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的故事时间表(急诊室的故事救命)
急诊室的故事时间表(急诊室的故事救命)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医生 朱翔:“晚上急诊给他做了开颅手术,第二天又做了下肢的外固定架手术,目前患者颅脑损伤比较重,脑挫裂伤比较重,颅骨骨折也有。”此时的小李神志模糊,多发性骨折造成的疼痛让他难以忍受,躺在抢救床上的他,不时挥动肢体,可是他没想到,接下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名伤者正是22岁的小李,由于刚经历一场猝不及防的车祸,小李头部裹着厚厚的纱布,双下肢用夹板固定住,然而,尽管院前急救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可小李的伤情仍让医生觉得十分棘手。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医生 朱翔:“他当时来的时候是一个重型颅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全身多发性的骨折,到了我们科之后我们维持他生命的迹象,我们给他做了气管插管,我们大量输血输液,保持他的血容量,当时很积极的参与了一些抢救。”抢救,就是与死神的赛跑,面对眼前这名危在旦夕的年轻人,急诊室可谓是调来了全部医护力量和资源,大家手上的动作都在加快,脚
关注与你息息相关的急救信息,真实记录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不分昼夜的救死扶伤,下面进入由K6春城频道与云南骨科医院共同推出的《急诊室的故事》。
医院,一个神圣又严肃的地方,这里充满着焦虑、不安,有绝望、也有重生,这里饱含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医护人员安慰着受伤的身躯和心灵。
刚满22岁的男子小李,在2019新年伊始,就遇上了生命中巨大的挫折,车祸、重伤、紧急入院,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
新年刚过,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里,等待迎接传统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云南骨科医院的急诊室如往日般充实、忙碌、有条不紊,1月11日下午4点,尖锐的急救车警铃将一名年轻伤者送来,交接,简单介绍伤情,急诊室医生随即开始了抢救。
这名伤者正是22岁的小李,由于刚经历一场猝不及防的车祸,小李头部裹着厚厚的纱布,双下肢用夹板固定住,然而,尽管院前急救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可小李的伤情仍让医生觉得十分棘手。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医生 朱翔:“他当时来的时候是一个重型颅脑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全身多发性的骨折,到了我们科之后我们维持他生命的迹象,我们给他做了气管插管,我们大量输血输液,保持他的血容量,当时很积极的参与了一些抢救。”
抢救,就是与死神的赛跑,面对眼前这名危在旦夕的年轻人,急诊室可谓是调来了全部医护力量和资源,大家手上的动作都在加快,脚下更是一路小跑,生怕在自己手上多流失一秒钟,对伤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此时的小李神志模糊,多发性骨折造成的疼痛让他难以忍受,躺在抢救床上的他,不时挥动肢体,可是他没想到,接下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医生 朱翔:“晚上急诊给他做了开颅手术,第二天又做了下肢的外固定架手术,目前患者颅脑损伤比较重,脑挫裂伤比较重,颅骨骨折也有。”
手术结束后,仍未脱离生命危险的小李被送往医院重症监护室,在那里接受新一轮的治疗。
重症监护室,又名ICU,由于小李伤情较重,术后情况不稳定,为了对他采取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确保他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小李身上插满了各种抢救器材和生命检测仪。
小李的姐夫:“送过来的时候他还知道疼的,因为急救医生把他的腿包扎起来了,他还叫我那个姐夫,把那些东西扯掉,太疼了,他还这样说。”
面对ICU每天定时、限时探视的特殊制度,小李的家属心急如焚,一方面,他们急于得知有关小李伤情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又害怕从医生的口中传来坏的消息,纠结的情绪折磨着一家人,小李的父亲更是当场犯病。
小李的姐夫:“当时来那天晚上,父母一看到这个情况,又去到下面急救室,量血压,吃药。”
小李的姐夫说,小李从曲靖来昆明打工已经有几年了,平时跟着表亲跑运输,事发当天,他跟着亲戚驾驶货车行驶至呈贡春融街附近时,突然听见爆胎声,司机把车停下,让小李下去查看,谁知后面紧跟的一辆车刹车不及,悲剧就在瞬间发生了。
小李的姐夫:“不具备变道的情况,他们就靠边停下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车 (姐夫)一停下来,就看见一个人飞出去了,就是我兄弟。”
尽管事故发生已经过去几天时间了,小李一路辗转,从急诊室到手术室再到重症监护室,病床的每一次移动,都深深牵动着家人的心。
或许因为事关生死,或许因为“家属免进”,或许因为24小时由医护陪护,ICU被盖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这加重了家属的心理负担,为了让家属在看不见的地方能放心将病人托付,ICU的医护人员更是如履薄冰。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长:“我们最害怕的就是遇上一个记性创伤性休克的病人,因为这种病人来,又急又重,有些还没有家属,我们一声也是害怕这样的,找不着家属交代不了病情,这样就存在着医疗纠纷的风险, 有些时候神志病人家属来了还不理解,因为他没看见你的工作状态。”
此时躺在ICU病床上的小李,正由一个训练有素的医护团队悉心照料,领头的护士长拥有28年的工作经验,尽管小李伤情复杂,可整个护理团队在她的带领下,如往常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护理工作。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长:“观察首先是瞳孔,然后是面色,温度,看看耳朵有没有压床,因为他天天卧床 ,这边有擦伤。”
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病床占面积较宽,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检测仪上的每一个数字,都能直接反映出小李目前的身体各项指标和状况,精确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是ICU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长:“他现在每天靠静脉输这些东西,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能是低蛋白血症,就容易发生褥疮,所以这方面咱们护理要非常注意。”
ICU内,医护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在ICU门外,小李的亲属买来了简易床日夜守护,不敢离开片刻,他们在等待每天下午四点,半个小时探视时间的到来。
ICU,可谓是每个医院最特殊的科室。这是一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因为这里收治的是急危重患者。这里又是离希望更近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很多人得到了救治获得了新生。小李的遭遇令人唏嘘,在ICU里,他还将面临怎样的难关?他还能醒过来吗?
下午四点,每天重症监护室规定的探视时间到了,小李的爸爸妈妈和姐姐姐夫进入病房,换上隔离服,大家都很珍惜一天中短暂而珍贵的相聚时光。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长:“小李,小李,你们可以摸摸他的手,给你们带个手套。”
面对全身上下插满各种管子和仪器、头部腿部裹着厚厚的纱布、伤痕累累的儿子,小李年迈的父母显然仍然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千言万语还未出口,眼泪早已顺着脸颊流下。
小李的妈妈:“小李,小李 妈进来看你了。”
这句呼唤,小李的母亲等待了二十四个小时 此刻,她多希望儿子能给出一点回应,睁开眼睛、做出表情、捏捏她的手,哪怕是喊一句疼,然而,年轻的儿子只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悄无声息,现场只听得到仪器发出的声响。
小李的爸爸:“小李,我是爸爸,你能看到我吗?”
面对儿子,小李的父亲也是几度哽咽,这对不善言辞的农村老夫妇,谨记医护人员:多与伤者交流,以刺激伤者大脑,助他早日醒来的嘱咐,在病床前,在儿子的耳边一遍一遍的呼喊,希望下一秒,儿子就能睁开眼,再喊一声爸妈。
小李的妈妈:“你不要妈了吗?妈来看你你要醒醒看看嘛,你睡几天睡几夜睡够了你看看嘛,小李,你睡那么久你看看妈妈嘛,看看嘛,睁开眼睛来望望嘛……”
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很快过去了,奇迹并没有发生,小李仍然静静的躺在那里,任凭家人的呼唤和眼泪,未曾醒来,为了不影响治疗,他的家人只能先行离开,等待明天下午四点的到来。
小李的爸爸:“你安心养伤,好吗,放心在这里养着,爸爸永远在外面守着你。”
亲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情感,ICU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常常让医护人员们也为之动容。然而,在为伤者的遭遇唏嘘的背后,医护人员们都很清楚,他们只有更努力,更用心,对于家属才说,才是最好的安慰。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医生 朱翔:“(22岁)惋惜肯定是了,但是我们肯定还是尽力,尽力的去挽救他的生命。”
由于ICU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昏迷的,或者清醒但没有活动能力的患者,许多患者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所以除了日常的病情检测,她们还必须负责病人的翻身拍背、吸痰、刮胡子、剪指甲、喂水喂饭,吃喝拉撒全都要照顾到。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长:“ICU不需要有陪患和家属,所以说生活护理都是由我们护士来承担,如果患者大便了可能我们护士要清理大便,还要擦身体,平时要做好生活护理。”
在辛苦的同时, ICU病房护士还需要掌握内、外、妇、儿、急诊、抢救等方面的专科知识和护理常规,别小看这些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小姑娘,他们被称为护士中的“特种兵”。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长:“重症科就是来的病人又急又重,而且很多还是没有家属的,在这里他要求护士的素质非常高,从ICU走出来的护士到任何一个可是都没有问题,但别的护士上我们ICU来,必须要经过培训。”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美国医生E.L.Trudeau的这句名言:恰到好处的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含义,对于ICU的医生来说,目睹逝者之惨状,耳闻生者之悲声,无人能将自己置身于疾病之外,每当成功抢救一个病人,医护也会感受到一次劫后余生,他们最质朴的愿望,最大限度的挽救每一条生命。
云南骨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长:“所有护士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病人完全康复,达到理想的康复状态,对我们说一声谢谢的时候,所有的苦和累都已经消失了。”
而ICU的门外,是家属的焦灼等待,包括小李家人在内的家属们满怀善意,祈祷亲人早日痊愈。
8099999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