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这些关注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出场阵容多豪华之类的,相反正是因为她那突兀的模样。恰巧,一个年轻的妈妈出现在了火车站,她所到之处,旁人忍不住多看她两眼。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周科又做了一个怎样的决定?他非做不可的理由又是什么?时间来到2010年1月30日,彼时的周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和往常一样,他带着单反相机来到南昌火车站寻找拍摄素材。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0年.籍籍无名的记者周科,在火车站随机拍摄了一张照片。

这照片却意外地让他拿下了一个中国新闻奖,以及一个新闻摄影类的金奖。

2011年,照片中的主人公感动了大量中国网友,她也因此被人亲切地称为“春运妈妈”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

这张照片让周科成功出圈,之后,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这个决定让他花费了11年的时间。

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周科又做了一个怎样的决定?他非做不可的理由又是什么?

无心插柳柳成荫

时间来到2010年1月30日,彼时的周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

和往常一样,他带着单反相机来到南昌火车站寻找拍摄素材。

恰巧,一个年轻的妈妈出现在了火车站,她所到之处,旁人忍不住多看她两眼。

这些关注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出场阵容多豪华之类的,相反正是因为她那突兀的模样。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2)

她背上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衣服,毯子,棉被之类的生活用品,袋子被撑涨着,几乎和她人一样大。

但是,她的左手上依旧拎着一个鼓起来的破旧书包,书包的重量让她的左手变得青紫。

即使已经超负荷了,她的右手也紧紧地抱着一个被淡蓝色棉衣包裹着的婴儿。

她的脸上被干燥冷风刮得皲裂,但她的眼中却透露着坚毅。

蛇皮袋压弯了她的腰,她就弓着身体,艰难且缓慢地向火车站的方向前进,一步步闯进周科的视野里。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3)

咔嚓一声,归家的渴望,奔波的辛苦都被定格在画面里。

周科给这张照片命名为《孩子,妈妈带你回家》

2011年.这张照片走红网络,也让周科名声大震。

照片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影像,大抵是它有着普通人的缩影,即震撼人心,又引人深思。

肩上担的是生活,怀中抱的是希望,除了她作为母亲的身份让人动容,每个被生活裹挟着,负重前行又目光坚毅的普通奋斗者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

这一年,她感动了中国,随着热度的持续增加,网友们对她越发的好奇。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4)

网友们在网络上发起寻找她的活动,却一直杳无音讯,慢慢地,找到她成了网友的一种情结。

周科表示,照片只是他随手一拍,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更没有料到网友会想知道照片主人公是谁。

当时没有留下她的联系方式,成了周科心里的一个遗憾。

为弥补遗憾,周科决定寻找照片上的妈妈。

这一找就是11年,期间,他翻山越岭,踏遍山川河海,终于在2021年寻找到了关于她的蛛丝马迹。

她是谁?2010年她又经历了什么?这些年她过得怎么样?

周科带着满腔疑问走进了四川大凉山。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5)

巴木玉布木的家乡,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

梦想在现实的土壤里开出了花朵

苦苦寻找多年的人出现在自己眼前,周科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与紧张。

不同于第一次的见面,这一次,她不在是一脸疲惫,行色匆匆。

她的脸上有着对现在生活满足的美好,她看起来更年轻也更轻松了,不变的是她的眼里依旧有光,那是她对生活的热爱。

她是巴木玉布木,照片中婴儿是她的二女儿。

当听到有人为了见她一面,找了11年的时间时,她满脸惊讶。

对于自己曾经在网络上的爆红,她也毫不知情。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6)

但当周科问起照片中的婴儿时,她神色哀戚,却也缓缓讲起来关于二女儿的事情。

2010年春运期间,她的二女儿患了病。

巴木玉布木普通话说不利索,与人交流起来有些许困难,更因为南昌看病贵,她决定先独自带着二女儿回四川老家看病。

那些棉被,衣服是她打工时的物资,她舍不得扔掉,只好用袋子装着背回家。

巴木玉布木风雨兼程,火车转大巴又转驴车,用了三天才赶回老家。

二女儿持续高烧,她一刻也不敢停歇,可村里的医疗条件治不了二女儿的病,镇上的医生也让她抓紧送孩子去城里的大医院。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7)

可人还没赶到大医院,二女儿就永远地离开了。

巴木玉布木时常懊恼自责:“如果当初没有把孩子带出去,她现在是不是还好好地活着”。

二女儿生前盖过的毛毯,被巴木玉布木珍藏起来,那是她所剩不多可以寄托哀思的物件。

可现实没有如果,生活不会在原地等待,一大家子人还要生活,她只能振作起来。

当周科问起,她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时,她的脸上展现出大大方方的笑容。

看得出来,她是感到满意的。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8)

2014年,村主任告诉她,国家在进行精准扶贫行动,她家被纳入了精准扶贫户的名单。

当时的她还不太清楚精准扶贫的意思,只是隐隐约约感觉到是个好事情,她愿意相信国家。

如果不用远走他乡,在老家就能把钱挣了,她愿意把余生留给故乡。

对于种植,她有着太多的经验,当她知道是种植烤烟后,她迷茫了,这个东西她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村里针对村民的顾虑请了专业烤烟种植人员,对村民进行一对一帮扶,巴木玉布木的顾虑很快被打消了。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9)

她把全家的田地都用来种植烤烟,共计六亩多。

种植的第一年,巴木玉布木就挣到了几乎和外出打工一样多的钱。

第二年,她不满足于家里的那几亩地,闲暇时间就和爱人到山地里开荒。

山地里有大量被泥水冲刷下来的石头,他们需要把石头背到其他地方倒掉,但只要碰上下雨,这样的工作就需要再来一遍。

其他村民觉得在山地开荒的行为费力不讨好,因此大片山地便都交给了巴木玉布木一家。

在两夫妻的努力下,他们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0)

烤烟产量的不断增加,巴木玉布木一家的收入已经远高于外出打工的所得,家里的经济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

可为给家里盖上新房子,她还需要更加努力。

2018年,她获得国家扶贫建房补贴四万元,加上她多年攒下来的钱,终于在老家盖了一栋新房。

她说:“房子盖起来的那一天,我很高兴!我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劳动者永远闲不下来,烤烟种植是有季节性的,每年她都有几个月的空闲时间。

在同乡人的介绍下,她来到福建沿海城市,给当地的水产养殖户照顾水产品。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1)

她没有接触过水产养殖业行业,技术不熟练,一些水产养殖户也不放心全交给她,她只好那里有活就往那走,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她可以独立上手,渐渐地,她也拥有了一些老客户。

现在,她不用在自己去寻找顾客,就会有人提前预定。

每天披星戴月虽然很辛苦,但夫妻俩每个月可以有将近一万元的收入,这让她感到心满意足。

靠着两份工作,巴木玉布木一家实现了脱贫,家里铺上了瓷砖,洗衣机,电视剧,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2)

虽然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每当深夜回到家里,巴木玉布木就格外想念孩子。

周科不明白,明明烤烟的收入足够一家的开销,明明那么舍不得孩子,空闲时间为什么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为什么盖房子会成为她多年的夙愿?

成长经历

1989年,巴木玉布木出生在贫穷闻名全国四川大凉山。

作为家中长姐,巴木玉布木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给家里干活,她很懂事,也很勤奋。

天还黑蒙蒙,因为省钱她就要起床重新给炉子点上火,这件事听着很简单,稍微有一点风,火苗就会熄灭。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3)

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一个多小时,有时候碳块会被打湿,就更加艰难。

天气晴朗时,她要去山上砍伐木材,裸露在外的皮肤经常被灌木丛割伤,旧伤没好又添新伤是常有的事。

可即使她再努力,巴木玉布木也有太多无法做主和改变的事情。

其一,家庭的贫困让她没有机会走进学堂,她不字识,连自己的名字还是后来的爱人所教;她不会说普通话,甚至听不懂。

其二,家里居住着的房子还是祖辈用泥土堆砌而成的土坯房,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已经破败不堪。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4)

下雨的时候,雨水会顺着墙壁流进家里,顺带冲刷掉墙体的泥土;碰上刮大风,屋顶用石头压住的稻草会被吹掉。

屋内的情况更令人无望,平地上放上几块泥土砖,再在泥砖上放几块木板,叠加一些新鲜稻草,这就是巴木玉布木一家的床。

每到冬天,稻草变得潮湿阴冷,但也必须忍受,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盖一个能扛风,能扛雨的房子自然就成了巴木玉布木最大的愿望。

可这样最基本的愿望却成了奢望。

大凉山地广人稀,以梯田为主,但土地贫瘠又缺少水源,有时候连一家人的温饱都成了问题。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5)

村里有一条可以通往大山外的泥土路,每当遇到困难,她就站在路口眺望,却没有一次真正走出去过。

她不能,她不敢,但她想。

大山深处的孩子结婚结得特别早,巴木玉布木也不列外。

17岁的她,按照父母的意思嫁给了同村人,由半山腰嫁到了山脚下,除了穷苦日子,其他都变了。

周科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小康家庭。

他的婚姻观是自由恋爱,他的就业观也让他选择感兴趣的行业。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6)

他没有经历过她口中的生活,无法对巴木玉布木的经历感同身受,可他却没由来的,对她的执念开始有了理解。

阶级差距犹如鸿沟,共情又怎么会那么简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巴木玉布木在18岁的时候,生下了第一个女儿。

当时村里的卫生条件不允许,连生孩子这样的大事,都是找村里的接生婆在家中接生的。

在大山里,大米被视为高营养,高价值的东西,当时没有奶粉,家里的钱又不够,她便用两倍的陈年稻谷去换新鲜的大米。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7)

巴木玉布木的大女儿

然后将米粉和玉米粉混合成糊糊,作为营养餐喂给女儿,这便是她们夫妻俩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生了女儿后,巴木玉布木越发没有安全感,时常半夜做噩梦惊醒。

她担心土坯房会塌,担心吹进屋里的冷风,滴落在屋里的冷雨会让女儿生病。

而且村里没通电,每次打雷都会惊吓到孩子,巴木玉布木就需要在黑暗中抱着女儿哄,如果恰逢下雨,她还需要抹黑,找到盆,放在屋里接雨水。

这样的生活又过了两年,在她20岁时,二女儿出生了。

二女儿的到来,让她更加恐慌。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8)

大凉山里的山地梯田,不是那么好耕种的,森林里的树木经过多年的砍伐,已经所剩无几。

遇到下暴雨,山上不仅会滚落石头,还有可能发生泥石流。

最重要的是如果遇上旱涝天灾,一整年的辛苦耕作,换来的却是颗粒无收。

原先三人还能勉强维持温饱,此时多了一张嘴还少了一个劳动力,仅靠丈夫一个人,家里很有可能会揭不开锅。

经过深思熟虑,巴木玉布木决定带着二女儿外出打工。

打工的第一站便是南昌。

第一次出远门的巴木玉布木对陌生的一切感到新奇。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19)

在砖厂,她除了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努力赚钱外,还要学习说普通话。

虽然很辛苦,但她适应力很强,可跟随她一起出来,还不足百天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强的适应力了。

二女儿经常生病,这让巴木玉布木非常头疼,更为不幸的是,二女儿夭折了。

生活很苦,但有时候它会告诉你眼前的磨难不算什么,更苦的日子还在后头。

2011年,巴木玉布木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也是一个小女孩,三女儿的到来让她看到了希望。

在她要鼓起勇气好好生活的时候,三女儿却在出生的第十天夭折了。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20)

接连失去两个孩子,巴木玉布木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可她还有大女儿,以后也将会有其他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成为她重新振作,努力生活的唯一动力。

2014年,巴木玉布木生下了一个孩子,对于这个孩子,她格外小心谨慎,凡事亲历亲为。

在她的细心照顾下,孩子被养的白白胖胖的,不久后,她已经是四个健康孩子的母亲了。

为了让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她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巴木玉布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对孩子们的学业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她希望孩子们通过读书不必再被困在小山村。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21)

好在,两个女儿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让她引以为傲。

学习之外,她还鼓励孩子们培养兴趣爱好。

孩子们喜欢阅读,她便在家里腾出一间书房,每年从福建回四川,她都会带一些书回家。

孩子喜欢舞蹈,她便把孩子送去兴趣班,哪怕兴趣班的费用比学费贵上几倍,她也没心疼过。

对于孩子们犯错,她有自己的见解,可以包容但不能越过原则。

春运返乡女怀抱幼儿负重前行(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22)

巴木玉布希望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健健康康地生活,在这个基础上,能给孩子们存一些彩礼或者嫁妆就更好了。

巴木玉布木的故事令人落泪,也让周科叹服,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满目疮痍的家庭看见了希望,周科决定跟拍她一辈子。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热爱它的人,那些摧毁不了我们的困难终将使我们强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