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齐白石改了多少个名字(鲁班并不姓鲁)

齐白石改了多少个名字(鲁班并不姓鲁)至于「号」,就多在文人雅士之间相互使用,用来自称也非常方便.对于历史人物而言,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可能是「名」,也可能是「字」,也可能是「号」。估计是哪个顺口好记,就容易流传。比如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道人。板桥好记好认,说郑燮、郑克柔是谁,认知率就低了。齐白石名纯芝,号白石山人,就以白石传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也多叫苏东坡,还有东坡肘子流传。所以,「字」是古代知识分子之间最常用的称呼,而「名」、「号」的使用范围都比较狭窄。这体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柳南随笔》里面「古人敬其名,则未有不称字者」,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的古代,古人的姓、氏、名、字是四种截然不同的东西。从母系社会说起,每个部落都是共同的女祖先,成年女子要留在本氏族,与其他氏族的同辈男子实行群婚。而男子则要前往外氏族,和别的女性生育后代。

齐白石改了多少个名字(鲁班并不姓鲁)(1)

在这种社会关系之中,子女往往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也就只能随母取姓。随着人口的扩大,一个部族自然分成不同的支系,并且逐渐独立。此时为了区分,每个支系会为自己设立另外的称号,这就是「氏」的来源。姓的历史比氏悠久,并在社会变迁中逐渐被氏取代,并呈现出一定的阶级特征。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姓氏,比如「庖丁」就是名叫丁的厨子,公输班叫「鲁班」却不姓「鲁」,只是「鲁国的班」。到了秦汉时期,姓与氏才逐渐统一成一个东西,发挥同样的社会作用,逐渐的走入平常百姓家了。

齐白石改了多少个名字(鲁班并不姓鲁)(2)

"名"和"字"的区别在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比如《礼记·檀弓上》写到"幼名,冠字",人在出生的时候无名无字,出生三个月之后,会起名字,这就是"幼名"。而在成年之后,行冠礼就是「冠而字之」,可以走入社会了。但是成年后的"名"不适宜在社交场合直接称呼,要取一个可以让平辈或者晚辈称呼的叫法,这就是"字"。取得字要和名有所关联,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岳飞,名飞字鹏举。

齐白石改了多少个名字(鲁班并不姓鲁)(3)

"名"是长辈用来叫的,在自称或者卑称的时候也可以用名字。平辈之间,如果关系非常亲近,在私下也可以直接称名。特别注意的是,在尊长之前,一切的自称都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号」。在与一般的同辈、晚辈的交往之中,对方必须称呼我的「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么褒义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齐白石改了多少个名字(鲁班并不姓鲁)(4)

至于「号」,就多在文人雅士之间相互使用,用来自称也非常方便.对于历史人物而言,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可能是「名」,也可能是「字」,也可能是「号」。估计是哪个顺口好记,就容易流传。比如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道人。板桥好记好认,说郑燮、郑克柔是谁,认知率就低了。齐白石名纯芝,号白石山人,就以白石传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也多叫苏东坡,还有东坡肘子流传。

齐白石改了多少个名字(鲁班并不姓鲁)(5)

所以,「字」是古代知识分子之间最常用的称呼,而「名」、「号」的使用范围都比较狭窄。这体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柳南随笔》里面「古人敬其名,则未有不称字者」,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