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易经全套图谱(图解易经十一作者)

易经全套图谱(图解易经十一作者)1.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贲表示装饰事物,使人赏心悦目,但如果过份则适得其反。得贲卦者要懂得自我修饰,隐蔽缺陷。因为距离产生美,美在朦胧中。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装饰都是一种修养。不懂得装饰自己就是自我贬低。【启示】贲由“卉”与“贝”组成,花草与贝壳都是古人的装饰品,所以贲卦表示装饰的艺术。质优价廉的产品,如果包装粗劣便不被认同。所以不仅要实干,也应懂得装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品质是文与质的关系。文质双兼,以刚为本,刚柔双兼,这是理想的人格。正如关羽,既有刚毅的个性,又有儒雅的风度,所以获得“儒将”的美名。反之,如果本质柔弱,仅以外表的刚强作为文饰,这样的人格并不能有大的作为。如同唐诗里描写的男装宫女,虽然学男子式的跪拜,不过是博得君王一笑,并无男儿气质,反而更显女子的妩媚。文饰要恰如其分,不可太过。文过盛则实必衰。文饰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起决定作用。过度文饰会使人追求

易经全套图谱(图解易经十一作者)(1)

第22卦贲:山火贲卦

【原文】贲,亨。小利有所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启示】贲由“卉”与“贝”组成,花草与贝壳都是古人的装饰品,所以贲卦表示装饰的艺术。质优价廉的产品,如果包装粗劣便不被认同。所以不仅要实干,也应懂得装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品质是文与质的关系。文质双兼,以刚为本,刚柔双兼,这是理想的人格。正如关羽,既有刚毅的个性,又有儒雅的风度,所以获得“儒将”的美名。反之,如果本质柔弱,仅以外表的刚强作为文饰,这样的人格并不能有大的作为。如同唐诗里描写的男装宫女,虽然学男子式的跪拜,不过是博得君王一笑,并无男儿气质,反而更显女子的妩媚。

文饰要恰如其分,不可太过。文过盛则实必衰。文饰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起决定作用。过度文饰会使人追求奢华,丧失朴素的生命力、内涵,打肿脸充胖子,奢靡腐败的风气会泛滥,甚至由于物质文明的繁荣导致精神文明的堕落。文饰并不一定要用华丽贵重的东西,质朴无华其实也是一种装饰的思路。从下往上的文饰不是越来越浓重,而是越来越轻淡,最后是不文饰。此外还要互相文饰,你文饰我,我文饰你。

贲卦点睛:

贲表示装饰事物,使人赏心悦目,但如果过份则适得其反。得贲卦者要懂得自我修饰,隐蔽缺陷。因为距离产生美,美在朦胧中。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装饰都是一种修养。不懂得装饰自己就是自我贬低。

1.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初九:文饰脚趾,舍弃车子步行。

【原文】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启示】处于贲的初始阶段,文饰程度最轻。把脚包扎一下,这是为徒步远行作准备最基本的文饰,表现出一种质朴之美。为什么徒步行走?因为初九是最下面的一爻,是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寒士,却颇有些骨气,有人格的自尊,宁肯徒步,也不愿向人乞求,所以以布衣草鞋为最粗陋质朴的文饰。

2.六二:贲其须。

六二:修饰胡须。

【原文】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启示】文饰胡须,加以修剪、美化。古人对胡须的美化很重视,美化胡须的习俗很古老。三国时的关羽长须飘拂,有“美髯公”之称。胡须附着在脸面上才能装饰仪表。胡须与脸面的关系正如文与质的关系,胡须是一种文饰,脸面才是实质,文不能脱离质而独立存在。

3.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九三:修饰得润泽的样子,永远守正道吉祥。

【原文】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启示】处在两个阴爻之间,同时受到两个柔爻的文饰,上下文饰,锦上添花,到处是赞美辞。不过,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过分了就会适得其反,这就成了“文胜灭质”。所以要头脑清醒,不要被假大空的浮华迷惑。文应该从属于质,为质服务。文饰过分是本末倒置。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把文抬高到质之上。

4.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四:修辞得白皙纯净,骑在白色的马上飞跑,不是盗寇,是来求婚的。

【原文】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启示】九三已经出现文胜于质的倾向。六四则到了贲极返素的时候了,由文饰转为质朴,尚质而不尚文。由于是盛世,求婚时更加注重个人形象了。一般来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新的风俗。古人求婚,最初是血腥的抢婚,接着是扮成鬼一样地去求婚,现在人们富裕了,开始了更健康的求婚方式。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骑着干净漂亮的白马求婚。

易经全套图谱(图解易经十一作者)(2)

5.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六五:修饰山丘园林,用了大量的布帛,有忧吝,最终吉祥。

【原文】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启示】以柔居尊位,象征仁厚之君。他并不兴建壮丽的宫殿,只修饰一下山丘中的庭园,没有国君的排场和气派,但是这种崇尚简朴无华的清廉举措,对政风的影响巨大。传说上古时代的贤君尧舜都提倡俭朴,带头住在茅屋里,墙上连白灰也不涂,与百姓同甘共苦,有一种朴素的特殊魅力。

6.上九:白贲,无咎。

上九:以白色来装饰,不会有灾难。

【原文】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启示】一般来讲,事物发展到极至便不好了。但装饰则不然,它的极至是回到朴素简单的状态,由追求文饰转为崇实尚质,这也是最高的境界。这是自然的美、朴素的美、本色的美。如同清水出芙蓉,加以文饰反而是亵渎。比如八十年代以前人们统一穿蓝、绿、红色衣服。生活水平提高后开始穿奇装异服。但今天主领服装市场的还是朴素的单色服装。而白色服装一直是高贵的标志,从几千年前至今天没有改变过。蓝色服装一直是销量最大的服装。

易经全套图谱(图解易经十一作者)(3)

第23卦剥:山地剥卦

【原文】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启示】过度的奢侈就像腐烂物一样,会逐渐剥蚀盛世的繁荣,使盛世走向衰落。就像我们搞家装一样,过几年墙表面就得剥落,还得重新装修。所以贲卦之后便是剥卦。剥指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即剥离、剥脱、剥落。剥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的节气为霜降。此时万物活力大减,草木凋零,落叶纷飞。天地间的生气被剥夺。从卦象上看,由下往上升的阴爻即将压倒残存的阳爻,阳爻只剩最后一个,高耸的山因风化侵蚀而即将化为平地。对社会而言,象征崩溃的前期。比如在春秋战国时代,无论你投靠哪一个诸侯国,都无法保证长久吉祥。因为每个诸侯国都处于危机中,随时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这种大背景下,礼制已经失去了对人们思想的束服力,只能静观时势,因为这是一个小人得势的时代。

剥卦探讨的是处衰败之道、退守待变的哲学。此时天时、地利、人事均对君子极为不利,不能作正面抗争,不可与小人同流,不可急于求成,不可冒险,要藏器待时,保存自己,静观时势。剥卦的另一个启示是,万物都是从下面开始往上败坏的,都是下面一些最细微的、潜在的东西先变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剥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越来越盛,怎样止住这个局面?要往下看,把取得的成果给百姓,不能一个人独享,老百姓有福了就不会反对你,也就止住了这种剥落。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是上九这最后独存的孤阳。星星之火既可以燃成燎原之势,也有可能被扑灭。君子得之则存,小人剥之则亡。

剥卦点睛:

剥就是剥落,小人得势,君子失势,如同墙面被逐层剥落。得剥卦者,衰势已成,不可逆转,放弃是种明智的选择。但此处的山穷水尽并不影响日后的柳暗花明,要积蓄力量,等待机遇。等来日重整旗鼓,改弦更张。

1.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初六:剥落从床脚开始,邪恶会灭掉正义,凶险。

【原文】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启示】剥蚀是逐渐产生的,虽然它刚出现时势力还很小,但是它的损害却是相当大的。这股邪恶的势力不及早灭掉,它最终就会将正义恶灭掉。齐桓公就不懂防微杜渐。扁鹊发现他有病,劝他及早治疗,可他没听。后来真病了,请扁鹊来治,扁鹊说,您的病已经病入膏肓,没法治了。

2.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六二:剥落到床腿,邪恶势力在增强将要消灭正义,凶险。

【原文】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启示】剥蚀已经到了床腿,说明小人的势力更强盛了,君王很难除掉他们,最终构成对天下的威胁。汉朝的文景之治是中国第一个盛世,可是腐败却同盛世一起发展起来。汉文帝身上长了脓包,邓通用嘴把他的创口里的脓舔出来。汉文帝把四川的铜山赐给邓通,并准他自己印钞票。小人之道就是这样增长起来了。

3.六三:剥之,无咎。

六三:任其剥落,没有灾难。

【原文】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启示】盛世之中如果人人都艰苦朴素,就不叫盛世了。追求享乐是盛世的必然产物。六三也追求享乐,可是他不结朋党,不损害朝廷的利益。比如纪晓岚是个清官,但性欲旺盛,妻妾成群,但他不强抢民女,不从国库中偷钱,不损坏国家利益,能做好本职工作,怎么会有灾难呢?

4.六四:剥床以肤,凶。

六四:剥蚀到了床板,伤及皮肤,凶险。

【原文】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启示】剥蚀到了床面,剥到极点了,问题非常严重,借以坐卧安身的床快要剥蚀完了。六四重权在握,又贪得无厌,既欺压百姓又损害国家利益,所以他的势力太大了,罪恶太明显了,自然难逃凶险的命运。这就好比和珅,比国王都富有,他贪污的行径皇上怎么会不知道呢?

易经全套图谱(图解易经十一作者)(4)

5.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六五:像鱼群排成一行一样跟随着首领,以宫人的身份受宠爱,没有不利的。

【原文】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启示】六五并非君王,她能统领众阴,使天下井然有序,所以吉祥。比如武则天,当了皇帝后使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使国家能够继续兴旺下去。这怎么会有不利的呢?唐朝的盛世之所以能够从武则天开始继续延续,与武则天的以法制国是分不开的。

6.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上九:不吃硕大的果子,君子得到民众拥戴,小人遭到覆巢之灾。

【原文】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启示】诸阳都已被剥成阴,只剩上九独存。如果君子能够得到这可贵的一阳,把握矛盾转化的时机,就可以力挽颓势,历史就会展开一个新的历程。经过拨乱反正,整个局势转危为安。如果在此危急关头,小人占了上风,扑灭了仅存的阳气,大家都无法生存了,如同掀去屋顶。在同样的局势下,却有两种天壤之别的发展趋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