爷叔来苏州河钓鱼,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原来这里就个臭水沟,走在河边都能闻到臭味,以前哪有鱼啊。”胖爷叔说,世博会以后,苏州河治理得越来越好,这两年水质更清了,鱼和鸟明显多了:像这种鹭鸟,以前都是没有的,最近也变多了,除了夜鹭,还有白鹭呢。”“以前水没有这么清爽,非常脏,没有鱼也没有鸟,有时就算好不容易偶尔清澈了一段时间,很快又变浑浊了。”在苏州河附近住了20多年的戴阿姨说,从前,苏州河沿岸就是泥土地,“老早我们住在这里的人,都不想在这里玩。”五六年前,戴阿姨开始明显感受到了苏州河的改变。现在环境变好了,这几年鱼也有了,鸟也有了。岸边有绿化、有椅子,一到晚上五六点钟,很多年纪大的人在这里散步、跳广场舞。”不过,戴阿姨也注意到,有些人会在宝成桥附近偷偷钓鱼、捞鱼。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4)

“这些人年纪也挺大的,跨过栏杆到河边边捞鱼、钓鱼,我看了真有些害怕,要是掉下去了怎么办呢,也不文明。”在戴阿姨看来:“苏州河里面的鱼类资源,不应该捞出来变成私人的,更何况还伤到了水鸟。”“近十年来,苏州河的河水慢慢变清澈了,以前这种水鸟非常少见,但现在有很多。”家住附近的徐先生说,现在水鸟多了,鸟粪也明显多了,有些地方甚至遍地是鸟粪。建管委:对垂钓、捕捞加强劝阻相比居民们对苏州河环境变化的直观感受,负责治理苏州河的主管部门则有一本规划明晰、节点明确的精细“工作账本”。据普陀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自1996年上海全面启动苏州河综合整治以来,苏州河水质得到极大改善,常年稳定在IV类,夜鹭等野生鸟类栖息的次数增加。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5)

苏州河旁边的树上迎来了众多水鸟

近年来,在全市推进苏州河四期综合整治的同时,普陀区加快苏州河支流环境综合整治,区域内的支流河道于2018年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与此同时,2018年起,普陀区委、区政府启动苏州河普陀段岸线贯通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经过努力,苏州河普陀段岸线品质提升明显。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6)

普陀区建管委一位工作人员直言,河道水质改善和岸线品质提升后,吸引了许多市民前去游玩、憩息,但也出现了少许市民在苏州河岸垂钓、捕捞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普陀水务管理部门将充分发挥属地街镇巡河志愿者作用,加大巡河力度,发现垂钓与捕捞现象进行及时教育、劝阻,提高居民维护岸线环境的参与率,提高居民护水爱水意识。如果发现河道内设置鱼簖等影响防洪排涝或者损坏堤防设施行为的情况,普陀水务管理部门也将积极配合市水务执法部门开展执法工作。专家:应给野生动物留出生存空间“上海这边最常见的两种鹭鸟,一种是白鹭,一种就是夜鹭。”上海市动物园工作人员张志浩说,实际上,夜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在有小鱼小虾的地方都能生活,因此,市民们如果捡到落单的夜鹭等野生鸟类,首先应检查这只鸟有无受伤,如果是没有受伤,那么应减少人工干预;但如果野鸟受伤了,最好第一时间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在等待野保人员到来的同时,市民可以进行一些应急处理。”张志浩表示,在较暗的环境下,鸟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小,因此为了降低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市民可以找一个盒子,垫一些毛巾或树叶,再在盒子上开几个小洞用来透气,把鸟放在盒子中等待野保人员收治。张志浩特别强调,触碰受伤鸟类之前,市民“最好戴手套、戴口罩,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我们城市里有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还有林业部门,当遇到需要救治的小鸟时,可以打各个区的林业站或市林业站的电话。”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说,市民对于野生动物救助的困惑,恰恰反映了建立一个大规模、完备的野生动物救助站的现实需求。那么,对于城市中的野生动物,市民应当如何对待呢?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7)

在王放看来,伴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市民在城市里遇到野生动物的场景越来越多,有惊喜,自然也会有困扰。“比如说,高考的学生可能会被青蛙、鸣蝉的声音干扰,再比如有一些小区有松鼠出没,有‘一丘之貉’的貉出没,所有这些既有美好的发现和惊喜,也有潜在的冲突和困扰。”

夜鹭被救助(上海市民接力救助被鱼线缠伤夜鹭)(8)

“整体来讲,我觉得野生动物是城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方向上肯定是要保护的。”王放认为,在与城市野生动物相处过程之中,应当给野生动物留出生存空间,对它们维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既不过分害怕、驱赶,也不主动招引和投喂,让这些城市里的野生动物尽可能自然地活下来,这是普通市民对待野生动物最好的态度”。王放说,如果野生动物干扰了市民生活,市民可以拨打12345求助,“对于城市里的野生动物,希望能建立起市民、社区、科学家和政府的共管模式。”

来源|新闻CT,周到上海记者姚沁艺张佳琪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