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秋的英语标准翻译(怀抱金玉不知其贵)
一日三秋的英语标准翻译(怀抱金玉不知其贵)但是说农历是阴历,就要注意。而直接把农历替换(翻译)成阴历,就更加难免犯错误。举例:公历是一种阳历;公历属于阳历;属于阴历的历法有伊斯兰历、傣历等等;伊斯兰历是阴历——在不会逻辑混乱的前提下,省略了“一种”二字。以上说法均没有毛病。众所周知,“阴历”是历法类别名词,与它并列的类别还有“阳历”、“阴阳历”。按太阳周期编制的历法属于阳历类别,按月亮周期编制的历法属于阴历类别。“农历”是历法名称,与它并列的历法名称还有“儒略历”、“公历”、“藏历”等等。逻辑上,某个历法属于某个历法类别,反过来说某个历法类别中包含了某个历法。
冬奥会开幕式介绍24节气
这是冬奥会开幕式介绍24节气的一个画面。画面中的中文是“在中国农历中,一年有24个节气……”。其英文(译回中文)是“在中国阴历中,一年有24个阳历节气……”。
把“农历”直接说成“阴历”,合适吗?
这不仅仅是一个逻辑问题,更是一个历法专业问题。
众所周知,“阴历”是历法类别名词,与它并列的类别还有“阳历”、“阴阳历”。按太阳周期编制的历法属于阳历类别,按月亮周期编制的历法属于阴历类别。
“农历”是历法名称,与它并列的历法名称还有“儒略历”、“公历”、“藏历”等等。
逻辑上,某个历法属于某个历法类别,反过来说某个历法类别中包含了某个历法。
举例:公历是一种阳历;公历属于阳历;属于阴历的历法有伊斯兰历、傣历等等;伊斯兰历是阴历——在不会逻辑混乱的前提下,省略了“一种”二字。以上说法均没有毛病。
但是说农历是阴历,就要注意。而直接把农历替换(翻译)成阴历,就更加难免犯错误。
首先因为农历(逻辑上)根本就不是阴历,(专业上)也不属于阴历。
科普一下,农历是(属于)阴阳历。因为在农历中,月(朔望月)是阴历属性的,年(24节气)是阳历属性的,而置闰法(这是精华,以后专题解释)则是阴阳历属性的。
是的,有点拗口。把上面这句话简单洁说就成了——农历的月是阴历,年是阳历,置闰法是阴阳历——有了这个知识点,你还会草率地说农历是阴历吗?
这部世界上诞生最早且连续使用至今的阴阳历,体现了中华先贤的科学水平(天文观测)和智慧水平(协调思维)的双重巅峰。说起中国古代科学成就时绝不能不提夏历(农历以前的名称)。
由于日常认知中,24节气常常被误以为是阴历属性,而阴阳历的特质更是鲜为公众所知。再则生日因为不涉及年,农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几乎是完全等效的两个概念。所以民间把农历等同于阴历,也俗称为阴历,也是事实。
可以说如今我们怀抱金玉却不知其珍贵。有没有?
认知就有偏误,况翻译乎?
如果把“农历”翻译成“chinese lunar calendar(中国的阴历)”——只当做一个专用名词,不管精准与否,就指代农历,倒也参差可以——这也是很多场合的通用做法(有的字典也这么写);但在学术意义上,其基本概念是有问题的。而ZYM画面的问题是,除了强调solar和lunar(阳历和阴历)的比对,又是在集中传播中华文明的高光窗口,这种翻译既是专业级别的错误,也是GJ级别的错误。谬之大矣。
“农历”的英译目前莫衷一是。个人认为为准确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的精髓,仿照“中医”的翻法翻成“中华传统历(chinese traditional calendar)更中规中矩;或直接翻成chinese calendar(中华历),甚至音译作Xia calendar(夏历)或Nong calendar(农历),都绝对优于画面中的翻译。
ZYM的科学文化顾问,百密一疏啊。
hopeguy于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