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中国最早国歌的产生,缘于1896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国作礼节性的访问 按当时外交惯例,欢迎仪式上要奏国歌。为此,清政府只好临时编了一首。20世纪初,清政府又颁布了一首名为《巩金瓯》的晦涩难懂的国歌。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曾征集国歌,并在公报上刊登了一首歌词拟稿,歌名为《五旗共和歌》,这首国歌反映了资产阶级立国的理想。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把名为《中华雄踞天地间》的歌曲作为国歌。1920年,段祺瑞政府又以名为《卿云歌》的歌曲作为国歌。新中国成立前,国歌曾几度易换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和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1)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2)

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可是关于《国歌》诞生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3)

诞生于中华民族

生死存亡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和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时,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旋律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这是聂耳短暂一生的最后一个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4)

新中国成立前,国歌曾几度易换

中国最早国歌的产生,缘于1896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国作礼节性的访问 按当时外交惯例,欢迎仪式上要奏国歌。为此,清政府只好临时编了一首。20世纪初,清政府又颁布了一首名为《巩金瓯》的晦涩难懂的国歌。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曾征集国歌,并在公报上刊登了一首歌词拟稿,歌名为《五旗共和歌》,这首国歌反映了资产阶级立国的理想。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把名为《中华雄踞天地间》的歌曲作为国歌。1920年,段祺瑞政府又以名为《卿云歌》的歌曲作为国歌。

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把国民党党歌作为代国歌,1943年正式定为国歌。

1949年,国民党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临近末日,建立新中国的工作着手进行。同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沈雁冰)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参加工作的成员有郭沫若、田汉等10余名著名人士。

国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当新中国像一轮红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薄欲出时,也就呼唤新国歌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际,《义勇军进行曲》

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1949年7月4日,叶剑英在中南海勤政殿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了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推选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欧阳予倩五人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聘请马思聪等四位音乐专业人士为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顾问。由郭沫若等人起草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经毛泽东、周恩来修改审批后,分送《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八天,引发强烈反响。经过慎重讨论,认为国歌征集之稿,足以应选者尚少,而新生的共和国在宣告成立时,如果没有确定一个体现本国尊严的国歌,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决定再有计划地征集一次,将入选者制曲试唱,向群众广泛征求反映后再作最后选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截至当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但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传播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在国际上有它的影响,应采用作国歌。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经过讨论,除国徽一项继续由原小组设计外,其他各项议题均获一致意见。会议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

《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国歌宪法地位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十年动乱期间,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他写的歌词不能再唱,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清理“文革”中的错误,深入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恢复并根据新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1978年宪法进行系统修改的工作被提上日程。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国歌歌词原作者田汉得到昭雪平反。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5)

2003年4月和8月,中共中央两次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党组发出通知,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意见。安徽、山东、海南、江苏、陕西等省市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都提出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建议在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党中央采纳了将国歌写进宪法的建议,在2003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进宪法,作为一条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体代表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赋予国歌宪法地位。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6)

来源:天津党务通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7)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8)

国歌历史背后的故事(关于国歌的诞生)(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