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左右的头戴式耳机评测:上千元的耳机只能听个响 测完16款耳机
千元左右的头戴式耳机评测:上千元的耳机只能听个响 测完16款耳机不正确的佩戴和使用方式的确可能导致类似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过敏”也很有可能是元凶之一。耳道发痒、红肿,甚至流脓……戴耳机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过敏了!去年就有某品牌耳机疑似引发耳部炎症上了热搜。二者相比而言,杆状耳机可以把一部分重量置于杆上,减少了部分内耳道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半入耳式样品来说,更是减少了耳道与耳屏的压力。豆状耳机则普遍更重,10号BO*E 的单耳重量甚至超过了 9 g,差不多是 7号华Q北 的 4 倍了;更何况豆状耳机大多都是入耳式,在重力和摩擦力的加持下,更容易涨耳。耳朵比较敏感的朋友,可以综合形状和重量进行衡量。02 过敏
耳机的舒适度显然成为了选购的决定性因素,不然买回来要么退货、转二手,要么也是闲置。可每个人的耳道结构均有所不同,如何让每个人带起来都舒服呢?
除了品牌们各显神通,尽可能多地收集人耳数据,调整整体设计外,耳机的舒适度还与以下维度有关——
01 形状&重量
本次评测的耳机造型可以大致分为两种:豆状和杆状。耳机品牌厂商为了提升音质,多选择豆状结构;而手机品牌厂商为了提升通话质量,尽可能多地收音,多为杆状结构。
二者相比而言,杆状耳机可以把一部分重量置于杆上,减少了部分内耳道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半入耳式样品来说,更是减少了耳道与耳屏的压力。
豆状耳机则普遍更重,10号BO*E 的单耳重量甚至超过了 9 g,差不多是 7号华Q北 的 4 倍了;更何况豆状耳机大多都是入耳式,在重力和摩擦力的加持下,更容易涨耳。耳朵比较敏感的朋友,可以综合形状和重量进行衡量。
02 过敏
耳道发痒、红肿,甚至流脓……戴耳机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过敏了!去年就有某品牌耳机疑似引发耳部炎症上了热搜。
不正确的佩戴和使用方式的确可能导致类似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过敏”也很有可能是元凶之一。
以入耳式耳机为例,耳帽多为硅胶、硅橡胶等材质,硅胶过敏的朋友建议使用半入耳或头戴式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