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蓝天白云间铺展民族文化优美画卷)

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蓝天白云间铺展民族文化优美画卷)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乌兰牧骑的“百团千场万人”下基层小分队惠民演出活动都会持续开展。图为乌兰牧骑队员们在蒙古包里演出。资料图片这些不同特色的文化盛宴,如辽阔的历史文化画卷,在蓝天白云间展示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的自觉行动。“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时代的发展让文化资源变得弥足珍贵。内蒙古草原文化在与中原文化长期碰撞、交流、融合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说,千年的草原文明史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加强内蒙古地区文化传承发展,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乌兰牧骑的“百团千场万人”下基层小分队惠民演出活动都会持续开展。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

2017年11月,在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中指出,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时代的发展让文化资源变得弥足珍贵。内蒙古草原文化在与中原文化长期碰撞、交流、融合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说,千年的草原文明史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加强内蒙古地区文化传承发展,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是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些不同特色的文化盛宴,如辽阔的历史文化画卷,在蓝天白云间展示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的自觉行动。

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蓝天白云间铺展民族文化优美画卷)(1)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乌兰牧骑的“百团千场万人”下基层小分队惠民演出活动都会持续开展。图为乌兰牧骑队员们在蒙古包里演出。资料图片

乌兰牧骑歌舞不停,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不久前,1957年成立的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来到了该旗南部的朱日和镇,进社区、入牧户为群众演出。

孟克吉日嘎拉是舞蹈演员,现任队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地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乌兰牧骑已经配备了声光电等现代化的设备,可以创作大型的剧目。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乌兰牧骑在成立初期,曾创作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新时代,乌兰牧骑精心创作了歌曲《人民至上》《新农村新气象》等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反映新时代、传播新思想、倡导新风尚。

2019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创作了蒙古剧《朱日和情》。全剧以2017年“八一”朱日和沙场阅兵为背景,把草原上各族军民儿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形成的军民鱼水关系,艺术化地呈现在舞台之上,热情讴歌了一代代草原牧人纯朴而坚定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家国情怀。

许多乌兰牧骑搜集整理了大量民族民间艺术遗产,努力在演出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多样化。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骑创作的歌舞《森林鼓声》,以古老的萨满教风俗为素材,通过艺术化的狩猎场面,运用篝火、大森林、崇山峻岭以及充满鄂温克人文化特色的兽皮鼓,深情地表现了狩猎人——鄂温克民族彪悍勇敢的人生。

鄂伦春乌兰牧骑队员曲云18岁考上乌兰牧骑,在她看来,乌兰牧骑已成为内蒙古的文化名片,她深知文化的底色和亮色是乌兰牧骑的活力源泉。曲云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们发音、唱歌。这是对乌兰牧骑精神的最鲜活实践,也是对鄂伦春民族文化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曲云说:“只要乌兰牧骑队员的歌舞不停,鄂伦春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会生生不息。”

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蓝天白云间铺展民族文化优美画卷)(2)

2020年8月2日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游牧文化节·白音锡勒牧场建场70周年那达慕在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拉开帷幕。图为牧民在开幕式上赛马。新华社发

非遗产品,需要保护与盘活并重

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一间简易平房里,一位65岁的蒙古族老太太正在做饭。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蒙古长调传承人阿拉坦其其格,她还是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独唱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

作为一名从乌兰牧骑成长起来的资深艺术家,阿拉坦其其格深知,传承蒙古族长调文化要从娃娃抓起。2008年,阿拉坦其其格在家乡阿拉善右旗成立“阿拉坦其其格蒙古长调培训中心”,为爱好长调的青年免费教授原生态蒙古长调。为了节省开支,她亲自给学员们做饭、烧锅炉、打扫卫生。经常自掏腰包为蒙古长调学员订制演出服装、租用培训场地、购置基本生活用品。

到目前,阿拉坦其其格总共教了1000多名学生,用蒙古族长调民歌考大学读研究生的学生有20余名。她先后在赤峰、包头等地建起了8个长调基地,还有国外的学生也慕名而来感受蒙古长调的魅力。

与阿拉坦其其格同行的是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2002年,德德玛自掏腰包在呼和浩特东郊的巴彦镇创办了内蒙古德德玛艺术专修学校,设有声乐、器乐、舞蹈、影视表演、蒙古族艺术传承等六个系。对农村牧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她免收学费,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艺术的机会。

世界马头琴艺术大师齐·宝力高,今年已经76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头琴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他2011年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创办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齐·宝力高从事马头琴艺术创作50余年来,他成功改制了传统马头琴的琴体以及其声源,统一了其弓法和指法,把马头琴艺术推向世界的舞台。

年轻的明星也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疫情期间,蒙古族青年歌手乌兰图雅走进呼和浩特莫尼山非遗小镇,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宣传草原非遗文化等项目。

在莫尼山非遗小镇,小镇创始人贾宏伟是非遗项目蒙古族皮雕画代表性传承人。他将蒙汉两族传统皮雕画技艺融合,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贾宏伟看来,非遗技艺必须在传承中创新,“过去的技艺以生活性为主,适应时代更需增强艺术性”。

2005年,内蒙古把每年的9月6日设立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日活动。2015年起,自治区级以上(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可领到传习补助经费5000元。近几年,全面实施“九个一批”工程:培育一批文化品牌;创作生产一批文化精品;开发一批文化人才;抢救保护一批文化遗产;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树立一批文艺团体;命名一批文化名城名乡;建成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形成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围绕“九个一批”工程,各地纷纷出招,文化热如万马奔腾跃过千里草原。

有文化底蕴的发展历久弥新

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红色文化,包头鹿城文化和军工文化,巴彦淖尔河套农耕文化,鄂尔多斯民族婚礼文化,阿拉善的居延胡杨和航天文化,乌兰察布的察哈尔文化,锡林郭勒的元上都文化,赤峰的红山文化,通辽的科尔沁艺术,呼伦贝尔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风情……内蒙古的103个旗县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他们以各自地区民族风俗风情为切入点,举办那达慕、马头琴、蒙古长调、呼麦、安代舞等文化节庆活动。

在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旁,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每年都要举办“元上都”皇家查干伊德文化节。奶食品是用马、牛、羊和骆驼的天然纯奶制成,味道醇香、营养丰富,蒙古语称之为“查干伊德”,汉语的意思是“白色的食品”。正蓝旗奶食品工艺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该旗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查干伊德文化之乡”“中国查干伊德文化传承基地”,“正蓝旗奶豆腐”和“正蓝旗奶皮子”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14年,正蓝旗查干伊德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节期间,现场评选“锡林郭勒奶酪”创新奖、制作奖、营销奖、包装奖和组织奖。锡林郭勒盟以美食为体,以文化为魂,充分向广大游客展示地区独特的民族传统奶制品、优美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俗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体验。

文化赋能成就大产业的还有敖汉小米。18年前,考古人员在有着“华夏第一村”之称的赤峰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了1500余粒碳化谷物标本,经有关专家鉴定,这些谷物距今约8000年,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小米。

顶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双遗产桂冠,敖汉旗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旗县级旱作农业种子资源库,启动了“拯救最后一粒种子”行动,已成功挽救濒临灭绝的传统种子资源31个。曾于2016年9月搭载天宫二号航天器飞上太空的敖汉谷子已在敖汉、海南两地完成五代试验。敖汉小米从陆地走向太空,成为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先驱。

在发展方面,敖汉旗将小米做大,让每一粒米的文化价值、健康价值、经济价值得以充分释放。敖汉旗将小米打造成为富民强旗的黄金产业。2019年,全旗谷子种植面积达92万亩,年产谷子5亿斤。敖汉小米是活着的文物,人们喝的是黄澄澄、香喷喷的小米粥,品的却是8000年的文化和药食同源的健康。几年间,敖汉小米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完成了从无名到有名再到知名的品牌嬗变。

没有文化的发展,苍白无力;有文化底蕴的发展,历久弥新。内蒙古民族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9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