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航团营长有多少人(一天做八顿饭的炊事班长透出了陆航旅的啥秘密)
陆航团营长有多少人(一天做八顿饭的炊事班长透出了陆航旅的啥秘密)走到灶台跟前,刚好红烧鱼头快要出锅了,撒把青菜更有食欲,让人颇有些羡慕飞行员的口福。“都会做什么拿手菜?”“只要是普通家常菜咱都会做!最拿手的是酸菜鱼、红烧肉、鱼香肉丝……”来自四川的炊事班长邓士林自信满满。简陋的操作台。中国军网记者 薛妍 摄伴着螺旋桨带来的劲风,战鹰驶离地面。它们再次落地将是晌午。陆航部队的食堂分地勤灶和空勤灶,空勤灶的伙食不知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美味,反正隔着不远处的空勤灶飘来的香味儿总能随意勾起人的食欲。饭后,我寻着饭菜的香味儿,顺着虚掩的门溜进了一个空勤灶。与想象中热火朝天的场景不同,只有两人忙碌的身影让操作间显得有些冷清。不过,人少可不代表力量就小。因为他们两人要保障的可是几十人的伙食。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薛妍
清晨6点,南京的天处于黑白相接的临界点。这本属于冬季宁静熟睡的时候,第72集团军某陆航训练场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飞行员们在各自直升机前开始做起飞前的准备工作,而更早时候在此的地勤人员也进入了最后的检查阶段。
地勤人员与飞行员交流检修内容。廖安琪 摄
战鹰即将起飞!
伴着螺旋桨带来的劲风,战鹰驶离地面。它们再次落地将是晌午。
陆航部队的食堂分地勤灶和空勤灶,空勤灶的伙食不知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美味,反正隔着不远处的空勤灶飘来的香味儿总能随意勾起人的食欲。
饭后,我寻着饭菜的香味儿,顺着虚掩的门溜进了一个空勤灶。与想象中热火朝天的场景不同,只有两人忙碌的身影让操作间显得有些冷清。不过,人少可不代表力量就小。因为他们两人要保障的可是几十人的伙食。
简陋的操作台。中国军网记者 薛妍 摄
走到灶台跟前,刚好红烧鱼头快要出锅了,撒把青菜更有食欲,让人颇有些羡慕飞行员的口福。“都会做什么拿手菜?”“只要是普通家常菜咱都会做!最拿手的是酸菜鱼、红烧肉、鱼香肉丝……”来自四川的炊事班长邓士林自信满满。
这是位刚入伍就来到炊事班,已经干了五年的“大厨”。“天天拿锅铲炒菜,手上有没有茧子?每天得做几顿饭?”邓士林不自觉地搓了搓双手:“天天接触油、面,手比当兵前粗糙了很多。现在一切训练贴近实战,飞行任务多,飞行员飞行时间场次不定,一天最多得做六到八顿饭。”
没想到这随口一问竟“问”出了不小的秘密。
在这里,空勤灶每餐6个大菜6个小菜,一素一荤两个汤,一餐烹饪完毕至少要一个半小时。然而,白天的工作并不算最累,但凡飞行员有夜航飞行的话,炊事班就要凌晨两点起床做好饭菜送去外场,等飞行员吃完拿回碗盘清洗后,就该准备早饭了。
兀自佩服二十岁出头的邓士林这么吃苦耐劳,可细心一想,那飞行员到底飞多久呢?从早到晚,六到八顿餐的保障背后连着的是飞行员持续的训练与备战。
这个陆航旅成立不是最早,但如今已是陆军赫赫有名的“树梢杀手”,没有过人的本领哪叫得响这名头?这里曾交出“武直-10列装21天实现全军陆航部队‘第一飞’”“158天打出全军陆航部队‘第一弹’”“不到一年成建制打响联合作战演练‘第一仗’”的骄人战绩。如今,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深入,这支陆航的拳头部队自然给自己加足了训练“套餐”:在训练上,不定期高强度12小时连续飞行;在演练中,曾在朱日和实兵对抗三天三夜;在技术上,掌握超低空贴海面飞行……
战鹰起航。张欢朋 摄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坚实的后勤保障,这些成绩自然是无从谈起的。正如炊事班长邓士林所说:“当兵无岗位之分,做炊事员与其他战友一样,与飞行密切相关,保障好飞行员就为保障好飞行出了力。”
每日辛劳的飞行保障对邓士林来说貌似并不乏味,这个来自四川的炊事班老兵有着自己的一套乐观的人生哲学:做人要有品德,做厨师也要有“厨德”。所谓的“厨德”是指厨师做菜要富有感情,这样才能在做每道菜时一丝不苟,做出的菜才能达到高标准,色香味俱全。
食材在他的手下被切得精细,锅铲在他的手上欢快地翻动,想必他的内心是愉悦的,因为他灶台的这一头可是连着陆航部队的战斗力……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薛妍
编辑:毛志文
编审:曲延涛
投稿邮箱:zgjw_81@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