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300年前厦门三大家族开拓高雄(300年前厦门三大家族开拓高雄)

300年前厦门三大家族开拓高雄(300年前厦门三大家族开拓高雄)1945 年之后,厦门人才也不断支援台湾的开发与建设。洪卜仁说:" 那个时候高雄就来厦门招聘老师了,有不少厦门人支持高雄教育事业。" 现在,高雄有不少实业家祖籍都在厦门,也有许多人才是从厦门高等学府或者专科学校毕业后到高雄发展的。" 厦门人开发建设了厦门港口城市,也参与开发建设高雄港口城市,厦门与高雄是两个姐妹城市。" 洪卜仁说道。洪卜仁告诉记者,厦门居民大规模、有组织地移民台湾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明末郑芝龙据台期间,因为福建沿海大旱,他召集数万饥民垦殖台湾高雄一带;第二次则是郑经父子经营台湾期间,据史料记载,当时福建沿海投奔郑成功、迁台人数达 20 多万人,郑成功在高雄一带设立万年县,是最主要的垦殖地;第三次则是在清朝的康熙至道光年间,明清时期同安有 68 个姓氏移居台湾,从中可找到清代同安(厦门)各姓氏移居高雄的开基祖。厦门居民三次大规模迁台"1947 年,我从厦门坐船前往高雄。

300年前厦门三大家族开拓高雄(300年前厦门三大家族开拓高雄)(1)

300年前厦门三大家族开拓高雄(300年前厦门三大家族开拓高雄)(2)

台海网3月18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3 月下旬,高雄市市长韩国瑜将带队访问香港、澳门、深圳、厦门四座城市,为高雄寻找商机。这一消息引起了关注,不少在厦台胞及专家学者都期待着厦门与高雄开启深入交流的大门。

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告诉晨报记者,从高雄开发时期开始,厦门就与高雄往来密切。1947 年 3 月下旬,作为兼职记者的洪卜仁曾去高雄采访,那时他就见证了厦门和高雄之间的交通往来。自此,他对高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解高雄的发展史,他收集了大量史料。

日前,记者来到洪卜仁的工作室,他正在整理厦门与高雄往来的史料,厚厚的一沓文献记载了两地交流与联结的故事。从今日起,晨报将推出系列专题,邀请 91 岁老专家洪卜仁为您讲述厦门与高雄的那些事儿。

谈开发:

厦门居民三次大规模迁台

"1947 年,我从厦门坐船前往高雄。傍晚坐上船,隔天上午就到了。" 洪卜仁说,那时候的高雄与现在大不相同,高雄从一片荒芜发展成繁华的国际港口城市,这样华丽的转变,与厦门渡台先民披荆斩棘的创业历程分不开。

洪卜仁通过常年的研究发现,300 多年前,厦门三大家族前往高雄发展,包括莲坂的叶氏以及同安的两个陈氏家族,其中以叶氏家族为首,在高雄开创出了一番事业。现在,有不少台湾叶氏后代回来寻根谒祖。

洪卜仁告诉记者,厦门居民大规模、有组织地移民台湾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明末郑芝龙据台期间,因为福建沿海大旱,他召集数万饥民垦殖台湾高雄一带;第二次则是郑经父子经营台湾期间,据史料记载,当时福建沿海投奔郑成功、迁台人数达 20 多万人,郑成功在高雄一带设立万年县,是最主要的垦殖地;第三次则是在清朝的康熙至道光年间,明清时期同安有 68 个姓氏移居台湾,从中可找到清代同安(厦门)各姓氏移居高雄的开基祖。

1945 年之后,厦门人才也不断支援台湾的开发与建设。洪卜仁说:" 那个时候高雄就来厦门招聘老师了,有不少厦门人支持高雄教育事业。" 现在,高雄有不少实业家祖籍都在厦门,也有许多人才是从厦门高等学府或者专科学校毕业后到高雄发展的。" 厦门人开发建设了厦门港口城市,也参与开发建设高雄港口城市,厦门与高雄是两个姐妹城市。" 洪卜仁说道。

谈亲缘:

高雄沿袭闽南诸多风俗

厦门与高雄之间的亲缘也是不可分割的。在高雄的莲池潭北畔,有座 " 半屏山 "。据台湾民间传说,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由此可想象厦门与高雄关系十分密切。

洪卜仁说,台湾姓氏源流研究会理事长林瑶琪多次到厦门实地调查,并邀请厦门大学对姓氏源流比较有研究的教授到台湾访问,两地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不少高雄人在厦门找到根。每年清明节,一批批高雄同胞前来厦门寻根谒祖,参与修族谱、建宗祠 ……

记者了解到,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是高雄众多供奉吴真人寺庙的祖庙。台湾保生大帝的信徒们每年都会组团来厦门慈济宫拜谒祖庭,并捐资参与慈济宫的扩建等。

洪卜仁为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台胞吴德功先祖是同安埭头村人,明代时迁移台湾凤山(今高雄凤山县),为了实现先祖寻根认祖的遗愿,吴德功先后五次跨海来同安寻找祖坟,并撰写一篇文章发表于台湾报刊,在台胞中引起反响。

洪卜仁还提到,厦门先人渡海开垦高雄时,也带去了祖籍地的风俗习惯。近些年来,厦门的民俗专家学者数次访问高雄,发现高雄的建筑风格、民间节日、人际交往等各种乡土民情都沿袭闽南一带的风俗。" 大家在高雄就好像在厦门一样亲切。" 洪卜仁笑着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