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上门走访(小小扩音器解决大问题)
不动产登记上门走访(小小扩音器解决大问题)责任编辑:赵璇据了解,自3月份以来,芝罘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每天办理各类登记近800件,接待办事群众达1400多人,仅档案查询,每天的业务量多达425件以上,接待群众近千人,加之该中心正在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查(解)封登记、异议登记、抵押注销登记、变更登记等工作需要即时办结。面对如此大的登记量和人流量,该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只跑一次腿”“服务无止境”的工作理念,从3月初开始,就及时启动了延时服务,加班加点办理登记业务,几乎每天中午和下午都要工作到12:30和18:00以后,努力让企业和群众一次性办完所有登记手续,不让群众白跑白等。面对连续加班加点及高负荷的工作量,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顶住压力、高标服务,以最快的速度为群众办理查询业务,提高办结效率。“开具不动产档案证明,不仅涉及到不动产登记的交易、缴税、抵押、挂失、查(解)封等,还关系到户籍登记、子女入学、财产申报等各个方面,业务流程复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9日讯(YMG全媒体·大小新闻记者 钟嘉琳 通讯员 姜波 王晓军 刘铭 摄影报道)5月9日上午九点,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芝罘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大厅里却是像往常一样熙熙攘攘,丝毫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伴着窗外的雨声,叫号声、电话铃声、打印机的声音,夹杂着咨询服务的声音此起彼伏。
受疫情影响,连日来,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迎来了登记高峰,大厅里环境嘈杂,人声鼎沸,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沟通很多时候不能“说”,只能靠“喊”。中心档案馆的馆长隋典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自掏腰包,为档案查询窗口的工作人员购买了“扩音器”,清晰响亮的声音真正解决了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最后一米”的距离。
“你好,请您提交身份证和不动产证。”21号窗口前,工作人员徐雯微笑着说道,前来办理业务的王阿姨听到后,立刻将证件递了过去。“有这个扩音器真是太好了,大厅里这么吵闹,以前扯着嗓子喊都听不清,现在听的一清二楚。”王阿姨一边说着,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是登记高峰,大厅里人数多、声音杂,很多时候办事群众都听不清工作人员在问什么、说什么,往往一个问题要说好多遍,后面排队的人还在着急的等着。我们办事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样,从早喊到晚,嗓子都哑了。我就想作为馆长,应该做点什么,就买了几个扩音器,既能保护她们的嗓子,又能让办事群众听清问题,还能加快办理速度,算是一举三得了。”隋典颜如是说。
据了解,自3月份以来,芝罘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每天办理各类登记近800件,接待办事群众达1400多人,仅档案查询,每天的业务量多达425件以上,接待群众近千人,加之该中心正在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查(解)封登记、异议登记、抵押注销登记、变更登记等工作需要即时办结。面对如此大的登记量和人流量,该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只跑一次腿”“服务无止境”的工作理念,从3月初开始,就及时启动了延时服务,加班加点办理登记业务,几乎每天中午和下午都要工作到12:30和18:00以后,努力让企业和群众一次性办完所有登记手续,不让群众白跑白等。面对连续加班加点及高负荷的工作量,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顶住压力、高标服务,以最快的速度为群众办理查询业务,提高办结效率。
“开具不动产档案证明,不仅涉及到不动产登记的交易、缴税、抵押、挂失、查(解)封等,还关系到户籍登记、子女入学、财产申报等各个方面,业务流程复杂、办事群众较多。当前,在人员不足和申请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克服困难,狠挖自身潜力,力求通过‘精致服务’让每一位办事群众期望而来,满意而归。”芝罘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主要负责人表示。
瞄准难点、聚焦堵点、紧盯重点,芝罘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创新服务永不止步。下一步,中心将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搭建、数据共享、系统建设、短信平台等多项措施,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等结合起来,建立微信端网上受理平台,全面整合在线申请、在线预约、业务查询、办事指南、政策法规等多项便民服务。“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推行后,群众可7×24小时无缝隙通过微信公众号提前申请和预约办理时间,规避大厅业务高峰时段,减少办事群众窗口等待时间,真正实现“即来即办即走”。
责任编辑: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