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降水的最佳方法(施工降水在施工现场的重要作用)
施工中降水的最佳方法(施工降水在施工现场的重要作用)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轻型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全貌图井点降水的作用降低地下水位后,还能使土壤固结,增加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轻型井点是沿基坑四周将井点管埋入蓄水层内,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层中。降水深度:单级井点3~6m,多级井点6~12m。
施工降水在现在高层建筑中越来越用的较多,如何打好前冲锋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就带领大家来细数施工降水的那些事
在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明沟排水法难以排干大量的地下涌水,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涌砂现象,不仅基坑无法挖深,还可能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边坡失稳、地面塌陷,严重者危及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遇有此种情况时应采用井点降水的人工降水方法施工
人工降水方法主要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统称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的作用
降低地下水位后,还能使土壤固结,增加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轻型井点是沿基坑四周将井点管埋入蓄水层内,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层中。降水深度:单级井点3~6m,多级井点6~12m。
轻型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全貌图
基坑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的设备
由管路系统(滤管、井点管、弯联管及总管)和抽水设备(真空泵、离心泵和水气分离器)组成。轻型井点工作原理及滤管构造见图:
轻型井点设备工作原理
井点管
滤管构造
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
①单排布置:当基坑(槽)宽度<6m、降水深度≯5m时可采用单排布置。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的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B。
单排布置
②双排布置:当基坑(槽)宽度>6m时采用。
双排布置
③环型或U 型布置: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应采用环型布置(考虑施工 机械进出基坑时宜 采用U 型布置)。
环型布置 U型布置
采用双排、环型或U型布置时,位于地下水上游一排的井点间距应小些,下游井点的间距可大些。
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管不封闭的一段应在地下水的下游方向。
轻型井点的高程布置
轻型井点降水深度一般≯6m。井点管埋置深度H(不包括滤管),可按下式计算:
如H 值小于降水深度6m时,则可用一级井点;
当H 值稍大于6m时,如降低井点管的埋置面可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仍可用一级井点降水;
一级轻型井点高程布置
轻型井点的高程布置
管井井点
管井井点由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组成。管井埋设的深度和距离根据需降水面积、深度及渗透系数确定,一般间距10~50m,最大埋深可达10m,管井距基坑边缘距离≮1.5m(冲击钻成孔)或3m(钻孔法成孔),适用于降水深度3~5m、渗透系数为20~200m/d的基坑中施工降水。管井井点设备简单、排水量大、易于维护、经济实用。
如需降水深度较大,可采用深井井点 适用于降水深度>15m、渗透系数为10~250m/d的基坑。故称为“深井泵法”。
标准管井
小井管井
深井井点
PVC简易管井
喷射井点
是在井点管内设特制的喷射器,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向喷射器输入高压水或压缩空气,形成水气射流 将地下水抽出排走。其降水深度可达8~20m。
喷射井点平面布置
电渗井点
电渗井点以井点管作负极,打入的钢筋作正极,通入直流电后,土颗粒自负极向正极移动,水则自正极向负极移动而被集中排出。本法常与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结合使用
电渗井点构造与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