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十大名曲(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古筝十大名曲(古筝十大名曲欣赏)有一次,伯牙乘船经过汉阳江口,看到高山巍巍、流水潺潺,便在江边奏起了《高山流水》曲,借以抒情放怀。正当伯牙抚琴而奏“志在高山”时,有一个叫钟子期的隐士在旁边听到了,欣喜地叫了起来:“啊,太好了,简直有巍峨的泰山气势!”伯牙看了一眼钟子期,很觉惊讶。马上,他又抚琴奏起“志在流水”的乐段,才奏了一会儿,钟子期又叫了起来:“妙极了,就像气势非凡的洋洋江河!”伯牙成为操琴名手后,心里又闷闷不乐起来,因为他一直没有能够找到知音。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能教会你弹琴,却没有办法教会你用音乐表达人的感情。不过,我有一个老师叫方子春,他现在居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他能教会你怎样用音乐表达感情,我带你一起去吧。”于是,伯牙和成连先生备足了干粮,坐上小船出发了。船在东海蓬莱岛靠了岸。成连先生带伯牙上岸后,就说:“你先在这里练练琴吧,我去找师父。”说完,成连先生就走了。一连过了十几天,成连先生都没有回来。伯
第一首《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最动人心弦的音乐故事,记载在《列子·汤问》中。传说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个名叫俞伯牙的音乐家,在他还没有出名以前,曾经跟着成连先生学弹古琴。学了三年,伯牙已熟练地掌握了弹琴的各种技法。伯牙有点满足了。可是成连先生却总对他不满意。
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能教会你弹琴,却没有办法教会你用音乐表达人的感情。不过,我有一个老师叫方子春,他现在居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他能教会你怎样用音乐表达感情,我带你一起去吧。”于是,伯牙和成连先生备足了干粮,坐上小船出发了。船在东海蓬莱岛靠了岸。成连先生带伯牙上岸后,就说:“你先在这里练练琴吧,我去找师父。”说完,成连先生就走了。
一连过了十几天,成连先生都没有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烦极了,每天望着大海叹息。但总不能孤零零一个人留在岛上没事干呀,百般无奈下,伯牙就对着大海练起了琴。每天调琴之后,伯牙抬头四处观望,只听见海水奔腾的吼声;再远望那边的山林,也是一片深远莫测的景象,只有不时传来的群鸟飞扑的声响。就在这一瞬间,伯牙仿佛一下子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韵,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在伯牙心中萌生,他决心把自己的感受谱成乐曲,于是抚琴写了一曲题名《水仙操》的歌。
又过了几天,成连先生才摇船回来了,他一下船,便听到了伯牙那感情真切的《水仙操》的演奏,高兴地赞扬他学到妙处了。伯牙这时候才明白过来:原来成连先生是借大自然在给自己上课呢。从此以后,伯牙不断地到生活中去积累去感受,同时不断钻研艺术,终于成为闻名天下的操琴妙手。
伯牙成为操琴名手后,心里又闷闷不乐起来,因为他一直没有能够找到知音。
有一次,伯牙乘船经过汉阳江口,看到高山巍巍、流水潺潺,便在江边奏起了《高山流水》曲,借以抒情放怀。正当伯牙抚琴而奏“志在高山”时,有一个叫钟子期的隐士在旁边听到了,欣喜地叫了起来:“啊,太好了,简直有巍峨的泰山气势!”伯牙看了一眼钟子期,很觉惊讶。马上,他又抚琴奏起“志在流水”的乐段,才奏了一会儿,钟子期又叫了起来:“妙极了,就像气势非凡的洋洋江河!”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钟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你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钟子期遇到伯牙也是一见如故,结果两人成了好朋友,并相约明年再于此相会。
谁知,第二年伯牙来此操琴盼友时,钟子期却已病故了。伯牙痛失知音,就摔琴断弦,发誓终身不再抚琴。从此,“伯牙抚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也就成为乐坛佳话。
第二首《渔舟唱晚》
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乐曲描绘
渔舟唱晚了在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有关乐曲的由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种认为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另一说法是山东古筝家金灼南早年将家乡的民间传统曲《双板》等乐曲改编而成的。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第三首《出水莲》
《出水莲》是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全曲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曾将此曲改编成吉它独奏曲。
第四首《寒鸦戏水》
《寒鸦戏水》,潮筝名曲,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此曲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韵味别致,被称为潮汕“州曲”(潮汕,大致指潮州府),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第五首《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很可能与《汉宫秋》有一定的关系。而《汉宫秋》是一出元末杂剧,作者是马致远。《汉宫秋》讲的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汉初时开国元勋多为布衣出身,而后妃、宫女也多出身微贱。基于这一传统,汉朝的宫女与嫔妃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每一位宫女都心存梦想,即有朝一日能获得被皇帝宠幸的机会。然而王昭君在宫中深居数年,却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过。
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介绍了一则在后世广为流传的故事。宫廷画师毛延寿因向王昭君索贿不成,就在王昭君的画像上点了一颗痣,使王昭君的相貌显得比较普通。由于宫女太多,汉元帝只凭借画师呈上的画像上来选择宫女。这样一来,原本拥有惊人美貌的王昭君就淹没在众多的宫女里了。此为野史,不足为信。
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汉宫秋月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王昭君之所以自愿远嫁匈奴,是由于“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与其在宫中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让青春年华年复一年的老去,不如远赴异域。所以听说和亲的机会后,王昭君果断的毛遂自荐。然而,皇宫内的生活虽然孤寂,倒也平静,匈奴所居之地是草原大漠,未来如何,谁也不知。李白有诗云:“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杜甫显然很同情王昭君,他写下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诗句。而做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却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他认为昭君出塞不是件坏事,写诗云,“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王昭君出塞时,是否充满了悲怨情绪,后人已无法得知。无论如何,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人生选择。虽然这是一次政治婚姻,但王昭君的想法也许并不复杂,并非抱有为“汉匈两族世代团结友好”的目的。这种说法显然是意识形态对历史的强行解读了。
后来昭君在匈奴生了两个儿子。呼韩邪单于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欲娶昭君。父死后,子可娶继母,兄死后,弟可娶其嫂,这本是胡俗,在匈奴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昭君觉得难以接受,于是上书汉成帝求归,成帝敕令其可以不尊汉习从胡俗,昭君后来只好服从。唐代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却说,昭君誓死不愿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于是,“昭君乃吞药而死”。难道历史上的“昭君怨”就是源自这等讹传?
汉宫秋月宫女之怨是个传统话题。汉乐府中有不少关于宫女之怨的题材,如《玉阶怨》,《昭君怨》,《昭君悲》等。后来甚至形成了专门描述后宫的诗体,名为宫词。唐朝张祜的一首五言绝句《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即是描述宫女的佳作,写出宫女积郁难遣的深怨。唐朝诗人王建、五代时后蜀花蕊夫人都曾做过《宫词》百首。宫女身居深宫,不得自由,日久自然生怨。另一方面,西汉辞赋家邹阳在《狱中上梁王书》中曾感叹:“女无美恶,入宫见妒。”三千嫔妃和宫女,整天想的事情是向皇帝一人争宠,怎能不妒。然《汉宫秋月》中的幽怨并非小家碧玉式的、弱不禁风的闺怨。汉代宫娥身材健硕,能陪皇帝骑马、打猎,宫内活动受到的限制也较后世皇宫为少。因而她们怨则怨矣,本身并不幽闷纤弱。
汉代宫女中也有不怨的。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讲汉代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她每天极为想念家里的父母姊妹。她的诚心感动了皇帝,以后每年正月十五,汉武帝批准家家户户做汤圆,点灯笼,允许娘娘宫女出宫与民同乐。那一天,元宵在自己的灯笼上写着“元宵”两字,带着自己做的汤圆出宫,与家人团圆。
且把遥远年代里的幽怨抛在一边,听《汉宫秋月》,品十五元宵,岂非快哉?
第六首《林冲夜奔》
林冲夜奔》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作者以《新水令》、《雁儿落》等昆曲音乐曲牌库依托,用一种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来描绘民族气韵,把扬琴这件外来乐器的民族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起、承、转、合”曲式,库段体结构。 描绘《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为筝曲创作曲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乐曲共分为慢板、夜奔、风雪、上山四段,描述《水浒传》中林冲「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纷杂心境。
第七首《东海渔歌》
乐曲开始,以连续左手上、下行刮奏衬托右手摇指奏出的号召性音调,展现了一幅大海汹涌澎湃的画面……在引子之后,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右手运用长摇技法奏出多以四度进行构成的开阔优美、富于歌唱性的主题旋律,左手则先用琶音与按滑来润饰歌唱性的主题,使之更具有韵味;再以琶音和刮奏的交替出现烘托音乐,将渔歌伴着海浪传向远方的场面真切地展现在听众面前。此后由主题派生出欢快跳跃的对比性曲调,经多次反复演奏后,主题旋律用左手移低八度再现,右手用历音技法奏出颠簸激荡的音型作陪衬,表现了渔民愉快出海的情景;
第二部分采用号子的音调,以鲜明的节奏,一领众和的对答式乐句,表现渔民的劳作场面。演奏时要准确把握好谱中的节奏重音,稳定节奏的律动。这里多次出现的渐强、渐弱力度变化,是渔民们在劳作时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的体现,弹奏时应明确地表达出来;
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音乐宽广而富于激情。随着主题旋律在反复中力度层次逐渐减弱,我们仿佛看到船队在夕阳映照下,伴着歌声满载而归,渐渐远去的优美歌声表达了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八首《蕉窗夜雨》
《蕉窗夜雨》全曲只有三十四小节。经过已故客家筝艺大家罗九香先生对客家筝曲的精深研究,对调骨(旋律骨干音)加以变化,由抑、扬、顿、挫的最佳布局以及速度的徐疾转折的独特安排,将全曲反复五遍演奏,使其成为古筝曲目的一代绝响。第一段节奏较缓,突出夜字。第二段开头稍微紧张,为风雨欲来作铺垫,然后节奏渐渐加快并作由虚向实处理,仿佛乌云逐渐密布并接近。下来一段速度、力度加强,表现雨字。最后一段高音按滑力求轻巧跳跃,表现夜雨轻打芭蕉,雨滴从蕉叶滴落的情景。曲子最后在宁静与清新的气氛中结束。
《蕉窗夜雨》第一、第二遍采用较为自由的4/4拍的慢板。缓慢、平和而雅致,重在抒情。右手弹奏出的浑厚、多变的音色与左手吟、揉、滑、按等技巧的结合运用,精美而美妙,并以旋律骨干音“添字”和“延续滑音”的手法加以充实。精确地表现了“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的思乡之情,诱发听众联想的意境。
自第三遍起速度开始加快,转入2/4拍节奏。旋律下降到低音区,而旋律骨干音则连续采用切分节奏加以变奏。浑厚浓重、铿锵有力的主音、下属音和属音,配以勾指技法形成的和弦低音与富有动力的旋律浑然一体,有雷声阵阵之感。
第四遍旋律移向中音区。骨干音连续扫弦“加花”的技法来装饰。由于加花的音符不超过四个音,其古朴典雅的音色与前两段的慢板保持了风格上的统一,完美地描绘了秋雨绵绵,“碧沙窗外有芭蕉”的诗情画意。
第五遍的速度更快,旋律在高音区上弹奏。旋律骨干音发展到中指勾指技法起板,先勾后托的八度大跳进一步发展为有板无眼的“板后音”(切分)。突出了后半拍,使曲调洒脱飘逸,清丽明亮,旋律更加充实。虽然力度较三、四遍时为弱,但却将全曲推向高潮。雨打蕉叶声犹如珠落玉盘。特别是结尾的最后两个音以八度附点的大跳结束在商音上,给人以雨声停息,夜色朦胧的宁静之意,虽曲终而余韵悠然。
第九首《香山射鼓》
1980年,曲云受邀参加陕西省筹办的大型巡回舞台晚会“仿唐乐舞”,为此她结合自己跟随西安鼓乐艺人赴秦岭终南山朝山拜佛的经历,创作了此曲。曲云是陕西人,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是陕西当地种秋的时节。一到这个时候,当地人们就自发聚集到山顶的庙前,进行祈雨活动,祈求神灵保佑来年有个好收成。而除了烧香、祈祷,人们还举行传统的“射鼓”活动。“射”是斗、赛的意思,“射鼓”是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民俗活动,即人们打擂台相互斗乐的活动,“香山射鼓”也是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一种曲牌的名称,筝曲《香山射鼓》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乐曲运用了一千多年以前唐代的音乐曲调,并充分体现了秦地音乐特色,描绘了她参加朝山拜佛活动时所看到的景物和当时的心境。
第十首《战台风》
战台风:王昌元作于1965年,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力作。《战台风》中的“扫摇四点”、“扫弦双食点”、“装饰密摇”、“扣摇”、“柱外刮奏”等,都是以前古筝曲目中所没有的,实属一种弹奏技巧上的创新。此曲给古筝园地增添了一枝不可多得的芬芳花朵。《战台风》自从1965年问世以来,深受古筝弹奏者和广大听众的喜爱。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由5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1——33小节):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
第二段,台风袭击(散板部分):台风阵阵袭来,威胁着码头上货物的安全。
第三段(34——156小节):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长。前4节是引子,38——44小节是主题。主题不断地出现,每次都有变化,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第二次主题的出现(从第44小节开始),与第一次主题的结尾叠置在一起,同时节奏比主题的第一次出现密集了一些,表现了工人于台风搏斗的紧张气氛。从51小节的第二拍开始,是一个过渡段。66小节,主题再一次出现,节奏更加密集,气氛更加紧张。第二个过渡段后,主题在93小节又开始出现。到109小节,音区转高,工人在勇猛地与台风奋战。从93小节开始,主题的反复中没有再出现过渡段。直到154小节,一气呵成,码头工人在与台风的搏斗中,愈战愈猛。
第四段,雨过天晴(157——179小节):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第四段的结尾又于第五段的开头叠置。
第五段(179——最后一小节):欢腾的码头。乐曲在现了第一段的旋律,但气氛比第一段更加热烈、紧张,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
注:扫摇四点,双食点,密摇,扣摇,刮奏
#萌新作者进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