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就班的去做就好(按部就班的做事)
按部就班的去做就好(按部就班的做事)祁同伟老婆梁璐比他大十来岁,是他的大学辅导员,在祁同伟上大学的时候,梁璐追求他,但他不为所动,没有接受梁璐的追求。祁同伟毕业后,因为家中无权无势,他被分配到一个非常偏远的山区乡镇司法所,那个所里连他在内一共三个人。所长是六十年代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在山里一干30多年,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天上地下的差别,让祁同伟愤懑不已。兢兢业业却只能30年枯守乡镇司法所的老所长,仿佛让他看到了30年后的自己,所学无所用,孤独地等待没有希望的未来。巨大的心理落差深深刺激了他,让他变成另外一个人。他不甘心!所以他想起了大学期间曾追求过自己的女辅导员梁璐,她的父亲可是市委书记梁群峰,只要能拿下梁璐做老婆,他自然能青云直上。其实,看看他的经历就能明白一些东西。在大风厂要发生爆炸、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万分危急的时刻,他在育良书记要求去现场的情况下,却迟迟不采取行动,还自以为是的说:“人要审时度势,头脑必须清晰,你
有个公务员给我留言:“都说‘三十而立’,我作为一名80后公务员,却感到‘三十不惑’,微薄的工资,繁重的任务,一眼能望到六十岁的前途,请问我该不该跳槽证明自己?”
很多恐惧,不是对职业本身的恐惧,而是对未来前景的恐惧。有一部分人一直处于这种状态,该怎么办呢?
01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有个公安厅长祁同伟,这个角色很令人讨厌:
在大风厂要发生爆炸、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万分危急的时刻,他在育良书记要求去现场的情况下,却迟迟不采取行动,还自以为是的说:
“人要审时度势,头脑必须清晰,你说我现在冲得那么前面,蹦得那么高,有什么好的。”
他只想着自己如何升官,却不管百姓死活。按道理讲,他是普通人家出身,又是汉东大学政法系毕业的高材生,为何觉悟这么低?
其实,看看他的经历就能明白一些东西。
祁同伟老婆梁璐比他大十来岁,是他的大学辅导员,在祁同伟上大学的时候,梁璐追求他,但他不为所动,没有接受梁璐的追求。祁同伟毕业后,因为家中无权无势,他被分配到一个非常偏远的山区乡镇司法所,那个所里连他在内一共三个人。所长是六十年代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在山里一干30多年,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天上地下的差别,让祁同伟愤懑不已。兢兢业业却只能30年枯守乡镇司法所的老所长,仿佛让他看到了30年后的自己,所学无所用,孤独地等待没有希望的未来。巨大的心理落差深深刺激了他,让他变成另外一个人。他不甘心!所以他想起了大学期间曾追求过自己的女辅导员梁璐,她的父亲可是市委书记梁群峰,只要能拿下梁璐做老婆,他自然能青云直上。
人生最大的恐惧不是面临现实的困境,而是因为欲望强烈,却又看不到希望,没有盼头。哀,莫大于心死。祁同伟偏偏是个不甘于认命的人,于是,他想到了娶梁璐这样一条改变自身命运的“捷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很明显,祁同伟同志走的是一条“捷径”,走这条捷径的根本源于他内心里不断膨胀的“贼”。
心术不正,贼心膨胀,注定了他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02
前些日子,我跟一个销售总监聊天,我问她在这家大券商干的挺好,为什么要辞职?她说,如果只求一份稳定又高收入的工作,当然不会辞职,之所以选择离开,就是看到了她上司现在的样子:工作按部就班,没什么突破和创新,也不能允许下属有太多个人想法,再加上管理机制问题,决策流程冗长,常常错失市场良机……
她跟我说,本来刚开始进入这家券商,也想着安稳一些,但发觉这样待下去让她很难受,她不想躺在功劳簿上“等风来”(行情变好),更不想成为上司那个样子。她不想图安稳、依靠大品牌给自己背书,她要的是能够发挥才华的舞台,所以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正是因为这种不满足,才不断的成就她,让她不惧困难,敢于挑战自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而优秀的业绩又让她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结识了更优质的人脉资源,从而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人家之所以能成为TOP SALES,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个老板曾问我:你知道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吗?
我说,怕公司开不下去了?
他摇摇头,不是,这没什么好担心的,真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
他最担心的事,就是跟大街上那些来来往往的人没什么两样,变成平庸的大多数,那样会让他一眼就能看到头——哪怕有房有车、有吃有喝,但也跟行尸走肉一样,没什么意思。
有追求的人最大的担心,就是一眼就看到了头:工作和生活按部就班,没什么变化,也没什么想象空间,仿佛一切都被安排好的。这让人很沮丧,也让人很害怕。
正是这种恐惧感在不断推动人们求上进,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
03
但不是所有的恐惧都会成为推动向上的力量,有些恐惧会让人畏首畏尾、疑神疑鬼,甚至会扭曲一个人的正常认知。
公司的一个高管X总,他拥有一间独立办公室,靠近走道的那面墙是玻璃的,光线很透明,他却让人用文件柜给挡住。有一次,总经理问行政,为什么不把X总办公室的文件柜移走,行政说移过一次,但是X总还是让人移回原来的位置,并且告诉行政,以后谁也不许再挪动这个位置。X总经常跟熟悉的人说,总经理总是处心积虑的在孤立他、算计他,一有风吹草动就让他坐立不安,领导哪怕有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说话,他也以为别有深意,甚至介怀半天。后来,他终于离开了公司,不知是过于敏感还是业绩不佳。总之,他走了。
在《为未来竞争》这本书里,有一则寓言。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则寓言映射了很多职场人士的行为,很多人之所以害怕犯错,是由于惩罚导致的“学习认知”的结果,造成了内心的恐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再也不敢越所谓的“雷池”半步,不敢闯、不敢干,怕犯错,以至于错失真正的机会,非常可惜。
04
成功者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他们在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他们为了体验不凡的感觉,从不甘于现状。
有一个人,44岁入狱,做了27年牢,出狱时已经年过古稀,在常人眼里基本上就只剩下老朽了,但他的人生巅峰却刚刚开始。
他的牢狱生涯受尽折磨,在漫漫长夜里,他向监狱方面争取在监狱院子里种一小块菜园,在无数次拒绝之后最终同意,这一抹绿色也成了希望之光,在只有几平米的牢房里,他依然坚持锻炼身体,在牢房中跑步、做俯卧撑。
在出狱的时候,他说,当我走出了囚室,迈向通向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而现实中的很多人,则与之相反,成了自由世界中安全感的囚徒。
恐惧感能够提醒自己不能陷于平庸,但不足以驱动一个人走向人生高峰,真正引领一个人走向高峰的,一定是他的理想和信念。
所以,决定你未来的,一定不是你的上司,而是你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