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的十大坑点(年终盘点养娃之路)
养娃的十大坑点(年终盘点养娃之路)5月母亲节,成都49中高二年级的林同学跳楼自杀,妈妈、老师眼里品学兼优、情绪稳定的他,曾多次自残、上天台。自杀前,他只记得和妈妈说“节日快乐”,却忘记还可以说“妈妈我需要帮助”。8月,上海1名14岁的女生跳楼自杀,在三页长的遗书里她说:“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她的童年。”是很多“惋惜”的一年11月,38岁的“东方神童”魏永康因病逝世,13岁高分读大学、17岁中科院硕博连读、20岁被退学……被快进的一生,写满了他和自我、母亲、原生家庭的抗争。10月,贵阳7岁女童妞妞遭37名家长联名驱逐,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讨厌上学,半夜做噩梦放声大哭。
又至岁暮,本就萧瑟的冬季在迟迟不散的疫情里,更显冷漠与疏离。
对你而言,这是怎样的一年?你会如何回忆这一年?
作为专注家庭教育研究和分享的平台,学堂梳理了2021年的教育大事件,那些珍藏已久的动容、曾被压在箱底的情绪、从“绝望之谷”到“开悟之坡”的醍醐灌顶……都在此刻,伴着初心,一起分享给你们。
这一年,我们都辛苦了。
是很多“惋惜”的一年
11月,38岁的“东方神童”魏永康因病逝世,13岁高分读大学、17岁中科院硕博连读、20岁被退学……被快进的一生,写满了他和自我、母亲、原生家庭的抗争。
10月,贵阳7岁女童妞妞遭37名家长联名驱逐,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讨厌上学,半夜做噩梦放声大哭。
8月,上海1名14岁的女生跳楼自杀,在三页长的遗书里她说:“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她的童年。”
5月母亲节,成都49中高二年级的林同学跳楼自杀,妈妈、老师眼里品学兼优、情绪稳定的他,曾多次自残、上天台。自杀前,他只记得和妈妈说“节日快乐”,却忘记还可以说“妈妈我需要帮助”。
4月,广东刚上一年级的小吕遭到同学霸凌,身上被铅笔尖扎伤20多处,眼睛部位的伤差一点就刺到眼球。
3月,黑龙江15岁女生因为打游戏与母亲发生争吵,失手将妈妈杀害,藏尸于自家冷库后如常生活,直到三四个月后爸爸从外地归家发现尸体,案件真相大白于天下。
2月,陕西6岁的程程在家附近走丢,15天后在家里十余米外发现遗体,伤痕满满。虐杀他的凶手是仅有几面之缘的邻居,13岁。
这一年看过太多悲剧,如今再提起时,那些画面也还历历在目:失去孩子的妈妈哭倒跪地,上千字的遗书,字迹工整没有修改,还有墙上那幅被针扎过的自画像……
比结局还令人痛心的是,“我们本可以”:
我们本可以成为孩子最信任、最温暖的港湾,为其遮风挡雨,却被日益膨胀的野心和欲望绑架,在繁重的生活里逐渐变成风雨本身还不自知。
明明父母是最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人啊……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属于你,“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看见孩子的内心渴望并尽力满足,但不设定KPI(关键绩效指标),允许孩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成长,去成为TA自己——
父母们满心赤诚浓厚的爱,要用对位置、使对方向。
是很多“愤怒”的一年
李诞在《脱口秀大会》中说,“每个人都能做五分钟的脱口秀演员。”互联网和自媒体飞速进化的2021年,每个人都可能站上舞台C位。
无论是短视频、直播,还是微博,人人都有获得十万加点赞、百万加浏览的机会,但这机会一旦涉及孩子就要慎之又慎,这机会并不完全等同于真金白银,相反,它更像一块试金石和照妖镜。
让六七岁的孩子洗衣服、做饭、带弟弟妹妹不说,还要小大人似的,给爸妈传授“夫妻、婆媳相处之道”;
规定时间内,孩子吃不完饭就关灯、打手;
孩子穿不上衣服向妈妈求助,妈妈说让我帮忙可以,但是得先抽你屁股两下,看以后你还能不能自己穿;
复旦某教授在家庭教育论坛上公开支持打骂孩子,因为他小时候也是如此,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对子孙们让步”……
一些不懂教育却搭上流量便车的人,用简单几句话,短短几分钟,编织出一个彩虹色的梦:“带孩子像呼吸一样轻松”“5岁开始一切事情自己做”——好家伙,宣传的就是立竿见影、药到病除。
精准命中父母们的痛点,又正好在吃瓜群众的嗨点上蹦迪,左手流量密码,右手财富密码,至于孩子……什么孩子?
跟着热闹劲哈哈笑过,关了手机冷静想想,那些“育儿专家”的一条条建议里,有哪一个字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强势者的居高临下倒是快要溢出屏幕,强行给孩子立规矩,连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尊重。
教育最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事,家长要是在孩子心里埋下恐惧与愧疚,未来又怎么可能收获健康和开朗?
曾经有一条鼓励我打小孩的视频,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可以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条视频说三个字:“举报它!”
如果非要在这份愤怒前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封号一万年”。
是很多“迷茫”的一年
2021年,前有“鸡娃”“躺平”,后有“双减”“三胎”。
七月初还在看新闻,别人家妈妈“住30平的房子,给孩子报40万的培训班”,觉得自己有被内卷到……
结果没过两周,“双减”政策重磅出台,最朝阳、最风口的课外培训行业瞬间零落一地。
家长们也麻了爪:从学前班就开始补,补到中高考快临门一脚了,取消了?
家长们不认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孩子没上完的语数外由爸妈接任来教,可怜父母们三四十岁了还得重拾课本,白天当社畜晚上当家教(我们东北也管这叫二道贩子);
求爷爷告奶奶的托关系:住家家教?行!退休教师?那可太行了!违规边缘疯狂试探,只要孩子能多考两分;
还有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国学班”,有人检查的时候拿出国学书,没人检查的时候是语文练习册……
停停停爸妈们!
咱就是说,一开始把宝押在培训班上就搞错了重点:人要是有自己跨台阶的能力,你还用得着在乎那垫脚石精不精美?
985、211的毕业证书,甚至银行卡里的余额,都只能给孩子一时之便,却绝不可能护其一生顺遂平安。未来充满变数,真正的通行证是孩子到底拥有怎样的人格:TA是否心理健康?是否乐学、善良、正直、有责任心?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共情力、沟通力、关爱力,从而为孩子的关爱感、自主感、能力感加分。
“双减”其实是个宝贵的契机,那些被“一线名师”占据的时间,我们终于能理所应当地拿回,动动脑筋用亲子活动填满,也用爱填满,修补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内心世界。
等在这一项上多拿了两分,你就会发现,孩子不仅能自己“跨台阶”了,还乐此不疲。
是很多“欢喜”的一年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这一年最想珍藏的故事,每每翻阅,像夏日凉风、冬日暖阳。
72岁“网红”教授吴姥姥深谙“快乐学习”的重要性,在短视频平台科普大学物理的她,用竹扫帚比喻宇宙射线,如今已经让200多万人重燃对物理的兴趣,其中甚至包括4岁宝宝;
刘晓伟老师创办的先锋学习社区不考试、不评比,也不处罚,但在读生表情和悦,眼里有光,毕业生也都在不同行业各自出色,又无私地传递着自己曾享有的爱和自由;
云南丑小鸭中学的校长詹大年被誉为“问题孩子他爹”,办校十年,他用自己的接纳,帮助两千多个“问题”学生重建社会关系,平和内心,回归到生命的正常状态;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学生们,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每天根据兴趣走班上课,四千名学生就有四千张课表。在校长李希贵创造的尊重、平等、自由氛围中,孩子们开银行、做生意,不惧权威,善于思考,缔造过高考一本达线率99%的神话……
不止如此,还有很多“刚好遇见”的时刻。
※学堂妈妈们努力学习修复亲子关系,最终分享和孩子的动人瞬间;
※全职妈妈华丽变身辅导师,从“自渡”到学着引导别人“自渡”,助人达己;
※还有的妈妈放下焦虑和指责,对于困境开始反思,改善了夫妻关系……
是本以为前路难遇知己的寒风萧条,却意外发现志同道合的伙伴从四面八方涌来,忍不住想要隔空击掌;
是相信方向正确,也相信努力的意义,所以即便打破旧知再难,也愿意咬牙坚持;
是对于过往和现状不再推诿,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把未来紧握在自己手里……
是无数同行者,和无数正向反馈,让这一年,值得纪念。
其实再次罗列教育事件本身没有意义,引起反思、获得成长,才是意义。
无论哪种情绪成为2021年的注脚,都愿我们的2022年,多些欢喜。
感谢一路同行,2022年和以后的很多很多年,学堂都将一如既往地陪伴大家!
做好父母
需要学习
需要跟对的人学习
2021即将过去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专注当下
邀您光临7天好妈妈成长营
学习一套简单实用的家庭教育万能公式
成就孩子,幸福自己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