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改变之后变瘦(身边的变化瘦身)
饮食习惯改变之后变瘦(身边的变化瘦身)虽然心里有顾虑,但当李显庆理解了政府和商会共同制定的《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中关于保护工作的细则后,他开始意识到这也许是一次机遇。2006年来到南锣鼓巷的李显庆,经营了这条主街上最多的店铺,销售的大多是类似臭豆腐、烤鱿鱼、炸榴莲等快消品。在南锣鼓巷“瘦身”那段时间,他很消沉。不过,因激增的游客人数严重超出了南锣鼓巷的承载能力,商业无序发展。2016年,南锣鼓巷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商户们开始响应号召进行“自救”整改。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南锣鼓巷有了哪些新变化?承载量上限只有1.7万人的古巷,每天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小长假期间甚至达到了10万人次,一度超过故宫。南锣鼓巷店铺的租金也快速暴涨了几十倍。总台记者 王胜东:过去的南锣鼓巷不光是人满为患,更重要的是商业业态的无序发展和商户私搭乱建所导致胡同风貌的严重破坏。2016年开始,政府相关部门和由商户组成的商会携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身边的变化,今天我们讲述的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的故事。
南锣鼓巷:老胡同里的新生活
南锣鼓巷全长780多米,建成于元大都时期。在主街的两侧,各有8条胡同,分布着800多个院落,完整保存着元代“里坊式”的胡同肌理。这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接踵而至。
不过,因激增的游客人数严重超出了南锣鼓巷的承载能力,商业无序发展。2016年,南锣鼓巷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商户们开始响应号召进行“自救”整改。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南锣鼓巷有了哪些新变化?
承载量上限只有1.7万人的古巷,每天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小长假期间甚至达到了10万人次,一度超过故宫。南锣鼓巷店铺的租金也快速暴涨了几十倍。
总台记者 王胜东:过去的南锣鼓巷不光是人满为患,更重要的是商业业态的无序发展和商户私搭乱建所导致胡同风貌的严重破坏。2016年开始,政府相关部门和由商户组成的商会携手努力,不堪重负的南锣鼓巷,开启了它的“瘦身”工程。
2006年来到南锣鼓巷的李显庆,经营了这条主街上最多的店铺,销售的大多是类似臭豆腐、烤鱿鱼、炸榴莲等快消品。在南锣鼓巷“瘦身”那段时间,他很消沉。
虽然心里有顾虑,但当李显庆理解了政府和商会共同制定的《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中关于保护工作的细则后,他开始意识到这也许是一次机遇。
这本30多页的《导则》包括了南锣的保护、规划、管控等方面,不仅严禁私搭乱建,连建筑材质也要使用传统青砖、青白石,甚至在建筑色彩方面都有统一要求。
南锣鼓巷商户 李显庆:牺牲了短期的利润。但是在今天来看,这个决策是好的。我们做了自己的品牌,经营规范化。我们的消费者感受也得到了提升,对南锣鼓巷的评价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现在发展更健康。
南锣鼓巷商会会长 徐岩:我们南锣鼓巷的发展目标是以文创为主体,以原创为特色,以体验式、博物馆式、花园式为特征的商业街。
胡同里的古韵与新貌
南锣鼓巷主街的新气象只是一个方面,对于长期居住在南锣鼓巷周边胡同的居民来说,环境和生活的改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
总台记者 何畅:南锣鼓巷是许多外来游客来北京了解历史必去的一个打卡地,因为这里的胡同蕴含着许多老北京的“活历史”。但是在2016年之前,这里还不是这个样子。当时,本来就不宽的胡同里停放了许多车,空调机箱也都随意地挂在墙上,天上也“飞”着各种电线。
总台记者 何畅:现如今,头顶的飞线没有了,露出了通透的天际线。同时,曾经外挂的空调机箱也都统一做了隐藏装饰。最难得的是,很多老建筑重新露了真容。
总台记者 何畅:我眼前这个大门叫“如意门”,它是古代寻常百姓家常见的一种规制的大门。我们提前约了这个院子里的其中一户居民,一起进去看看里边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南锣鼓巷居民 杨占岭:在北京四合院中,讲究“桑柳榆槐不能进宅”,所以种的都是石榴、柿子、枣树,春华秋实。以前我们这叫大杂院,现在种绿植的地方全是自建房,旁边是一条极窄的小路,现在空间已经打开了。
“申请式腾退”
居民自愿选择是否搬迁
自2015年起,北京市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创新推出了“申请式腾退”政策,把选择权交给胡同居民,老街坊们可以自愿选择“去或留”。外迁居民可以通过适度补偿,搬到面积更大、设施更现代化的新小区居住。关大爷就是外迁居民之一,我们先来看一段五年前拍摄的画面,当时,关大爷还住在南锣鼓巷的旧房子中。
南锣鼓巷居民 关大爷(五年前):你看这个屋子,一关上灯就黑得要命,整天都是这样。这间屋不见光又不透风,你说怎么住。
老街坊的新生活
现如今,关大爷已经告别南锣鼓巷,搬入了新居。前不久,我们的记者又回访了这位老街坊。
国庆节前,关大爷要到女儿那里看看外孙,顺便回趟南锣鼓巷看看老街坊。
关大爷要见的老街坊就是杨占岭,多年未见的老街坊一见面是格外的亲,可谁承想,俩人刚见面就“比”了起来。
关世岳:这地儿买东西还是不方便吗?
杨占岭:还可以,这边现在有一个新的超市,而且(价格)还特便宜。
关世岳:那挺好,但是没有我们双桥方便,出了门有四五个超市。
杨占岭:(无论是)咱们搬走的居民,还是咱们留住的居民,生活水平都上来了。
对于胡同的生活来说,改变还不止外出购物这一点。杨大哥最想让老街坊看的还是曾经让家家户户都头疼的老难题,如今是怎么改善的。
杨占岭:这边是厨房,这边是卫生间。现在咱们冬天洗澡也没问题了。
2015年8月,北京市东城区启动了对南锣鼓巷西南角四条胡同的修缮整治项目,通过“申请式腾退”和“申请式改善”的方式,居民可自愿选择外迁、平移或者留住。外迁居民可通过适度补偿,搬到面积更大、设施更现代化的新小区居住。在南锣鼓巷这四条胡同的600多户居民中,像关大爷一样选择“申请式腾退”的居民有452户,占比近70%。
居民携手社区共治
扮靓胡同新景
其实不仅是南锣鼓巷,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东城区还通过让居民参与小巷治理的办法,改善、提升、保护老城风貌。如今胡同里的生活透着浓浓的邻里情,带着地道的烟火气。
草厂社区小院议事厅就是胡同老街坊们反映和解决难题的地方。一大早,几位居民代表就聚在这里,为如何解决胡同里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的问题,商量着想法,并初步找到了两处可以改造成未来车棚的场地。
北京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小院议事厅负责人 李彩仙:我们小院议事厅从2012年成立到现在,有十年了。有事大家就一起商量着办,大家都有权利,也都有责任把家园保护得更好,所以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一天比一天幸福。
正在为胡同微花园景观忙活着的,是东四街道六条社区胡同花园花友汇的一群居民。花友汇是社区协调建立的居民自治组织,成立5年多来,居民中不少养花达人加入进来,用爱好与特长守护着胡同里大大小小的花卉景观。
胡同里有新的景致,也增添了新的功能。在美术馆后街,通过地铁盾构工程腾退空间改造的四合院,如今变成了市民文化中心,学习茶艺、插花,参加各类表演。古朴的四合院里,藏着最具都市感的热闹生活。
南锣鼓巷:老胡同里的新生活
胡同幽巷,小院人家,这里有一家一户的小日子,也有关乎千家万户的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实现了以胡同为代表的全市3900余条背街小巷的全面提升。“架空线入地”“胡同不停车”“群众自治”“社会共治”等一系列治理举措和创新机制,让胡同里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老街坊过上新生活,让老胡同焕发新生机。
监制丨陈杰
总制片人丨王平 彭娜
制片人丨晏琴
编辑丨柏杨 卢子月
记者丨王小节 朱世松 何畅 王丰 王胜东 袁成刚 魏娜 张福德 尹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