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发打招呼的表情包怎么回(你发的表情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别人发打招呼的表情包怎么回(你发的表情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表情包被写入判决书【你发的表情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万万没想到,你用的表情包可能作为“呈堂证供”!例如,涉及借贷款时图片不能代表明确认可。在一份民间借贷案的判决书中,贷款人张辉锋给借款人闫浩发微信,罗列了后者的借款明细。闫浩则回了一个表情符号“OK”。这一表情符号在张辉锋看来意味着认同,但闫浩称:这个“OK”不是认可张辉锋的微信内容。安徽省太和县人民法院认为:张辉锋提交的微信记录,没有得到闫浩的明确认可,因而该微信内容不能作为后者尚欠张辉锋相应金额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刑事案件的司法文书中,也出现了表情符号。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看到一份《祝志祥、邓洪伟、彭奋等组织卖淫罪二审刑事裁定书》。其中写道:刘某等人“在卖淫活动后多次向祝志祥的微信号发送微笑等表情符号用于报账”。 作为研究网络表情的学者,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胡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就国内的大多数案件而言,网络表情通常只是作为辅助证据出现,并非占决定作用。不过,鉴于表情符号含义的模糊性,如何解读、认定网络表情的含义,确实已经成为网络时代司法者面临的挑战。(来源:法治周末)热点 | 你发的每一个表情,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