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压接高度对照表(端子压接标准最新整理)
端子压接高度对照表(端子压接标准最新整理)3.1 端子基础知识3、内容2、参考文件GB-T18290-2DIN EN 60352-2
1、范围
本文件作为通用指导性文件适用于端子压着作业。
本文件定义了开式端子的压接机测试的标准,同时适用于手工和自动机器压着。
当本文件与具体的作业性文件在内容上有不同甚至冲突时,应按照作业性文件的为准。
2、参考文件
GB-T18290-2
DIN EN 60352-2
3、内容
3.1 端子基础知识
端子各部分功能
嵌合区:
接触导电,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接触导电。
其接触程度决定了导电的效果。变形、脏污、镀层不良都会使其功能上受影响,甚至成为导致故障的致命原因。
导体压接部:
是端子与线材连接的重要部分。通常,压接后的管理,包括对压接高度、宽度、拉拔力、截面分析等。其中压接高度是最重要的管理项目。
绝缘压接部:
将线材的绝缘外皮铆住,具有保护作用。
当压接较松时,绝缘压接片很容易从线上脱落,无法缓冲外部压力,而产生断线不良。 压接过紧时,线芯会受到损伤,也会发生断线不良。
钟形口:
压着时在导体压接处钟形口的圆弧结构能减轻对线芯的损伤, 如果没有喇叭口或是钟形口形状不良,都会导致线芯受到损伤,甚至会导致断线。拉拔力也会不合格。
逆止卡爪(卡口片):
具有锁住端子的作用。如果此部份变形,插入塑壳及主体后,会出现脱落等不良。
尾料片:
产生于端子与料带分离的连桥残余。 长度过大容易伤线。
3.2 端子压着过程:
3.3 压接完成品标准:
3.3.1 外观
在拉拔力和压着高度保证的前提下,压着状态应满足的以下要求:
1. 绝缘压着区应能同时可见导体和绝缘外皮。
目测参考:导体与绝缘皮各占1/2
2. 绝缘压接区应有至少保证紧密包裹绝缘外皮的圆周长的1/2。
3. 导体压接区应可见芯线(导体)伸出 ,但不能太大。
尺寸要求:0.2 ~1.0mm
4. 嵌合部不可变形,逆止卡爪不可变形。
5. 导体压着部,绝缘体压着部两压接片之间不可有间隙。
6. 钟形口)可以在导体压接片的两侧形成,也可以只在如图的这一侧形成钟形口轴向长度不可过小或过大。其尺寸取决于所压接的线材,可参考以下:
0.03 - 0.56 mm² (AWG 32-20) : 0.25±0.15mm
0.30 - 0.81 mm²(AWG 22-18) : 0.3±0.15mm
7. 尾料片应可见,但长度不可太大。
尺寸要求:max 0.5mm.
8. 端子上下弯曲不大于5°
9. 端子左右弯曲不大于3°
10. 端子扭曲不大于5°
3.4 导体压着截面分析:
3.4.1 压着截面切片的制作要求:
切面应垂直于线的轴向方向,在压接区域的最中间位置进行选取。但同时,当导体压接区压接端子上设置有规则凸起时,应进行相应避开。为了获取较好的截面效果,应对切片截面进行研磨和蚀刻。
3.4.2 切片分析
1. 压接高度
一般端子厂家会提供具体产品所对应的压着高度。
B. 端子生产厂家JST 相关端子标准(Table 2)
*以下为UL1007线压着时参考值。
*抗拉力强度规格为导体压着区的抗拉力强度。
2. 压接宽度:
压接宽度尺寸一般由压接刀具来控制。
在生产控制中,一般测量控制用压接宽度来检查实际的压接宽度是否受控。
支撑角度:≤30°
支撑长度:≥0.1mm
最小间隙R:≥0.1倍端子材料厚度
毛刺高度:≥1倍端子材料厚度
毛刺宽度:≤0.75倍端子材料厚度
底边厚度:≥0.75倍端子材料厚度
压接后不可使端子产生裂纹 NG
压接应充分,不可存在间隙不良 NG
3.5 拉拔力标准:
3.5.1 导体压接部位压着力标准:
3.5.2 导体压着部拉拔力的测量:
如图在确保压着端子在去除了绝缘压接部位对拉拔力的影响后(可采用如图方法,亦或将 绝缘压着部的绝缘皮去除),如图以25mm/分钟的速度,进行拉拔力试验。
3.6 导体压着高度测量
3.6.1 测量位置的选取同截面切片位置的选取。
3.6.2 导体压着高度公差:
0.03-0.20mm²(AWG 32-24):±0.02mm
0.20-0.50mm²(AWG 24-20):±0.03mm
0.30-0.81mm²(AWG 22-18):±0.04mm
3.7 绝缘压接:
3.7.1 压接力验证
在不进行导体压接的情况下,在规定长度处如图进行动作,在一个周期内,压着不能有松动。
3.7.2 绝缘压接区截面分析:
良好的压接:
1. 压接应能确保端子至少能压住线材绝缘皮的1/2周长的长度。
2. 端子爪在压接后,应能够形成互相支撑,至少应保证两端子爪互相接触。
3. 端子爪可以刺入绝缘体但不可刺穿绝缘外皮接触到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