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聊斋有哪些传说(聊斋记述的民俗)

聊斋有哪些传说(聊斋记述的民俗)(原为《聊斋》“第九卷”第四篇,归入“王本聊斋”之“人世集”)讼官(,官原(原谅)而宥(宽恕)之。有客寓(住宿)旅邸(读“吕底”,客店)时,见群鼠入米盎(读àng,盆),驱之即遁(逃走)。客伺(等待)其入,骤覆(盖住)之,瓢水(用瓢舀水)灌注其中,顷之尽毙。主人全家暴卒(猝死),惟一子在。

《聊斋》全书497篇,篇名中带“俗”字的,只有两个,即《澂俗》和《沅俗》。顾名思义,这两篇写的都是民俗,即辗转听来的外地的古怪习俗。不知你的家乡躺枪了吗?

澂俗

(化鼠偷食)

澂(同“澄”,地名,云南有澂江,江苏有澄江、澄湖,陕西有澄城,广东有澄海)人,多化(变成)物类(动物),出院求食(讨饭)。

有客寓(住宿)旅邸(读“吕底”,客店)时,见群鼠入米盎(读àng,盆),驱之即遁(逃走)。

客伺(等待)其入,骤覆(盖住)之,瓢水(用瓢舀水)灌注其中,顷之尽毙。

主人全家暴卒(猝死),惟一子在。

讼官(,官原(原谅)而宥(宽恕)之。

(原为《聊斋》“第九卷”第四篇,归入“王本聊斋”之“人世集”)

老王感言:故事发生的地方叫“澂”,因为中国带“澂”字的地名有好几个,它究竟在哪里,已不可考。但穷人讨饭的事,古代不稀奇,现在也有。当然,穷人变成动物出去乞讨,而且成为一个地方的民俗,是极少见的,所以被记入《聊斋》中。

更奇怪的地方在于,这个故事发生的场景是一所旅店。店主人自家开着旅店,却又听任家人变成老鼠,往自家米盆里钻,究竟为了什么,故事中没说,老王也搞不清楚。唯一知道的是,他们很脆弱,客人一瓢水就要了他们的命,导致“全家暴卒,惟一子在”。

无论何时,穷人都是难当的。别说变成老鼠,就是以本来面目去乞食,也会遭到白眼和欺凌。而穷人遭难,官府不予追究,倒是很常见的。更何况,这个故事中被杀的不是人,而是老鼠。老鼠该杀,杀鼠无罪。你说被淹死的老鼠是你家亲人,请拿出证据来!

沅俗

(猫犬盈堂)

李季霖(山东长山人,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摄篆(读“射撰”,代理主政)沅江(湖南地名,今属益阳),初莅任(上任),见猫犬盈堂,讶之。

僚属曰:“此乡中百姓,瞻仰风采也。”

少间,人、畜已半(各占一半);移时,都复为人,纷纷并去。

一日,[李季霖]出谒(读“叶”,拜访)客,肩舆(轿子)在途。

忽一舆夫(轿夫)急呼曰:“小人吃害(被害)矣!”即倩役(请别人)代荷(抬),伏地乞假(请假)。

[李季霖]怒呵之。役不听,疾奔而去。遣人尾(跟踪)之。

役奔入市,觅得一叟,便求按视(诊治)。

叟相之曰:“是汝吃害矣。”乃以手揣(触摸)其肤肉,自上而下力推之,推至少股(小腿),见皮内坟起(隆起),以利刃破之,取出石子一枚,曰:“愈矣。”乃奔而返。

后闻其俗,有身卧室中,手即飞出,入人房闼(卧室),窃取财物。设(假如)被主觉,絷(读“执”,捆绑)不令去,则此人一臂不用(不听使唤)矣。

(原为《聊斋》“卷九”第四十二篇,归入“王本聊斋”之“人世集”)

老王感言:新官上任,入乡随俗、体察民情是好事。但观察事物要细致、全面、客观、连贯,不可掐头去尾,更不能用想象代替事实,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至于耳闻之事,更不可轻信。

这则故事列举的三个现象,都语焉不详,虽是沅江县代理县长所言,但可信度较低。

第一件,“猫犬盈堂”一事,很可能是猫狗抢先占据了大堂,老百姓随后将其轰走,占据了位置。代理县长忙着别的事,漏掉了中间一节,就成了“猫犬变百姓”。老王曾从高楼顶上往下看,满大街都是蚂蚁;下楼出门去看,一只蚂蚁也没有,满大街全是人。能说“蚂蚁变成人”吗?

第二件,“舆夫乞假”一事,很可能是轿夫腿上有囊肿,实在抬不动轿子,只好请假去找乡间医生,做了外科手术。

和三件,“身卧室中,手即飞出,入人房闼,窃取财物”一事,就更离谱了,与现代的“时空穿越”神剧可有一拚。

一个有说服力的铁证是:沅江至今仍存在,是湖南省益阳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洞庭湖边。那里的人一切正常,没听说有谁能变成猫犬再变成人,也没有谁能“手即飞出,入人房闼,窃取财物”。现在离康熙年间约300年,如果当地人有这么多“绝技”,现在不应该彻底失传。

聊斋有哪些传说(聊斋记述的民俗)(1)

(图为湖南沅江。)

想读“原味聊斋”又怕看不懂的朋友,请您读“老王聊聊”。通过分段、夹注、点评,老王帮您越过文本障碍,领略名著风采。

“老王聊聊”微信公号为“红庙老王”个人所有,与所在单位与所任职务无关。主要聊《聊斋》,也聊别的文史话题。自2014年10月开通,基本做到每天一篇。

欢迎关注!欢迎转发,禁止剽窃!

猜您喜欢: