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八十一难中二十难详解(八十一难文化意蕴刍论)

八十一难中二十难详解(八十一难文化意蕴刍论)正如鲁迅所言“作者构思之幻,则大率在八十一难中”,②八十一难体现了小说的构思之妙,是作者天才想象力的集中表现,所以,无论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八十一难展现出来的并非悲凄哀怨、撕毁美与价值的痛感,而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美感,是一座开满奇葩的艺术之园,给人以无尽的享受。 词典对“难”的解释是“不幸的遭遇、灾难”,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但没有悲惨之感,反而有轻松喜悦之感。八十一难是打了折扣的难,是预想中能化解的难。每当取经人身陷缧绁、遭遇险厄之时,读者尽管紧张却无须担心,千钧一发的时刻总有救星援助,化险为夷。因此,这所谓的“难”不过是过程的曲折而已,绝非结局的呈现,更细言之,是为小说情节的艺术需要才设此八十一难,以成其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势。读者阅读过程中心也随之一张一弛,故而感觉奇趣。如书中五十三至五十四回,写唐僧等行至西梁,误饮子母水,腹痛有胎,后用落胎泉水才消了胎,逃过一难,一心

以前假期屏幕上都被四大名著霸屏了,今天回顾一下自己大学时的一篇论文,篇幅太长,分两篇发布。

悲剧在撕毁中体现美与价值,喜剧则在幽默诙谐中体现思想的光辉和文化的内蕴,这样悲剧和喜剧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其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设计与语言风格都体现出浓郁的喜剧色彩及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美国大百科全书》称《西游记》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小说,充分肯定了其思想和艺术价值。众所周知,《西游记》的创作蓝本是唐朝的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实,但小说把这个艰险漫长的取经过程变得浪漫生动,充满幻想色彩。而在这喜剧式的故事连缀过程中,书中对非现实世界的描摹想象中体现出来的艺术意蕴、在对宗教揶揄的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对佛教宗旨的奉行、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思考、在明末文学作品中世俗思想的融入的明显特征中,不难看到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同时也是一个人情的世界,一个充满文化意蕴的世界。本文就小说中的主体部分——八十一难历程中所体现的艺术意蕴、佛学意蕴、哲学意蕴、世俗意蕴进行浅显的论述。

八十一难中二十难详解(八十一难文化意蕴刍论)(1)

艺术意蕴

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尽灭 三三行满道归根”记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最后的一难,即通天河老鼋作祟,使佛本行经不全,自此取经大业才功德圆满,以成佛门中“九九”归真之数。当然,读者是不必拘泥于“八十一”这样的数字而从书中寻找情节来考证。作者意在说明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苦、无数磨难才取得真经,而取经过程中的险山恶水,刀光剑影,魑魅魍魉和师徒四人的执着、无畏、勤奋的高贵品质才是其艺术的精华。

词典对“难”的解释是“不幸的遭遇、灾难”,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但没有悲惨之感,反而有轻松喜悦之感。八十一难是打了折扣的难,是预想中能化解的难。每当取经人身陷缧绁、遭遇险厄之时,读者尽管紧张却无须担心,千钧一发的时刻总有救星援助,化险为夷。因此,这所谓的“难”不过是过程的曲折而已,绝非结局的呈现,更细言之,是为小说情节的艺术需要才设此八十一难,以成其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之势。读者阅读过程中心也随之一张一弛,故而感觉奇趣。如书中五十三至五十四回,写唐僧等行至西梁,误饮子母水,腹痛有胎,后用落胎泉水才消了胎,逃过一难,一心向佛的和尚竟然要生孩子,真令人哭笑不得,此难有幽默戏谑之色调。紧接着入西梁国,女王见唐僧仪表堂堂,欲招赘唐僧为夫,唐僧几番周折才得以渡过此劫,看着舍弃这江山美人,锦衣玉食,此难则有忍痛割爱之感。正欲离开西梁,又遇风月女魔蝎子精,掳走唐僧,欲结百年之好,好生辛苦才得以逃离这红颜惨劫。这三难写的都是考验唐僧抵制人间和妖界之情与欲的诱惑的定力,然而各有其特色,读者的心也如进入万里迷宫,为之称奇。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因此,八十一难的设置增添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与生动性,是人为之难,戏剧之难,所以读者从中感到的非悲凉凄惨,而是险趣横生。

八十一难中二十难详解(八十一难文化意蕴刍论)(2)

除了丰富情节性之外,小说中的许多艺术形象也在八十一难中得到细致的刻画和淋漓的表现,如孙悟空这一形象蕴含着的矛盾点:其一是叛逆英雄,即对既定现实的否定和反抗,如对阶级区分、武力镇压、自由束缚的反抗,在八十一难中体现为对神佛天庭的嘲讽揶揄,对天庭不公条规的反抗,对花果山自由生活的向往;其二是归顺英雄,这以孙悟空戴上紧箍咒为标志,归顺了神佛的旨意,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这后一形象主要是在八十一难中体现出来,使其形象意义更为丰富,耐人寻味,使原先单纯的叛逆者转为一个对世界、对人生、对生命意味和道德情感有着诸多认识和实际行动的复杂形象,让一个叛逆英雄在社会中找到一个归属,这种文学形象的丰富过程需要情节的不断推动发展、曲折变化才能完满地体现出来,同时,八十一难中出现的众多妖魔虽非主角,但他们共同组成了神魔小说中的一个艺术追求倾向:世俗化,如白骨精的狡猾多变,手段高明,人世间并非没有;铁扇公主深沉的家庭观念演变而成的复仇心理,让人在厌恶的同时略带同情;就连佛前尊者阿傩、枷叶也是一副贪小便宜的样子,让人从小说中感受到浓郁的世俗风情意味。作者正是在八十一难的叙述描绘中体现其独特的匠心,使小说的艺术形象更值得人玩味。

八十一难中二十难详解(八十一难文化意蕴刍论)(3)

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传承的悠久,中国古代艺术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故此与山水有关的艺术类型蔚为大观,如山水诗﹑山水画。在《西游记》之八十一难描写中,山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让读者如临其境,从中领略到一种接近自然的美。小说中描写的山水特点,表现出广阔无限浑然天成的意境和雄奇壮丽,带有神秘感的特点。如二十回中对万寿山的描写:“崖前草秀﹑岭上梅香。荆棘密森森,芝兰清淡淡。……又见那绿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载斗秾华;白的李﹑红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争艳丽。……松坡冷淡,竹径清幽。”①如此圣地,孕育着天地精华,所以写到五庄观里能长人参果也就不足为奇。这景色描写不仅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还调动人嗅觉的联想,其景色描写犹如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其中还蕴含着浓厚的道家意蕴,清幽、虚静、灵秀,因而成为镇元大仙修道的胜地。当然,书中山水景色描写更多的是体现出“险”,如对通天河的描写: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千层汹浪滚,万迭峻波颠。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茫然浑似海,一望更无边。这种苍凉浑茫、险象环生的景物唤起人们对取经者的敬意,使人看到更为庄严、崇高的内在精神,从而在自然背景中体会人物的闪光品质。因此,这一取经过程是在意境中完成的历难过程,山水意境冲淡了“难”的色彩。

正如鲁迅所言“作者构思之幻,则大率在八十一难中”,②八十一难体现了小说的构思之妙,是作者天才想象力的集中表现,所以,无论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八十一难展现出来的并非悲凄哀怨、撕毁美与价值的痛感,而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美感,是一座开满奇葩的艺术之园,给人以无尽的享受。

八十一难中二十难详解(八十一难文化意蕴刍论)(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